【摘要】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互動和合作,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首先需要師生雙邊在意識上達成一致,這樣教師對教材的整合、課堂的設計和練習的甄選在課堂上才能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本文從兩節(jié)課堂實例分析,指出培養(yǎng)高中生在英語課堂上高效學習意識的必要性,并結合理論和實際,提出相應的培養(yǎng)策略,逐漸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課堂高效學習的意識。
【關鍵詞】英語課堂;高效學習意識;培養(yǎng)
【作者簡介】潘翠峰,廣西南寧市武鳴區(qū)武鳴高級中學。
高效課堂是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師們都力爭在教材整合、課堂設計和練習的使用上最優(yōu)化,以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但是,這段時間來,我觀察發(fā)現(xiàn),教師們根據(jù)素質教育和考試大綱提出的要求,精心設計出具有學科特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課堂,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下面從兩個課堂實例來說明這一問題。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本學期的開放周,閉老師一節(jié)關于“it”的用法的語法課, 讓我們印象深刻?!癷t”這個詞的用法在高考的語法填空和改錯題是??嫉囊粋€考點,難度不大,學生基本都能得分。然而,“it”有著豐富多變的句型,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更多,在口語和寫作上都很常用。閉老師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明白“it”的用法的歸類,同時用大量貼近生活和本單元主題“Healthy life”的例句讓學生掌握和鞏固“it”的用法,這些例句同時也為后面的口語輸出做準備,相當于本課是語料輸入。課堂上,學生都很輕松快速地答對了前半部分的填空題,到后面的輸出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表達出怎樣的習慣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時,學生緊張了,表達不出來。那是因為我們的學生只記住了填空的答案,卻沒有太在意句子的內容和結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需要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的時候,腦子里的東西不夠用了。所以,在我們看來,閉老師的設計層層遞進,前后呼應,設計貼近生活,精煉實用,閉老師本人口語清晰流暢,很有親和力,善于肯定和鼓勵學生。然而學生并沒有按設計者預期的那樣吸收和運用本節(jié)課豐富多樣的語言材料,只關注到了與考試相關的填空題,沒有意識地去積累素材和句型去提高說和寫的能力,而這兩項能力則更體現(xiàn)一個人的語言水平。學生沒有高效學習的意識,沒有充分利用課堂設計的資源和素材,英語課堂學習的效率會打了折扣。
案例二:詞匯課上, 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標準的單詞讀音,讓學生跟著錄音讀是常規(gu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只是機械地看著課本,張著嘴跟著錄音發(fā)聲,表情略顯呆滯,而有五六個英語成績較好的同學,則會拿著筆,適時地在課本上做標記,標重難點詞匯或標記出自己已經(jīng)比較熟悉的單詞。講解完重點單詞后,我讓學生馬上合上課本,通過中譯英和英譯中的方式立即檢測學生在課堂上對本單元單詞學習和記憶的效果。結果證明:這堂課上,學生對本單元單詞的學習記憶的效果和平時的成績幾乎是成正比的,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只答出了一些比較簡單,或者是一些常見的單詞,而成績較好的同學,檢測的單詞幾乎全部過關。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的差異導致了學習效率的高低和學習成績的不同。有高效學習意識的同學在跟讀單詞的過程中,通過用筆標記,已把本單元的單詞分類,可以是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重點和次重點的等等,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分類的規(guī)則也不同。這樣的篩選,分類加記憶,學習思維一直在活躍的運轉著,學習效果當然比只是機械地跟讀的同學更好。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的詞匯講解和拓展中,根據(jù)前綴后綴、相關詞組、同義詞或近義詞和相關例句,能更好地去掌握單詞。所以,學習高手在課堂上已記住了90%的生詞,而無高效學習意識的同學則認為可以課后再背單詞,或者完全對自己在課堂上能記住大部分單詞沒有信心,繼而對自己也沒有提出相應的要求。
二、培養(yǎng)策略
高中生學習任務繁重,還要面對高考的壓力,白天以課堂學習為主,晚上的自習課還得完成各科的作業(yè),能自己支配的時間其實不多,因此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重中之重,然而課堂教學是雙邊的,老師們在不遺余力地設計整合課堂教學,學生又能積極主動地優(yōu)化吸收老師傳遞的知識,那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雙贏。那如何提高學生高效學習的意識呢?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教師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和要求達到的效果。課堂只有四十分鐘,如果我們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前都強調教學目標,會破壞整堂課的自然和流暢,而且也會浪費很多時間。但在剛開始接手班級教學任務的時候,可以循序漸進地說明和呈現(xiàn)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要求,這樣,學生在逐漸熟悉和適應了教師的教學風格后,自主地跟隨教師的教學設計思維和吸收。其次,教師可以適時地對兩類學生進行課堂測試。適當?shù)剡M行評價引導學生去認識自己,反思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狀態(tài),刺激效率低的同學努力嘗試調整聽課狀態(tài),促使高效學習意識的形成。這樣的測試要時不時進行,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改變和進步,讓這樣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逐漸活躍起來。最后,學生要逐漸對自己有信心,對自己有高要求和高期待。一個班級五六十個人,老師很難做到去刺激和監(jiān)控每個學生是否都在活躍地思維和高效地學習,有些學生也在安靜地聽課,但思維沒有啟動起來,渾渾噩噩一節(jié)課也過去了。所以通過比較、刺激、鼓勵和肯定之后,讓學生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比如詞匯課上,讓自己的單詞過關率逐漸升高,甚至可以達到100%;閱讀課不僅僅是完成閱讀練習,而是主動去積累該話題的詞匯和表達;在口語活動課上,因為之前對該話題的積累,所以可以流暢地發(fā)言和自如地編對話……信心慢慢得到提升,學習的狀態(tài)越來越積極和投入,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喚醒和激發(fā)學生的高效學習意識,教師的教學設計才得以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和作用,師生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呂良環(huán).外語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