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素
(河北省新樂市醫(yī)院,河北 新樂 050700)
子宮肌瘤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生殖系統(tǒng)疾病,該疾病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針對絕經女性患者或者無妊娠需求的患者行手術切除治療是比較有效的治療方案,而針對未育女性的治療需要考慮到減少對患者子宮壁的不良影響,并盡可能的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因此有效的縮小術前患者子宮肌瘤的瘤體對于有效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以及滿足患者妊娠要求等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次研究將針對未育女性的子宮肌瘤治療中于腹腔鏡術前應用GnRH-a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診治的未育子宮肌瘤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其中,觀察組年齡19~43歲,平均年齡(26.4±0.3)歲;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25.6±0.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前以GnRH-a激動劑亮丙瑞林進行治療,28 d為一個治療療程,3.75 mg/療程,患者術前需接受3個治療療程。療程結束后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之前未使用藥物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前的肌瘤體大小情況和術中出血量情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前肌瘤體直徑均小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s)
組別 n 手術用時(min) 術中出血量 術前肌瘤體直徑(cm)觀察組 34 72.62±11.33 112.31±32.42 4.17±1.24對照組 34 98.57±21.04 176.37±82.06 8.65±1.37 t 4.136 4.248 3.014 P 0.000 0.000 0.001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率是8.82%,對照組為3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率比較 [n(%)]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腫瘤疾病,臨床中常以手術方案治療,對于無妊娠需求的患者手術方案具有可行性,但是對于未育且存在腎盂需求的患者來說,手術中的創(chuàng)傷性操作將對術后的生殖能力恢復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手術治療方案的應用受到極大限制。
GnRll屬于下丘腦所分泌的一種技術,可對女性機體進行有效調節(jié),特別是對于患者的生殖和發(fā)育具有一定的調控功能,GnRll激動劑能夠刺激GnRll進行分泌,達到抗腫瘤并減小瘤體的作用,因此在腹腔鏡手術前應用GnRH-a進行治療能夠縮小瘤體體積,從而也有效的擴大了腹腔鏡切除術在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范圍。
綜上所述,在未育女性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中,于腹腔鏡手術之前使用GnRH-a治療可有效縮小患者肌瘤體積,有利于拓寬子宮肌瘤切除術的臨床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