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洪水小學 李 蓉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對人的一生發(fā)展都非常重要,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語文學習好,表達能力強,都是你的一個優(yōu)勢。閱讀又是語文學習絕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能鍛煉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長時間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一個人的整體素質,從而促進個人水平的不斷進步。由此我們知道,主題閱讀的教學方法特別受重視,學校跟教師應當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主題閱讀的能力,開拓新的相關的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主題閱讀能力和水平。
閱讀應該從小學生開始著重培養(yǎng),它對人一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剛剛開始識字的時候,就給他們講故事,然后讓他們學著自己閱讀故事,從小就開始注重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是十分推崇的。同時,小學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水平的關鍵時期,教師應當身負責任感,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主題閱讀理解能力。
主題閱讀學習得好,最直接的一個影響就是能顯著提高學生語文學科乃至各門學科的成績。因為學生的主題閱讀能力好了,在考試或者平時的練習中讀題目就會讀得更透徹,抓重點也會抓得更準確。這不難理解,閱讀題目的水平提高了,對題目的理解更透徹了,學習成績自然會有相應提高。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語文成績,語文成績的好壞,除了平時課文的積累,還有一個就是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決定。語文這一門課程,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學生的主課程之一,因為它不僅僅影響著學生的整體成績,更是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語文是學習母語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學好主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個人文學素養(yǎng),同時也能鍛煉他們閱讀任何文章或題目提取重點的能力。
提高學生主題閱讀能力,是新時代新課標對教師和學生的共同要求。學好主題閱讀不僅能夠給小學生提高學習時候的精煉能力,抓重點的能力,更能夠促進小學生嘗試著去讀以前不敢讀、難讀的經典文獻。小學生學好了主題閱讀,能夠增強他們以后在概括理解能力方面的自豪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也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水平,這是一種相當值得推薦的教學方式。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一個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最重要的階段之一,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能夠影響一個學生一生的學習成績。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智力基本上已經發(fā)育完全,所以教師應當著重引導學生閱讀,讓他們試著把自己融入文章當中,明白作者的意思和感情,讓他們體驗閱讀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強大表達能力。如果一個學生從小學開始就愛上了語文學習,愛上了主題閱讀,那么他以后的文學水平也不會太差,他也會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好的語言的積累,也會愛上閱讀,這符合教育的初衷,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方式。
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對主題閱讀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那么他們就會自主地進行閱讀,進行學習,從而喜歡上這門課,這是最容易讓學生學習好而且教師教學輕松的一種方法。比如說在閱讀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放相關文章的視頻和音樂,先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為小學生的年紀還比較小,他們對一些幻燈片、視頻、音樂都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關注和思考這篇文章寫得到底是什么,這樣一來,我們的第一步目的就達到了。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去觀察,傾聽,調動起學生的情緒以后,再讓他們自己進行閱讀,然后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讀后感的解說。還有一種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組織班里的學生到田野間進行體驗大自然,比如小學有一篇課文叫《北大荒的秋天》,可以在秋天落葉的時候,帶領小學生去森林中感受這種情境。這會讓他們對文章產生更深的理解,產生更大的愛惜,引起了他們對閱讀文章的興趣,為以后的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電教手段——用課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實物直接感知觀察的基礎,以課件情景為補充將孩子們喜愛的情感,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感情打下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辯。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主題閱讀需要學生們了解整篇文章的來龍去脈,需要他們適應這種閱讀方式、學習方式,有的時候,教師只在講臺上講,學生只在下面聽,或者學生只是自己進行理解做題并不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因為每個人對文章的觀點可能是不同的,每個人抓的重點也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每個人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每個學生掌握的面就變得更加廣闊了,在他們相互交流了解以后,教師與學生再進行思想的指導,師生一起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感情特點,主題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時間久了以后,小學生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以后,主題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就會上升。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單純地用課本或者多媒體進行講課,講完課以后,學生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學習閱讀,初入小學的學生學習能力還不夠強,他們的學習方法可能并不正確,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的引導,只會千篇一律進行下去,完全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泯滅了小學生具有的想象的天賦和思考的空間。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拿著筆,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疑問和對主題的思考記在一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關鍵詞在相對應的地方畫出來。
主題閱讀理解的中心內容是確定主題。在這一方面,語文教師可以以語文課本為基本材料,在日常的教課中,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多方面提煉主題的習慣。因為小學的學習時間也是比較長的,但如果只是在閱讀課上教學生主題閱讀理解可能效果并不會很顯著,因為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技能,教師在日常上課過程中就應該注重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相關教材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深入分析,教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主題的提煉和理解,并且時不時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疑難,這樣也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和學生的能力是否提升。
主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是要通過閱讀課文、閱讀教材實現,在培養(yǎng)學生相關能力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提高了,自己說話的深度也會有相應加強,這個時候讓小學生去理解之前不太懂的課文可能就會相對容易一點。如果只是一味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他們的表達能力,那他們理解文章主旨也不會太透徹。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提高是對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最好的要求。
任何學習、任何能力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實踐,在學生中有很多眼高手低的情況出現,小學生更是如此。有時候教師講的內容,他們覺得自己懂了就是掌握了,但如果真正讓他們去做題、去考試,成績并不會太理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提要求,多給他們出題做訓練,學生做完訓練以后,教師要給予認真的批改并進行指導,這樣有利于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在每一節(jié)語文課上課之前,都派一個學生上前閱讀一篇文章并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主題觀念,全班同學輪流,每個人都要有機會上臺展示。
總的來說,主題閱讀是學習語文一個相當重要的部分,它關系到以后學生的整體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這是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的。我們要對學生相關方面的培養(yǎng)給予高度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多多鼓勵學生,小學生的榮辱觀也比較強,讓他們產生信心并且順利地進行以后的學習。主題閱讀是現在新興起的一種學習模式,它符合我們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和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我們要把握好局勢,與時俱進,一切以長遠的目光衡量,促進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