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玉輝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由于技術的進步,其技法和創(chuàng)作的思路一直處在發(fā)生變革的狀態(tài)下,傳統的手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的快節(jié)奏之間所產生的矛盾,是手工藝發(fā)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在工業(yè)化生產和強調創(chuàng)作的工匠精神之間,數字化玉雕在筆者看來是一種現代化雕琢語言,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工業(yè)化生產中,對數字化技術的合理使用,要重在對創(chuàng)作理念的實現,使得玉雕有新的雕琢語言,才是玉雕現代化的根本。
中國的玉器文化擁有豐富的積淀,早在興隆洼文化時期,就出現了大量玉器制品。國人對玉有特殊的情愫,古人經常用“玉”來比喻品德高尚的人。玉的硬度較大是傳統玉石加工制作的最大困難,以至于古代的制玉程序復雜,耗時長。清光緒十七年(1891)的《玉作圖》繪畫作品中繪制古代玉雕制作的過程,要經過倒沙、研漿、開玉、扎碢(同“砣”)、沖碢、磨碢、掏堂、上花、打轉、透花、打眼、木碢、皮碢等一系列繁復的工序。
20世紀50年代后,我國制玉工具逐漸使用了電器設備,高速轉動的電器設備運用于玉雕工藝的制作中,極大地提高了制玉的效率,克服了玉器硬度大、雕刻手法的局限,從而給玉器雕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如螺紋組合類型的玉雕,將工業(yè)螺紋、組裝工藝應用于玉雕工藝品中,以此突破了玉器原料體量的局限性。
20世紀末至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給予各個行業(yè)新的活力和革新。雕刻技術的不斷革新,玉器以全新的制作技術——數字化工藝突破了傳統玉器雕刻技術的局限,電腦軟件繪圖的數控機械逐漸在玉雕方面展開運用,將玉雕的制作數字化,不僅降低了制玉的成本,而且玉器的批量化生產得以實現。科技的發(fā)展不斷進步,制玉的手法也不斷進步,同樣也深深地影響著玉器雕刻工藝的發(fā)展。
數字化玉雕技術是現代玉雕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玉雕技術是綜合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數字控制(CNC)、精密伺服驅動和新材料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一門先進的玉雕加工技術,它和傳統的玉雕加工技術有較大的區(qū)別。玉雕的數字化工藝工作原理就是基于計算機的繪圖軟件,玉雕設計師通過掌握制圖軟件后,直接利用繪圖軟件設計玉器,建立三維模型,將繪制成的圖像信息轉化為數據,連接機床設備,設備執(zhí)行計算機的指令并進行機械自動化雕刻。
在傳統的玉器雕琢中,有技巧的講究、章法的約束、材質、雕琢師的創(chuàng)新性等潛在因素,玉器的現代化之路仍然是任重道遠。數字化技術比傳統雕琢工藝顯然有諸多優(yōu)越性,可完善人工琢玉過程中無法達到的精準和細膩程度,而且在設計作品的過程中便于修改,極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可批量化生產。在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玉器雕琢所涉及的題材和內容也必將越來越豐富。雕琢師將創(chuàng)意在玉石上的轉譯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得以實現。在工業(yè)化和傳統手工藝被認為是對立的十字路口上,數字化玉器雕琢應當是雕琢師所能應用的藝術語言,如同傳統山水畫的皴法,現代主義的構成藝術,都只是藝術表達的手段。當代藝術中,大膽采用現代技術作為個人創(chuàng)作的手段已經不再新鮮,人們對新技術應用感興趣之余,其背后的創(chuàng)作精神仍然是藝術表現的核心。
盡管玉雕數字化工藝有一定的局限性,精準度和智能化方面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由于其先進的技術賦予的優(yōu)越性是不可逆轉的。在互聯網時代下,玉雕數字化工藝的發(fā)展和革新非常迅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數字化設備和新的技術突破。數字化技術讓玉雕設計師可獨立完成作品設計,利用互聯網平臺展現個人的創(chuàng)意。借助互聯網時代下強大的傳播優(yōu)勢,建立與玉器雕刻相關的數據庫,將玉器設計的元素數據化,設計的作品數據化。當然,這樣的平臺要給予設計師作品獨立性的認可,以及對知識產權的保障。設計師可以在數據庫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企業(yè)可以在數據庫上購買自己所需的設計,消費者亦可以在數據庫上尋找自己心儀的作品,或是與設計師交流并參與設計,在提升玉器品質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玉器雕琢的期待,避免了由于工藝落后、缺乏創(chuàng)新而導致的惡性競爭,影響了玉器行業(yè)良性發(fā)展。
總而言之,數字化的雕琢工藝是未來技術發(fā)展的必然,對雕琢工藝的轉變要積極面對,而不應一味地否定技術的價值,回歸藝術的創(chuàng)作,玉器雕琢的價值也必然是對雕琢師創(chuàng)意價值的體現,不論傳統的雕琢技法還是機械輔助,或是數字化、自動化的雕琢技術,都只是為實現雕琢師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技術在歷史長河中會被銘記,但更重要的意義仍在于因雕琢師的創(chuàng)意而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