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君,褚育青
(寧波大紅鷹學院 浙江寧波315175)
自20 世紀30年代以來,圖書館志愿者在美國公共圖書館發(fā)展歷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隨著全球經濟和信息一體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公共圖書館也開始普遍引入志愿者服務,并日益將志愿者服務作為圖書館服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為應對經費縮減、人員緊張和服務壓力等難題,高校圖書館也開始探索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志愿者服務團隊。目前,各高校圖書館普遍的做法是借助高校學生會或共青團“青年志愿者”組織的力量,盡管在短時間內就能有效地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圖書館志愿者服務[2],但這種追求短平快的建設思路也導致了志愿者隊伍人員構成單一、服務內容層次低等問題。而另一方面,高校教師群體幾乎游離于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服務體系之外,鮮有圖書館開展以教師作為志愿者的項目。本文在分析開展教師志愿者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的基礎上,總結了推進高校圖書館教師志愿者服務項目的實現路徑。
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啟動開展教師志愿者項目具有多重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讓高校教師走進圖書館,承擔某一項具體的志愿服務工作,能夠讓他們深入認識和了解圖書館的運作流程和館員的工作要求,進而理解高校圖書館對于高校科研教學的重要意義,消除對于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偏見,以便圖書館在日后的業(yè)務工作中得到學校各部門更多的認同和配合。即以“換崗”的形式引導教師的“換位思考”,進而提高教師對圖書館的認知和理解。這是高校圖書館現階段開展教師志愿者項目的首要意義。根據寧波大紅鷹學院圖書館教師志愿者項目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94%以上的教師在完成在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工作后表示改變了以往對于圖書館工作的刻板印象,87%的教師認為圖書館的工作需要專業(yè)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才能勝任。
②高校教師志愿者項目能夠促進高校圖書館更加關注自身的核心價值和工作目標,促進圖書館改進和完善。在志愿者招募、崗位設置、崗位培訓過程中,圖書館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和目標,同時更要將這些價值和目標向志愿者作出清晰的表達。此外,教師志愿者在工作過程中會不斷以自身視角與圖書館交流看法和意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圖書館發(fā)現自身工作的不足,調整工作重點和方向,改善圖書館的各項服務。
③高校教師志愿者項目能夠全面提升圖書館員的素質和工作表現。不同于學生志愿者項目,教師志愿者項目要求圖書館員在志愿者招募、培訓、管理上有更為出色的溝通、表達和管理能力。另外,教師志愿者承擔圖書館部分事務性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圖書館員的時間與精力去學習新的技能[3]。
④教師志愿者能夠為圖書館拓展更多的服務項目。教師志愿者自身的專業(yè)背景和非圖書館專家的雙重身份,為圖書館拓展服務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經過一定的培訓后,教師志愿者可以參與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工作,他們的學科背景能夠為師生的專業(yè)文獻需求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再如,教師志愿者還可以參與圖書館創(chuàng)客空間、閱讀治療、真人圖書館等項目的工作。在這里要指出的是,教師非圖書館專家的身份,有時會使他們提供更好的參考咨詢服務。因為不同于圖書館員常常重點關注信息檢索技巧的傳授,教師志愿者會更關注讀者的需求,而這恰恰是圖書館提供貫穿讀者檢索始終的“跟蹤服務”的關鍵所在[1]。
高校教師參與高校圖書館的志愿者服務,對其自身也有不少積極意義,主要有如下幾點。
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校圖書館對于高校師生來說,也是校園這一特殊“社區(qū)”內的“社區(qū)圖書館”,教師作為這個“社區(qū)”內的一份子,貢獻自己的時間與興趣、參與圖書館的部分工作,是圖書館對于他們高?!吧鐓^(qū)居民”身份的認同和肯定。圖書館為志愿者提供了服務項目、設備場所等志愿機會和條件,滿足了志愿者參與志愿活動的愿望和權利,圖書館也是在為志愿者服務[4]。
②高校教師志愿者在參與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活動過程中,通過圖書館的相關培訓,能促使他們更加了解圖書館的館藏分布、工作流程以及信息檢索的專業(yè)知識,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向學生讀者提供志愿服務的同時,通過直接的交流,有助于他們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知識需求,促進自身教學工作的改進。
③高校教師志愿者在參與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工作中,實現了更多的自身價值。尤其是參與圖書館開展的學科咨詢項目,能夠更廣泛也更深入地傳播專業(yè)知識,促進跨學科交流與融合。參與培訓、講座等項目,能夠分享學術經驗和人生閱歷,幫助他人的同時更是獲得眾人對自身價值的肯定。
這種信心的缺乏一方面由于教師志愿者項目對圖書館來說是一個新鮮事物,缺少相關經驗的借鑒;另一方面源于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對大眾來說仍然是一個新鮮事物,參與度普遍不高,即便對于教師群體亦是如此。圖書館決策者往往充滿疑慮,缺乏信心去開啟這一類型的志愿者服務。
志愿者的招募是志愿者項目開展的首要工作。高校教師志愿者的招募相對學生志愿者來說要困難得多。一是從參與動機分析,由于崗位分工意識,教師對圖書館工作普遍缺乏以“責任感”為軸心的動機,參與意識不強[5];二是不像學生志愿者,圖書館可以提供志愿者服務經歷、服務時間認定等“報酬”作為回饋,圖書館缺少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教師參與;三是教師群體相對學生群體來說,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少,因而參與志愿者活動所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較高。
高校圖書館近年來開始仿照公共圖書館探索志愿者服務項目,但志愿者的主體仍然是本校學生。而對于教師志愿者,如何針對其心理特點,安排適當的培訓和崗位工作,采取合適的考核和激勵措施,都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操作不當可能都會導致項目的流產,甚至造成教師群體對圖書館產生誤解。
根據廈門大學邱早爐[6]的觀點,志愿者與志愿者組織在法律上屬于雇傭關系。這就意味著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志愿者服務項目時不但必須承擔潛在的工傷賠償、讀者隱私保護等法律責任,還要承擔廉價使用勞動力等道德輿論的壓力。
徐恩元等[7]對目前各圖書館開展的志愿者服務的活動內容進行了總結,主要崗位集中在圖書館的流通、閱覽管理、讀者導引及活動支持等工作。而針對高校教職工為主體的志愿者,需要圖書館根據自身實際工作需要,結合教師學科背景和科研經驗設置數據庫檢索咨詢、論文寫作指導、學科咨詢、講座培訓等服務項目。一方面是教師擁有專業(yè)知識背景,這也恰恰是普通圖書館員所缺乏的;另一方面,圍繞圖書館資源開展的深度讀者服務項目是圖書館贏得讀者的核心業(yè)務,迫切需要高校圖書館通過各種手段集合多方力量加強建設。
高校圖書館教師志愿者的招募工作主要分為兩種模式:其一是通過公開招募的方式,發(fā)布志愿者的招募公告,定期或不定期地招募特定的志愿者;其二是通過與第三方組織合作,定向招募符合特定需求的志愿者,比如工會、教師協會、“圖書館之友”、黨委組織部等,最大程度調動在校教師和退休教師參與到圖書館的志愿者服務項目中。寧波大紅鷹學院圖書館自2016年4月開始與校組織部和工會合作,聯合開展圖書館教師志愿者服務項目,招募教師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流通管理、真人圖書館、講座培訓等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無論通過何種方式招募到的志愿者,都必須經過相應的選拔程序,包含志愿者自身的能力、經驗以及對志愿者精神的理解。選拔的規(guī)則必須透明、公開和公平,必要的時候可以采取模擬服務的考核選拔程序。
高校教師志愿者通過招募選拔后,還需經過圖書館進行相關服務項目的專門培訓。志愿者的培訓包括基礎培訓、特殊培訓和定向培訓3 個方面[8]。根據具體的崗位要求,進行圖書館館藏布局、排架規(guī)則、數據庫檢索、圖書館服務標準等方面的培訓,并且經過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服務。在這里還有必要強調,除技術培訓外,志愿者精神和圖書館核心價值也應該作為重要的培訓內容,以便于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到后續(xù)的服務工作中。
圖書館必須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據館內工作需要和志愿者的能力、時間表協調具體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時間。管理人員需要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和管理能力,對志愿者事業(yè)有熱情,并擁有足夠的資歷和自信管理教師志愿者這一特殊群體。
圖書館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管理、考核機制和暢通的溝通渠道。同時,要建立較為長效的激勵機制,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這里的激勵措施建議與教學管理部門、人事部門合作擬定,以臺灣昆山科技大學為例,其參考咨詢崗位的教師志愿者,根據服務時長,可以相應獲得教務部門承認的課時。
圖書館應該對每一位教師志愿者建立跟蹤反饋機制,調查了解教師志愿者對于服務活動的感受和理解,獲得服務效果的相關數據。一方面圖書館能夠及時了解項目在崗位設置、人員培訓、時間安排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點,便于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掌握志愿者服務項目的成效(包括讀者的收獲和教師志愿者自身的收獲),為后面的服務推介提供素材。
無論在志愿者項目實施的前期還是后期,都應該利用各種渠道對服務項目的目的、啟動、實施過程以及實施效果進行宣傳與報道,能夠在引起師生廣泛關注的同時獲得師生對項目及圖書館其他服務工作的認可和支持,并爭取引起校方決策者的認可和支持。
此外,要注重服務項目開展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注重教師志愿者在參與志愿者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引導志愿者自發(fā)形成口碑效應。
即便對于已經開展志愿者服務項目的高校圖書館來說,教師志愿者服務項目仍然是一個新鮮的事物。開展教師志愿者項目存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成功的教師志愿者項目能夠幫助圖書館緩解資金與人力資源的緊張,擴展和加強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更能促進教師與圖書館員的互相了解,為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爭取更多的認可和支持。而高校圖書館需要認真審視自身的工作需要和教師的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不斷探索長效的激勵機制才能保證項目的成功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