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清泉學校 皮天福
將人的創(chuàng)造欲望作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基礎,啟發(fā)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并積極地將其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是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和核心內容,我們需要把這些教育目的引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這是所有教師需要解決的首要也是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本文簡要研究關于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相關內容,并且根據(jù)小學四年級下冊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荷塘月色》的教學為例,深入研究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是怎樣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的。
首先,構建師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為教學創(chuàng)造了愉悅的氛圍,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出來,讓興趣變?yōu)閷W生的動力,成為最好的教師。實際教學中,教師跟小學生和平共處,鼓勵小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氛圍里,把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將教師變?yōu)槠渲凶钇胀ǖ囊幻蓡T,激勵小學生們有自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能夠正確認識到和評價到自身與別人觀點和行為的不同之處。這種情況在小學生中普遍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小學生具有極強的鉆研精神,對事情具有好奇心,敢于質問教師所講的內容。然而受到年齡和心智的影響,在某些方面上,一件簡單的事情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上課不認真聽講,對教師講授的內容不感興趣、唱反調,影響課堂教學。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主干進行把握,堅持科學合理的教學思維,不要因學生思維影響導致教學混亂,同時在堅持自我的同時需尊重小學生的個人興趣和取向,不可因個人想法強迫學生改變興趣和取向,導致教學氛圍變得獨裁、霸道,學生思維得到發(fā)散,創(chuàng)新意識得不到培養(yǎng)。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科學手段,將教學情景進行創(chuàng)新。小學生要想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他們具備良好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保護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要利用各種科學的教學手段,讓小學生處于一個他們所習慣的生活的課文情境中,將小學生引入其中,使小學生能夠感受到課文的情景,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需要發(fā)揮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改變小學教育受基礎設施的影響,合理地利用所有的簡單設施,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的手段。比如說,一個奇特的形狀,一塊很簡單的黑板,一個自制的禮物等。
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在網(wǎng)上下載相關的圖片、視頻和音頻,在課堂中為學生進行播放,利用色彩和聲音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對月光下荷塘顯現(xiàn)的美景進行欣賞,進而使學生了解作者寫作背后想要表達的內容和含義,并還可對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景色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升。
當表達和理解一些問題的時候,學生要具備自身的獨特性和主動性,運用自身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和自己獨特的見解去理解和表達問題。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思維開闊,勇于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學會舉一反三,以此類推解決類似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在激發(fā)小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方面的優(yōu)勢,根據(jù)課文中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語句進行展開思維和想象,進而進一步的為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加強練習。第一,拓展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多方面多角度的解答和思考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式思維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設置多向性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方向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使其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多向性得到激發(fā)和培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與學生分析教材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而不是一味追求標準答案,使得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并引導其綜合多向分析結果得出最好的解決方案,使其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散,更好地培養(yǎng)開放式思維。第二,贊賞小學生的懷疑能力,增強多向思維的能力。對于任何事物都采取懷疑的態(tài)度才會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小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都是從有疑到無疑,無疑到有疑的過程。在普遍的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問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一切事物都懷有著好奇的心理,兒童期間的問題多數(shù)帶有古怪,然而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要了解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少,甚至于會到了沒有疑問的地步,這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對于這類小學生的疑問會采取不理睬的態(tài)度或者去制止這種問題,導致小學生最后沒有任何疑問。因此在現(xiàn)代教學要求中,明確指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對小學生的想法進行尊重,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和引導學生質疑,運用科學合理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不斷培養(yǎng)和提升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但是在課堂問題設置中需要注意的是提問的時機和密度,并且必須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思考,保障提問的有效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從目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分析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的內容較多,在教學活動展開前教師必須備課,才能確保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質量和效率,教師課前應強化對教材的梳理和研究,科學合理整合教學重難點,并可應用微課,通過將微課教學資源鏈接與學生進行分享,讓學生在課前應用微課資源進行預習,更好地幫助其對教材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在上課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教師講解的重難點。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微課教學資源進行制作的時候,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經(jīng)驗,資源中的案例不僅需要緊扣教學重難點,還需重視案例的深度和廣度,確保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同時在微課教學資源中教師必須明確指出教學目標和任務,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對每個知識點良好掌握,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例如在《荷塘月色》這一課教學中,在準備課前預習的微課資源時,教師必須將教學重難點內容融合進去,并可準備其他的朱自清散文或與本文相似的散文介紹視頻,使學生對散文學習的視野不僅限于課文,拓展到其他類型和別的作者散文,使學生學習深度和廣度得到拓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小學語文課堂也如此。微課除了可豐富教學資源之外,其還可幫助教師將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效率進行提升,并可實現(xiàn)檢驗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交流,使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得到增強,更好地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微課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驗,可更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早對問題進行分析、整合和改善,并可通過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教學的趣味性得到提升,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對教材重難點知識掌握程度得到提升。除此之外,結合微課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可更好地幫助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督促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更好消化知識點,拓展其對知識點掌握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荷塘月色》的微課設計中,教師可適當?shù)卮┎鍐栴},確保每一個知識點都可與學生展開充分溝通。如在文章朗讀結束后,可提出問題:“文章可依據(jù)什么分為幾個部分?”“文中有跟多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并分析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那些思想情感?”通過提出這些問題不僅可更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文章情感基調。
課后通過復習可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增強,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結合微課指導學生展開課后鞏固復習,讓其充分利用微課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對此,教師需從下列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工作:
1.選題設計。微課資源豐富且精簡,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的靈活性較高,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微課資源的價值,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可對選題設計工作進行改進優(yōu)化,確保微課資源與教材完美融合,使得教學活動可順利開展。例如在《荷塘月色》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準備相應的微課視頻教學資源,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微課資源對散文的分類和題材進行回顧性分析,幫助學生對不同類型散文的表達方式和感情基調進行掌握,提升其對散文的認識度同時豐富學生文學方面的情感。此外,通過在前面的教學基礎上,還可引導學生運用微課資源對本課重點內容進行研究分析,并讓其將課文與相同類型的散文進行比較分析,或讓學生將課文與作者——朱自清不同散文進行對比,使學生更好對文章情感進行了解,對朱自清散文寫作風格進行感受、領悟和掌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文章脈絡進行梳理,幫助其鞏固和深化對文章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程度。而若想展開上述教學活動,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的,教師就必須對課題選題設計進行改進優(yōu)化,充分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將該散文寫作重點、寫作風格以及文章內容進行科學整合,使其可在短小精悍的微課資源中全面展示出來。同時通過結合選題對教學方式進行選擇,使教學方式與教材目的相符度提升,從而使短小精悍微課資源的作用和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了解。
2.準備素材。教學素材在教學中十分重要,特別是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方面,起到畫龍點睛的妙處。因此在對微課課件進行設計的時候,教師盡可能選擇PPT 演示形式,并適當穿插一些微課視頻,為了吸引學生,可配上情感飽滿的音頻和可愛的字母,使學生更投入視頻中。同時教師導入課程必須快速切入知識點講解,結合微課精簡的特點,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學素材選擇的時候必須遵循其指向性、引導性和推理性原則,而在結合微課進行設計的時候必須遵循合理性和清晰性原則,并且在微課可見中穿插綜合知識點和知識點回顧,不斷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印象,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教材,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
3.教學點評。適當?shù)慕虒W點評可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應用微課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的適時教學點評。為了教學點評工作可順利展開,在微課制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采納學生的意見,在班級內設計教學意見箱或教學意見收集員,教師結合學生的反饋進行微課制作,使微課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點評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可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更好強化師生間的交流溝通。因此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和指出,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對課堂中所講解的知識點進行鞏固。除此之外,通過教學點評,教師還可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結合點評反饋信息對教學方案進行適當調整,不斷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且可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借助微課資源和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識點。例如,在《荷塘月色》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在播放完微課視頻后,可讓學生對視頻中提到的寫作手法進行點評,對學生想法進行掌握,更好針對性提升學生對微課教學的興趣。
4.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再思考和再認識,從而對教學中問題和優(yōu)點進行總結,不斷吸取教學教訓,提升教學經(jīng)驗,從而使教學水平得到提升。教學反思是教師對個人業(yè)務水平進行提升的有效手段,其在教學實踐中作用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
在應用微課展開教學實踐的時候,教師應在每次課堂后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生學習上的問題進行分析,基于問題分析結果對微課設計進行修改和調整,特別是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教師可將其劃分為多個微課視頻進行講解,通過細化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些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對這些重難點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加深知識印象,同時還利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當發(fā)現(xiàn)學生利用微課資源進行課后鞏固復習時未能解決相應問題,教師則需要反思微課中存在的不足,對微課資源進行改進優(yōu)化,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蚴菍W生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收集,并制作一個新的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再閱覽進行學習,幫助其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提升其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具備獨立性的創(chuàng)新意識,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慎重解答小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和質疑,不否定小學生的想法,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提高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功底,并且具備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魅力,這就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