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艷
【內(nèi)容摘要】書法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用“線”這種形式語言傳遞情感。是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同時能夠使人的文化素質(zhì)得到提升。它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依然具有持續(xù)的生命力和強大的藝術活力。書法的繼承、保護與發(fā)展,全靠書法教育。近年來,山東省高中新課程改革把書法列為美術學科的選修科目之一,高中階段書法教學得到了蓬勃發(fā)展,結(jié)合本人多年來在書法模塊實施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經(jīng)驗,以及本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實施策略。
【關鍵詞】書法教學法課堂模塊
一、優(yōu)化導入教學法
做好一件事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是非常重要的。優(yōu)秀的教師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視。巧妙的導入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安定下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有一定傾向性的導入可以更有針對性,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積極思考所面臨的問題。
書法模塊課堂導入舉例:歌曲欣賞導入。美妙歌曲可以給人以享受,調(diào)動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模塊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歌曲進行導入,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緒。在講隸書之前,導入胡彥斌的歌曲《筆墨登場》。然后從中提出問題,歌曲中提到隸書一個重要的特點的是什么,學生思考歌曲內(nèi)容,找出的答案是“蠶頭燕尾”。教師再系統(tǒng)總結(jié)隸書的特點。利用精心設計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營造良好的課堂開端,把學生們帶入情景中來,自然而然就把剩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順利推進了。
二、示范模仿教學法
示范模仿法在技法和技能的領域最為合適。教師通過示范詳細的講解技巧和方法,可以避免讓學生不機械、盲目的仿照,更好的掌握方法。講練結(jié)合,促進高中生對于技法的學習。
那么在書法教學中,這種方法是最合適的。如講清朝吳讓之的篆書技法時,結(jié)體對稱和諧、中鋒行筆、力度強、墨色厚重,語言敘述是很單薄的,如果加上教師示范,把結(jié)體、行筆等直觀的在學生面前展示,學生再進行書寫,就能更準確的找到書寫的感覺。
三、比較教學法
客觀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也是有區(qū)別的。相似的情況有比較,也要有評價。能夠?qū)λ鶎W的知識深入的理解,比較教學法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要對學生收集、加工、存儲知識進行引導,并就此內(nèi)容和其它內(nèi)容進行對比。增強對知識的認識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鑒賞小篆的時候,兩種不同階段字體進行比較講解。首先兩種字體繁榮的階段一個是秦朝,又稱秦篆,再一個繁榮階段是清朝,又稱清篆。相同之處在于書寫時用筆都強調(diào)中鋒用筆、筆勢上強調(diào)逆峰起筆等,又都體現(xiàn)出小篆的中和和對稱之美,又有充滿力量的健美。區(qū)別在于秦篆空間比較均勻,例如《會稽刻石》。清篆空間疏密有致,參差變化,只在不正中求正,例如吳讓之的《崔子玉座右銘》。在課堂中靈活運用比較教學方法達到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四、“榜樣效應”教學法
“榜樣效應”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過程中受到具有典型性的優(yōu)秀人物的激勵和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上。同時,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行為方式也會以榜樣為參照物,約束自己行為。并能夠產(chǎn)生一種積極的自動力,使個體由消極懈怠轉(zhuǎn)化為積極主動。
在書法模塊教學中,根據(jù)教學情況,給學生講述各個時期書法家學習書法的故事。如通過《芭蕉練字》的小故事講草書的代表人物懷素,懷素是唐代的大書法家,學習書法非常刻苦,由于當時家里貧窮,買不起練字的紙張,就在臨近寺院的旁邊種了很多芭蕉樹,據(jù)說有一萬多株。待芭蕉不斷長大,懷素把芭蕉的老葉摘下來,鋪在桌子上練習書法,不久以后,老葉用完了,索性就站在芭蕉樹前,在新葉上臨帖揮毫,他堅持不懈地練字,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故事中受到啟迪,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形成持之以恒、勤奮學習的良好品格。
五、新媒體教學法
新媒體教學使是現(xiàn)代教學向?qū)W生傳遞信息的方式更加快速更加便捷。新媒體的互動功能成為平臺,學生探討學習、課業(yè)、問題等;讓教師和學生交流和學習更加的對等、便捷、高效。新媒體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是非常大的。
新媒體技術在書法領域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課堂上充分的應用,使信息的交互獲得最大化。通過PPT可以欣賞各種書法字體、歷朝歷代各種碑帖,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梢允褂镁W(wǎng)絡投影儀,學生可以直接感受教師書寫過程,學生的手機也可以參與互動和制作教具。新媒體帶來了課堂教學的延伸,強有力地吸引學生,使得新媒體教具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
六、開展豐富多樣的書法活動
通過書法模塊的持續(xù)開展,學生書寫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組建書法社團,舉辦書法展覽,制作展評墻,參加縣市的書法比賽等活動。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高漲。同時組織學生參觀各類型的書法展覽,增長知識。課內(nèi)、課外書法活動的不斷的補充豐富,增強了學生對學習書法的積極性,提高了書寫能力,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書法是一門藝術,教育也是一門藝術,在這個藝術的領域里教師要不斷的貢獻、求真、創(chuàng)新。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研究教學手段和方法,積極運用到實踐中去。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使教師心理得到巨大的滿足,獲得成就感,提高職業(yè)幸福感。也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享受書法的快樂,豐富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陳懷宣.林邦德實驗書法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與當代性[J].文化交流,2015,14(11):66-67.
[2]周韶華.民族性與當代性是書畫家的立身之本[J].美術觀察,2013,13(4):62-63.
(作者單位:山東省高青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