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英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體育系,陜西西安 710061)
全運會舉辦方在18年最終確定,這對西安來說無疑是傳播自身形象的最佳機會,西安也積極投入體育場館的建設中。重點建設體育場館、基礎體育設施外,西安路政也在加緊改進,地上路面不斷加寬,地鐵建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目前西安的流動人口直線上升,相信在舉辦全運會后,西安能夠吸引更多投資商入駐。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軟實力才有統(tǒng)一定義,文化、城市吸引力都屬于城市軟實力范圍,與硬實力相比軟實力并不是通過強制力量得到的,而是在城市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的文化積淀。軟實力在我國真正得到重視是在黨十七大上,此后城市規(guī)劃建設才將軟實力重視起來。西安作為多個朝代的國都,文化底蘊非常厚,近年來歷史文化呈現(xiàn)出異彩紛呈的局面。此外,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西安逐漸發(fā)展成為網絡化、信息化的國際大都市。目前西安的軟實力還在不斷提升當中,且有望在全運會到來之前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在全民運動口號提出后,本市對休閑類、競技類運動的發(fā)展高度重視,本市體育事業(yè)逐漸成長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1]。在各類運動賽事中,西安選手屢屢摘得獎牌,本市公民在休閑時間也會在各大體育館、公園及廣場等地方運動,全市人民的運動熱情空前高漲,上述情況反映出本市體育實力不斷增強。人們的運動意識明顯增強,在本市運動設施不斷健全的情況下,廣大市民積極投入到運動當中,市民身體素質整體提升。體育軟實力的不斷提升,為促進城市軟實力的提高作出巨大貢獻。
在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后,國家逐漸認識到體育在促進城市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競技體育對城市發(fā)展影響巨大。拿我國舉辦的奧運會來說,北京作為主辦方,前期在資金、各類設施的投入上非常多,目的是為世界展現(xiàn)中國的大國形象。在奧運會舉辦后,北京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每年來背景參觀游玩的外國游客越來越多??梢婓w育賽事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帶動城市發(fā)展,在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同時,打開城市和外界交流、合作道路,城市經濟呈現(xiàn)直線增長趨勢,旅游、餐飲等行業(yè)也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
有奧運會的先例,西安若能在全運會到來前,完成對城市的規(guī)劃建設。在全運會開辦期間將會贏得良好口碑,西安文化、人文精神將在世界范圍內遍地開花,進而拉動本市經濟發(fā)展。因此我們不能忽視體育為經濟發(fā)展帶來的變革,在全運會背景下,應該將體育事業(yè)作為本市發(fā)展的重點。
規(guī)模大、綜合性強是全運會的主要特征,與其它小型賽事相比,全運會是最能促進城市發(fā)展的體育賽事。若舉辦城市能夠緊抓全運會帶來的機遇,那么城市將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第六屆、第九屆全運會都是在廣州舉行的,兩屆賽事給廣州城市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各不相同,但最終都實現(xiàn)了廣州城市的跨越性發(fā)展。第一次賽事后,廣州城市面積向東擴張,建設了一個嶄新的天地。第二次賽事將廣州的發(fā)展再次推向高峰,城市環(huán)境得到很大改善,空間進一步擴展,城市以全新的形象展現(xiàn)在世界人面前。
第十屆、十一屆全運會相繼在南京、濟南開辦,體育賽事帶來的連鎖效應也是非常巨大的。城市為迎接賽事到來準備充分,對城市道路、市容進行專項整治,在賽事進行中對社會治安、城市環(huán)境進行嚴格化管理,賽事舉辦后城市繼續(xù)沿用好的政策制度,逐漸加快城市建設進度,并不斷向一線城市行列邁進。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全運會對城市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體育賽事推動城市快速發(fā)展,對建設成國際大都市,并向世界傳播城市形象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保證本市基礎設施健全的基礎上,需要將文化傳播放在城市形象構建首位。作為多個王朝的國都,西安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且獨具傳統(tǒng)特特色,將本市的歷史文化整合起來,利用網絡、宣傳標語等進行傳播。信息化時代為信息傳播提供極大便利,文化傳播在多方努力下,歷史文化會逐漸融入社會生活,成為城市發(fā)展中的一股清流。在傳播城市文化的基礎上,對全運會文化進行傳播,例如賽事口號、會徽以及吉祥物等,并篩選志愿者作為全運會的文化形象大使,做好運動會的預熱工作,在不斷宣傳過程中,達到吸引各地區(qū)對賽事進行關注的目的[3]。文化宣傳到位,為運動會增加看點,有更多的人原因來到西安觀看賽事。
為迎接體育賽事的到來,西安不斷加快各項設施建設,社會公共資源逐漸增多,城市公共設施的組成復雜程度提升。在此情況下,必須對現(xiàn)有管理體系進行改進,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運行出現(xiàn)混亂現(xiàn)象。全運會可作為治理城市的契機,在城市管理過程中逐漸將科學、誠信、高效的管理理念滲透進去,進而完成對公眾服務質量的提升。市民是構建國際化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因此對市民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是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為使對市民的管理效果顯著,西安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信用體系,嚴厲打擊不誠信現(xiàn)象,在商業(yè)、工業(yè)等各個領域落實誠信化管理體系。在這種管理體系下,市民在誠信、友善和諧等素質上得到明顯提升。
此外,為減輕管理部門工作量,可在管理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在城市各個角落安裝監(jiān)控,并保證市區(qū)持續(xù)供電正常。監(jiān)控部門能夠在總監(jiān)控室中,對城市交通、公共設施進行實時監(jiān)測,并在道路相應位置安裝測速裝置,有效減少交通事故,公共設施破壞情況明顯減少[4]。實時監(jiān)測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事故,可迅速趕往現(xiàn)場處理,有效提升管理部門工作效率。
通常在公共場所都有大屏幕播放器,西安可借助發(fā)達的媒體行業(yè),制作短小精悍、符合西安發(fā)展特色的形象小短片,在本市公眾場所進行播放。并借助網絡、輿論的力量,逐漸將形象廣告向其它地區(qū),甚至世界范圍內傳播,讓全世界人民對西安有大致了解,并在腦海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建設國際化城市的過程中,西安逐漸普及標準普通話。西安承載著較多的中華文明,同時也涌現(xiàn)出一批優(yōu)質大學,每年高考后都有大量外省人口進入西安高校就讀[5]?;谏鲜鰞?yōu)勢,西安可以將漢語逐漸向國際滲透,通過招收國外學生、派遣留學生等途徑,將漢語文化傳播到國外,讓世界人民接納和學習漢語。此外,鼓勵我國有實力院校,在國外開辦孔子學院,進一步擴大我國優(yōu)秀漢語文化的影響力
目前新聞媒體對我國社會的影響力是最大的,省市間的雜志社、電視臺都有合作,借助這一優(yōu)勢,可將西安形象以文字、圖片形式整理起來,在有名的雜志期刊或者新聞頭條上出版,進而增強西安的影響力。若條件允許,可以和海外頻道進行合作,讓西安城市形象走向國際。
所有影視作品的拍攝都需要取景,北京作為歷史上定都最多的地區(qū),保存大量歷史建筑,因此多數影視作品拍攝基地都選在北京。其實,西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與北京相比也不遑多讓,影視作品拍攝場地完全可以在本市取景,或者在播放相關影片時將西安景觀植入進入。通過影視劇展現(xiàn)出來的場景效果很好,對宣傳西安形象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每到一個新地方,免不了使用地圖,對西安形象的宣傳,可以借助電子地圖和紙質地圖兩種形式進行。在手機、汽車等導航系統(tǒng)中,植入西安有名的景點圖片,并附上相應的生活指南。在紙質地圖前附加西安景點宣傳冊,并將其放置在機場、汽車站等人流集中區(qū)域,供人們免費領取。地圖全面性得到提升的同時,便利人們生活和出行,此種宣傳方式也不引起人們的反感。
會展的形式多種多樣,近年來西安先后承辦曲江會展、歐亞論壇等多種會議,在舉辦活動過程中,分別展示西安各種文化[6]。會展為人們提供了解西安文化的契機,因此會展活動應該多多舉辦,進而達到良好的廣告效應。
在陸路交通方面,西安可以增加汽車站數量,并增加對外省直通車輛班次,方便各省游客直接到達西安游玩。在航空方面,西咸機場是目前陜西境內的唯一機場,可以適當增加陜西機場數量,并增加外國直飛西安航班,進而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來西安觀光游覽。
建立西安國際化形象,弘揚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是西安迎接十四屆全運會的主要舉措。本文在全運會的背景下,分析西安目前具備的軟實力,并總結全運會對承辦城市的積極作用,同時提出建立國際化城市的相關措施,最后總結傳播西安形象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見西安對全運會非常重視,相信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西安會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全運會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