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騫
互動教學指的是交流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及自主意識。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則是指教師與學生進行多方互動和相互影響的動態(tài)過程,課堂主體不再是教師,更重視交流,徹底改變過去教師只注重口頭講授、忽視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模式,改善師生與生生之間的關系。鑒于此,實施互動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應加強探索和實踐。
1. 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互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其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實現知識互補與思想共振。例如在講解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的區(qū)別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分別出示兩個定語從句、兩個同位語從句,引導學生和同桌討論,歸納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之間的區(qū)別,并結合例子驗證自己的結論,教師則在學生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提供合理指導、建議。如此一來,教師不僅設定互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還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2. 合理設置任務,提升課堂互動性
對于互動教學的實施,教師可以在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的基礎上引入信息技術,立足于學生實際水平,圍繞英語教學內容設置課堂學習任務,鼓勵并引導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換言之,教師可利用網絡、音頻、視頻等為學生直觀展示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讓學生自覺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真正體現主體地位。通過在課堂上相互提問,教師則注意觀察,接收并記錄學生們反饋的信息,當堂答疑、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學習英語遇到的問題,促使他們有序進行自主學習,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例如在講解有關“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內容時,教師就可布置學習任務:第一,閱讀課文,明確文中介紹了幾個節(jié)日和慶典;第二,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及對應單詞表,試著翻譯描寫“Festivals of the Dead”的內容,并利用信息技術查詢,補充其特點;第三,除了教材中描述的節(jié)日,還有哪些節(jié)日具有代表性,分別列舉并用短語加以描述。在設置這三個任務以后,教師先營造課堂互動學習環(huán)境,搭建交流平臺,讓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問題就及時為他們解答、指導,確保全體學生都能主動參與課堂任務。接著檢測學生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情況,展示學習成果,并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之后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片或視頻為學生呈現教材中描述的節(jié)日、慶典,引導學生用英語說出各種景象代表的節(jié)日或慶典。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們提高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程度,圍繞任務進行探究、合作和自主學習,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3. 改變互動方式,體現教學靈活性
在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為讓教學活動變得更有趣、立體,讓學生對英語知識留下深刻印象,教師和學生應加強互助,利用多種方式進行互動,演繹并詮釋教學內容,增添英語課的趣味性和靈活性。
例如針對英語教材中的旅游日記,作者分別寫了外出旅游的5天時間里的見聞,體現出sorry、excited、amazing、regretful等情緒,教師就可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小組通過抽簽的方式選擇日記里的某一天進行表演,教師變成旁白者,從劇場的角度排練一則小話劇。在話劇中,每一個小組的成員不僅要表演日記里作者的見聞與感想,還要把其中承載的英語知識羅列出來,教師旁白時就負責切換不同場景、歸納并點評知識點等,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就以旁觀者的身份記錄知識點,并進行評價、提問和總結等。學生們在話劇表演中還可創(chuàng)造性客串一些角色,如臨時增設某個導游、游客、當地居民等,參與互動。通過多方參與和多維互動,完美演繹并詮釋英語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在互動學習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師也可繼續(xù)拓展課堂互動教學,先講述自己某次旅游的經歷,再帶動學生們分享各自的旅游經歷,相對缺少旅游經歷的學生可以說一說自己從書本、電視或網絡等方面了解到的某個地區(qū)的習俗、風情等。這就像是一次聚會活動,學生們大膽聯(lián)想,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想,從自己向他人拓展,實現知識共享,潛移默化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解知識,素質教育同等重要,高中英語教師應認識互動教學的價值,善于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互動情境,并合理設置課堂學習任務,改變互動方式,有效促進互動教學的實施,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可以高效學習,在提高知識理解程度的同時發(fā)展自主意識、合作能力,持續(xù)深化教學改革。
[1] 王樂生. 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8(07).
[2] 莊孟琳. 課堂互動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50).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