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生本課堂是郭思樂教授提出的,“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思想,給當代課堂教學指明了一條明路?!敖處熓巧哪琳撸皇抢瓌訉W生的纖夫”的新教師觀更使教師的角色有了正確的解讀。
近年來,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以生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教育科學主體作用,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科素養(yǎng)、綜合素質。我校也結合《農村學校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進行題為《“以生為本”高效課堂的探究》的課題研究,省教育學會已驗收結題。初步形成了我校生本課堂的模式,初見成效。就我參與研究中的一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生本課堂”是一種新提出的教學形態(tài),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旨在創(chuàng)建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想要上好一節(jié)生本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農村小學最常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在三尺講臺上盡顯英雄,教師唱主角,不停地講,學生不停地聽,不停地練,一切以教師的教為準,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是一種枯燥的行為,學生從中體會不到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快樂。構建“生本課堂”就是要把教師從傳授知識的神壇上請下來,走到學生當中,成為學生當中的一員,從課堂的組織者,實施者變?yōu)閰⑴c者和學生獲取知識平臺的搭建者。沒有發(fā)號施令的權威,有的只是協調與提醒的功能和學習團隊的組織角色。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就談不上自主、合作、探究。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參與的廣度、深度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放棄權威的身份,平等地和學生交流和探討,在整個不同的過程中要聽進不同的聲音,允許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各種奇特的想法,用各種方法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允許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為問題而發(fā)生爭執(zhí),這樣的課堂,學生會感到心靈自由和安全,學生會自由放飛自己的心靈。
二、生本課堂是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
從建構主義理論來看,學生的知識是學生動手得到的。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找到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做到尊重教材,審視教材,超越教材,挖掘教材以外的教學資源,主要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拓展思維上做文章,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思維的意識。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改變學生的“聽懂了”為“學懂了”,變“學會了”,為“會學了”,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變“他律”為“自律”使學生獲得自信,自尊,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潛能。改變教學方法,要做到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生本教育定義:學校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而不僅僅是老師的教堂。作為教師在課前制作學案時,不能把所有的內容都羅列出來,而是在讓學生學習時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講出自己的困惑。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要從“控制者”轉換為“參與者”,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要讓學生在質疑問題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學習“循環(huán)小數”這一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生活,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與抽象的數學知識之間找到最佳的節(jié)點,我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直觀演示,輪流播放春夏秋冬的圖片。這樣就將抽象深奧的知識點寓于直觀而熟悉的生活場景之中,以學生熟悉的生活來縮短學生與科學的距離。引發(fā)學生的認同,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平凡而簡單的生活現象之中得出循環(huán)小數這一本質屬性。這樣的教學活動基于教材同時又超越了教材。
三、“生本課堂”體現了“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
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找到知識,會用知識,教師的教是為學生服務?!耙詫W定教”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能力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基礎上才會有針對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會共鳴。
四、“生本課堂”要做到善待“學困生”
對于學生的個體而言,學生千差萬別,學生的已有基礎,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對同一學科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吧菊n堂”的建構恰好能適應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生本課堂對學生的衡量標準也不同,在課堂上要用“放大鏡”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贊賞,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生本教學,是以生為本的教學,是在和諧靈動的教學氛圍中,突出合作探究。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我會學,是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點火器、助推器……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