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飛
1. 引言
傳統(tǒng)的英語故事或小說教學主要集中對于故事內(nèi)容,如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主題等方面的分析,對故事的敘事形式或策略方面少有解讀。分析故事情節(jié)過程也只是圍繞故事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如故事的開頭、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這是一種淺層次的閱讀,長此以往,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思維品質(zhì)無法得到提高。運用敘事學理論研究小說閱讀教學,有助于教師在更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小說閱讀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文本探究能力以及思維批判能力。
2. 敘事學理論中的敘事沖突
沖突是小說的一個必要的元素。劇作家伊利亞.卡贊把沖突比喻為“兩條狗搶一根骨頭”。威廉.??思{提出沖突既存在于角色本身,也存在于角色之間。換言之,沖突的表現(xiàn)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阻礙故事主人公前行的外部障礙;另一種是潛在于主人公內(nèi)心的矛盾。沒有沖突就沒有故事,因此從“沖突”這一角度解讀小說,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更深刻地讀懂故事。
3. 案例分析
以英文小說《一個國王的愛情故事》中的一個章節(jié)為例,該故事講述了愛德華,一位未來的國王,愛上了一位與自己身份地位有很大懸殊的普通女子,為其放棄自己的王位,結(jié)為夫妻的凄美愛情故事。筆者以故事沖突的起因(人物的渴望)、沖突的開始、沖突的加劇以及沖突的解決幾個階段呈現(xiàn)教學過程。
3.1分析沖突起因,了解故事背景
Lead-in: Talk about Prince Harry and his wife
Q: Who do you think can be Harrys wife?
[設計意圖]該導入是為接下來的故事沖突提前熱身,通過大家都熟知的英國王室“哈里王子”,讓學生思考什么樣的人能夠成為王室的妻子,自然地切入本文的人物“愛德華”的故事
Task: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tell us where/who for each part
[設計意圖]該任務讓學生對該故事的情節(jié)內(nèi)容有大概地了解,通過找到每個部分的人物和故事發(fā)生地點,并且關(guān)注每個部分發(fā)生的事,引導學生概括出本文的大意,即, Edward gives up his crown because of the woman he loves.從而了解故事沖突的原因,也就是故事的背景。
3.2進入故事場景,直面沖突
Scene1:Mr. Churchill and Edward in Buckingham Palace
Q1: Whats Edwards ambition as a King?
Q2: Why he couldnt realize his ambition?
Q3: How did the King feel? Find out the expressions conveying the Kings feelings.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讓學生細讀文本,了解Edward的“抱負”,以及實現(xiàn)抱負的障礙,在該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感受到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這也是沖突的其中一個層次—存在于角色本身的矛盾。這就是本文第一個沖突Conflict1:Ambition VS Love
Scene 2: His family and Edward in Buckingham Palace
Q4: Does Edwards family understand him? Why do you think so?
Q5: Faced with his familys objection, what did Edward do? Whats Edwards attitude?
[設計意圖]通過設問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愛德華家人的態(tài)度,同時在文中找出愛德華的回應,引導學生體會愛德華與家人在愛德華愛人這一問題上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這是故事沖突的另一個層次---阻礙人物的外部障礙,即存在于角色之外的矛盾,也就是本文第二個沖突Conflict 2: His family VS Edward
3.3轉(zhuǎn)移故事場景,解決沖突
沖突的解決并不是只有一個結(jié)局。中國近年小說里沖突的解決,多半追求的是讓矛盾雙方和諧共處(C·托羅普采夫,1988)。然而該故事中愛德華與其家人的矛盾并沒有達成一致共識,應該可以說是兩方因沖突而決裂,愛德華必須放棄王位,離開家國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
Scene 3: Edward in Windson Castle
Q6: What did Edward do finally?
[設計意圖]最后一部分主要是故事沖突的解決,故事的結(jié)局。通過提問,讓學生找出人物面對各種沖突所采取的行動。
3.4生成故事場景,填補沖突
故事的沖突解決以愛德華放棄王位為結(jié)局,筆者在結(jié)局時設計了一個場景寫作,伴隨著愛德華的離去,想象一下愛德華母親當時的情緒。
In front of the windows stood Mary Queen. D______. D ______. D ______. (1.use thre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er feelings) She (said)______, (2.use another word to replace “said”)
“______.” (3.use repetitions—Example: Tonight,______lose______, ______lose______.)______. (4.add characters actions) The rain pattering (嗒嗒地拍)and dripping on the windows was just like ______(5.use simile). She opened the windows, Edwards voice from the radio echoed in her ears. Maybe it was the last time she could listen to his speaking.
[設計意圖]通過該場景的設置,除了鞏固前面筆者輸入的寫作技巧,同時也對沖突解決進行了橫向延伸。作品的結(jié)束常常以矛盾的結(jié)束來象征故事的結(jié)束。矛盾結(jié)束的方式主要有以矛盾雙方和解而結(jié)束,以矛盾第三方的介入而結(jié)束,以矛盾雙方分裂結(jié)束等,本文以最后一種沖突方式結(jié)束,筆者設計了Mary Queen情緒的場景描寫,使結(jié)局更加飽滿。
4. 結(jié)語
文學作品的解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本文從文學作品中的沖突著手,挖掘故事中各個要素彼此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剖析故事的框架,欣賞故事的藝術(shù)之美。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簡單分析故事的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等故事內(nèi)容,也需要從故事的敘事形式或敘事策略,如敘事角度、敘事時間、矛盾沖突等分析文本,讓學生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文本,從更全面的視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文學鑒賞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C·托羅普采夫. 論中國當代小說中的沖突類型[J]. 亞非當代文學, 1988.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