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
摘 要: 《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是美國小說家科倫.麥凱恩的抗鼎之作,榮獲2009年全美圖書獎,被視為第一部偉大的“9.11”小說。作者以細膩,抒情的筆觸,串聯(lián)起數(shù)位社會普通百姓的生活。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說中女性角色的刻畫,無論是為生活而掙扎的爵士琳和蒂莉黑人母女,還是難以走出失去兒子創(chuàng)傷的知識分子克萊爾,她們都在為生活而努力掙扎,試圖沖破束縛她們的牢籠。她們身上所發(fā)生的故事串聯(lián)成了小說中最扣人心弦的片段。不同于一種敘述角度的敘事方法,麥凱恩用多種敘事角度去描寫這些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賦予小說故事以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本文試從多重敘事視角入手,對《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中女性的自我掙扎與治愈加以論述,以期分析出美國后工業(yè)化社會下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予以我們一定的反思。
關(guān)鍵詞: 《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科倫·麥凱恩;女性
女性作為傳統(tǒng)社會中的弱者,其生存狀態(tài)一直受到忽視。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guān)注自身生存狀態(tài)??苽?麥凱恩的《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中對于女性的描寫和其生存狀態(tài)的刻畫,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美國女性的生活面貌。小說沒有僅僅關(guān)注底層的女性,也將其關(guān)注點放到社會各個階層,從而描繪出每個階層女性為生活,不斷在生活中掙扎、彷徨、而最終都以某種方式治愈的故事。爵士琳和蒂莉,這對黑人母女,為了生活她們不得不去做下賤的工作,出賣自己的身體,麻木自己的內(nèi)心。雖然蒂莉也很后悔讓女兒走上這條道路,但她卻無力改變這個現(xiàn)狀。克萊爾雖然過著衣食無憂的上層生活,但是她卻無法承受失去兒子的傷痛,甚至把冰箱當作和兒子通靈的媒介。他們所有的共同點就是為生活而掙扎,不斷地擺脫現(xiàn)狀,沖破束縛,為自己的心靈和身體找到棲息之地。
敘述視角也稱敘述聚焦,是指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來也會有不同的意義。在刻畫人物上,麥凱恩并沒有僅僅拘束于一種固定的敘述角度,而是多重敘述角度并用,讓讀者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觀察這些女性的生活,讓人物更加鮮活,使小說更具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本文擬從多重敘述角度入手,對《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中的女性的自我掙扎與治愈的生活狀態(tài)進行論述,以期可以大概分析出美國后工業(yè)時代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予以我們一定的反思。
1 敘事角度的簡要介紹
敘述視角也稱敘述聚焦,是指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來也會有不同的意義。結(jié)構(gòu)主義的批評家們對于敘述角度的形態(tài)做了比較精細的研究,法國學者茲韋坦·托多洛夫?qū)⑹鼋嵌确殖扇N形態(tài):全知視角、內(nèi)視角和外視角。全知視角也就是敘述者比書中人物都要知道的多,他知道角色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已經(jīng)或可能發(fā)生的事,可以知道小說中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fā)生的任何事。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視野無限開闊,適合表現(xiàn)時空延展度大,矛盾復雜,人物眾多的題材,便于全方位的描述人物和事件,也可以暫時改變或轉(zhuǎn)移敘述角度,增加小說的可信度也增強了敘述的表現(xiàn)力,另外全知視角也可使敘事樸素明晰,使小說讀起來輕松。內(nèi)視角也被稱為“內(nèi)聚焦 ”敘事,也就是敘事的角度正好是小說中人物的角度。敘述者借助小說中人物的感覺和意識去傳達一切。這種敘述角度的好處就在于給讀者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層心理。第三種即為外視角,這種敘事角度尤指敘事者對于敘述角度不僅不知,反而比所有書中的人物知道的都要少。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極富戲劇性和客觀演示性,敘事的直觀、生動使得作品表現(xiàn)出引人入勝的藝術(shù)魅力。
而敘述角度也可根據(jù)人稱不同分為四種情形。分別為第一人稱視角、第二人稱視角、第三人稱視角、以及變換視角。第一人稱視角是以小說中主人公的角度去敘述,這種敘述角度給予人以親切自然感,給人以真實生動的現(xiàn)場感,利于描寫人物的心理。第二人稱敘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者某個角色是以“你”的身份出現(xiàn)。第二人稱視角的使接收者即為讀者參與,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第三人稱敘事是從與故事無關(guān)的旁觀者立場進行敘述。由于敘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確定的旁觀者,因而造成這類敘述的傳統(tǒng)特點是無視角限制。第三人稱敘述不受時空限制,敘述靈活,客觀公正,利于讀者評論分析。不同的敘述視角提供于讀者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小說和作品。在麥凱恩《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中,作者用了多重視角去刻畫女性人物,去表現(xiàn)女性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讓我們也能不受時空限制的去感受書中女性人物的生活,由己及人,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2 俗世中黑人母女的墮落、掙扎和治愈
在那個時代的美國,女性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雖然女權(quán)主義早已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對于那些出生卑微,社會地位低下的女性來說,她們的生存環(huán)境及其惡劣,尤其是黑人女性,她們受教育程度低,社會身份低微,為了生存,她們不得不去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麥凱恩筆下的爵士琳和蒂莉就是這樣的身份。正如書上寫的那樣:
柵欄里側(cè),有注射海洛因的針管躺在雜草中間,有人在公寓入口處的標志上噴了漆。三兩老人,坐在大廳外頭,在高溫中扇著扇子。他們看上去頹敗、衰殘,很快就會人去椅空的模樣。(26)
小說的開篇就已經(jīng)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將我們帶入爵士琳和蒂莉的生存環(huán)境,通過凱蘭的描述,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們糜爛又暗無天日的生活。“頹敗、衰殘”似乎她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生活。在刻畫蒂莉這個人物的時候,麥凱恩同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通過蒂莉本人的描述,將其在俗世中的墮落、掙扎和慢慢治愈的過程淋漓盡致的描述出來。蒂莉因為家庭的緣故,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需要出來賺錢,沒有受過任何關(guān)愛和教育,她所認識的世界就是賣身、賺錢、生活。同樣也為了麻痹自己,吸食毒品。對于她來說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溫暖,有的只是壓榨和摧殘,而她也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加麻木去應對這個無情的世界。在“這個家是海馬造”的章節(jié),就突出描述出了蒂莉是如何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變成一個百毒不侵的女人?!拔乙环皱X都沒有?!蔽疑碜愚D(zhuǎn)都沒轉(zhuǎn)就說,“那妓女在我的腳前啐了一口,將那粉紅色的陽傘打了卡來?!保?6)甚至可以說蒂莉為了賺錢,連作為女人的一點點矜持和尊嚴她都可以拋棄,因為在一切需要錢來衡量的美國后工業(yè)社會,作為沒有一點社會地位的黑人女性,她們的生存環(huán)境特別狹窄。在看到女兒漸漸長大以后,她甚至也沒有這個能力和意識去改變女兒的人生軌道和成長軌跡,只能任其步她的后塵?!拔宜麐屖腔斓?。這就是我。我認罪,爵士琳送了命。我是當媽的,可是女兒沒了。我只希望在最后一分鐘至少她還在微笑。我是個混帳,你沒見過比我更混賬的?!保?71)這段敘述運用內(nèi)視角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角度,極其生動地描述出蒂莉內(nèi)心的懺悔和絕望,通過蒂莉自省,反射出她自身的內(nèi)心活動,作為一個母親,她沒有提供女兒安穩(wěn)的生活反而把她引上了一條不歸之路。而爵士琳,同樣也是一個身份低微的黑人女性,同母親一樣,一生下來就被拋棄在社會的底層,同樣也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和母親做同樣的職業(yè)?!八瓷先ゾ拖駳垟〉南蛉湛叩臅r候胳膊向后彎?!保?2)通過凱蘭的敘述角度,爵士林的生存狀態(tài)一目了然,沒有任何后盾和安穩(wěn),生命之樹在風雨中飄搖。到了最后,爵士琳也沒有得到善終。而作為母親的蒂莉也在絕望后悔。直到看到爵士琳的女兒,她的兩個孫女,蒂莉才徹底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沒有將女兒引上正軌。爵士琳和蒂莉這一對母女最終的結(jié)局就是以爵士琳出車禍而蒂莉在監(jiān)獄里懺悔收場,爵士琳終于離開這個對于她來說無比黑暗的世界,而蒂莉也在女兒的告別后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生活。正如書中所說時間不會治愈一切,但是時間會治愈大部分的傷痛。
麥凱恩運用內(nèi)視角、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視角對于蒂莉和爵士琳的自我掙扎和慢慢治愈的過程加以描寫,不管是社會的不公還是科里根的關(guān)心,她們都在這樣一個生存環(huán)境當中盡力的活著,拼命地掙扎,最后慢慢歸于平靜,被治愈。
3 越戰(zhàn)失子母親的掙扎與療愈
全知視角的魅力之處就在于視野無限開闊,適合表現(xiàn)時空延展度大,矛盾復雜,人物眾多的題材,便于全方位的描述人物和事件。麥凱恩在描述克萊爾時運用全知視角,在一個宏觀的角度上描述了越戰(zhàn)喪子后的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使得事件的敘述更加立體。無疑克萊爾是非常懼怕戰(zhàn)爭的,更懼怕戰(zhàn)爭會帶走兒子約書亞的生命?!八霭l(fā)的那天,在停機坪上,她有好多話要跟他說。這個世界當家作主的是些殘酷的人,軍隊就是一證明。”(100)克萊爾覺得戰(zhàn)爭非常殘酷,實際上她非常厭惡戰(zhàn)爭,更不希望兒子去參加戰(zhàn)爭,她甚至在兒子參加戰(zhàn)爭前就已經(jīng)預料到結(jié)局。但是她還是克服自己的恐懼,努力地說服自己,尊重兒子的志愿,將其送上了戰(zhàn)場。所以收到兒子去世消息的時候,她非常悲痛,但作為一個受到高等教育的精英階層,她對自己又是極其控制的。只能將這種悲傷化作別的方式表達出來。吸煙,參加越戰(zhàn)失子母親聚會,把冰箱當作與兒子通話的媒介等等,她嘗試一切方法去試圖或挽回或彌補心中的傷痛。
她坐在冰箱旁邊,讀著他的信,摸摸他的頭發(fā),告訴他該去睡覺,該吃點東西,該換換衣服,真該多保重身體。她不想讓他稍縱即逝。有一回停電,她坐在櫥窗邊哭了起來:她無法與他相遇了。她塞了一支鉛筆在墻上插座里,等著。電來的時候,鉛筆跳出來,彈到她的手指間。(106)
這段描述運用全知視角將克萊爾對兒子的思念之情刻畫的淋漓盡致,她知道約書亞的不會再回來,所以她將所有的寄托放在冰箱和照片上,來緩解自己心中的悲痛之情。所以,停電對于克萊爾來說意味著恐慌,意味著與兒子失去聯(lián)系。而且她無法與最親密的人所羅門她的丈夫傾訴這種悲痛之感。因為所羅門應對失去兒子的切膚之感只是沉默,壓抑而不去表達。而克萊爾就在這種傷痛和壓抑之間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療愈自己。
4 結(jié)語
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一直是社會所關(guān)注的問題,而多重視角的敘述可以將當代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更加立體和精致地剖析出來。在《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這一小說中,麥凱恩使用多重敘事的視角將當時美國社會當中各個階層的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出來,而這種表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和現(xiàn)象也讓我們有所反思。來自于底層的爵士琳、蒂莉讓我們知道生活在底層的女性是沒有發(fā)聲權(quán)和生活的尊嚴的,即使她們努力掙扎也是徒勞。經(jīng)歷喪子之痛的克萊爾使我們了解到了在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時,我們可以選擇沉浸于悲痛之中也可以選擇走出來,去用更大的胸懷和愛去擁抱生活。多重的敘述視角使這種對于女性生存狀況的描寫更加的真實,也更加能引起我們的思考,而形形色色的不同階層的女性的生活面貌組成了這個社會一部分。不同于一種敘述角度的敘事方法,麥凱恩用多種敘事角度去描寫這些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賦予小說故事以真實感和現(xiàn)場感,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小說中的女性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但也成功地突出了美國當時社會的風貌。
參考文獻
[1]但漢松.9·11”小說的兩種敘事維度:以〈墜落的人〉和〈轉(zhuǎn)吧,這偉大的世界〉為例[J].當代外國文學,2011,(3):39-41.
[2]McCann,Colum.Let the Great world Spin[M].New York:Random,2009.
[3]胡亞敏.敘事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51-54.
[4]李銀河.女性主義[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