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軍
028000內(nèi)蒙古通遼市醫(yī)院病理科
甲狀腺微小癌WHO腫瘤國際組織對其新定義為直徑不足10 mm 的甲狀腺癌[1],是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癌,臨床將其列入隱匿性腫瘤的范疇,其顯著性特點是臨床癥狀不典型、體積微小、隱匿性, 甲狀腺微小癌易發(fā)生誤診或漏診[2-4],診斷準確率不高,預后不佳,對臨床診斷和治療造成影響。因此,如何對甲狀腺微小癌進行明確診斷是臨床面臨的主要課題[5]。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甲狀腺外科手術患者60例,對比術中冰凍病理切片和常規(guī)石蠟病理切片的診斷結果,現(xiàn)報告如下。
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疾病患者60 例,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53例(88.3%),女24例(11.7%),年齡26~71 歲,平均(45.5±18.5)歲。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術中制作冰凍病理切片以及石蠟病理切片。選擇手術切除大體標本查看之后,病理檢查應選擇沒有固定新鮮甲狀腺組織,選擇肉眼可見的灰白質硬小結節(jié)1~4 塊的病變組織,在-20℃以下應用恒冷式冰凍切片機制作成厚度為5~7 μm 的切片,在每一組織上分別切取2 張切片,用酒精固定,隨后進行HE 染色,置于顯微鏡下,由2~3 名病理醫(yī)師進行觀察,進行討論之后確診。
觀察指標[6]:比較兩種切片診斷結果。①確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石蠟和冰凍切片的診斷結果相同或相近(指診斷的類型有所差異,切片的良惡性相同,不會造成手術方式選擇的影響)。②誤診:兩者診斷不同,石蠟切片為惡性,冰凍切片則診斷良性,或前者為良性,后者為惡性,兩種診斷方式所選擇的術式也不同。③延遲診斷:冰凍切片病理診斷無法明確病變性質,需待石蠟切片病理結果。④漏診:未能在冰凍取材過程中取到腫瘤病變組織,導致假陰性結果。
石蠟病理切片診斷結果:60 例患者中診斷為甲狀腺微小癌19 例,診斷符合率為31.67%。
冰凍切片診斷結果:60 例患者中診斷為甲狀腺微小癌57 例,診斷符合率為95.0%,漏 診1 例(1.7%),誤 診1 例(1.7%),延遲診斷1例(1.7%)。
冰凍切片診斷結果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石蠟切片診斷結果,兩種方法診斷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誤診為甲狀腺腫伴濾泡上皮乳頭狀增生1 例,漏診原因為送檢的甲狀腺組織中并未切取到病灶組織1 例,延遲病例診斷為甲狀腺微小癌1例。
甲狀腺微小癌臨床上依據(jù)其臨床特點與形態(tài)學,將其劃分為濾泡癌、未分化癌、髓樣癌及乳頭狀癌。而在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的發(fā)病率最高為60%[7]。在一些情況下甲狀腺乳頭狀癌會以直徑在1 cm 以內(nèi)的微小癌的形式出現(xiàn),稱為隱匿性癌。由于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體積相對較小,疾病發(fā)作時較隱匿,臨床上容易發(fā)生誤診與漏診的情況[1,8]。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術中冰凍切片檢查特征表現(xiàn)為以下3 點:①細胞特征:核溝較淺,冰凍狀態(tài)下核中能發(fā)現(xiàn)小空泡、小核仁及空淡區(qū),毛玻璃樣核消退,特別是假包涵體,在術中冰凍切片中核的異型性更為突出,偶爾發(fā)現(xiàn)典型沙礫體,這一特征的清晰度高于石蠟切片[7,9]。②乳頭特征:冰凍后病變組織不會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以及收縮效應,間隙不大,乳頭相對更為緊密,無法清晰辨認其結構,乳頭軸心表現(xiàn)為“空泡”狀,類似于絨毛[10]。③浸潤行為:一般表現(xiàn)為多灶狀浸潤,浸潤性生長,部分涉及附近的軟組織,浸潤在纖維瘢痕、良性濾泡中。
術中快速印片很好地彌補冰凍切片質量差或者無法準確觀察核特征等局限性,是輔助冰凍診斷的重要指標。印片時需注意要輕巧印壓肉眼可見疑病灶,擦干囊液及出血,避免過度用力[3,11]。用普通玻片即可,蛋清甘油涂層會對甲狀腺膠質及細胞的觀察造成影響。印片固定時間嚴守30 s,立刻固定至關重要,未及時固定導致細胞膨脹退變,固定時間過長容易導致細胞核過度收縮,核染變深。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冰凍切片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石蠟切片診斷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冰凍切片的病理診斷結果能夠降低患者疾病誤診率,能夠為患者手術方式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