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仕
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故事教學作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識別、理解、判斷等能力),而且有利于他們逐步形成英語使用者獨有或擅長的思維方式。本文擬對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策略進行討論。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關注學生思維品質
(一)利用多種形式激發(fā)興趣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被充分運用,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形象生動的情境,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所以,教師在準備故事教學時,可以使用學生喜愛的自制課件、英文歌曲、TPR游戲、簡筆畫、視頻等方式將學生吸引到故事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二)善于找準“故事眼”,吸引興趣
所謂的“故事眼”,即故事中最能吸引學生興趣的情節(jié)或知識點。教師在教學故事之前要找準“故事眼”,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然后導入到新課,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書本中的故事都具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可以通過一系列活動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然后,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故事,以一種主動構建知識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故事傳遞的信息。
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Unit 9 Lesson 1 About the astronaut這一課,筆者認為,這個故事的“故事眼”就是太空行走(Take a space walk)。哪一個孩子不夢想到太空去行走一次?因此,筆者教授這一課時,就找了一段航天員在太空行走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重視課堂生成,啟發(fā)學生思維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開發(fā)學生思維品質
筆者在小學任教16年,聽過很多教師上課,發(fā)現有些教師忽視學生自主思維訓練,存在許多違背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行為和不利于開發(fā)學生思維品質的現象。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學到碎片式的語言知識,不能培養(yǎng)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就得不到培養(yǎng)。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充分認識語篇的整體性,利用故事情節(jié)性強的特點,使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內容,同時讓學生在情境性的任務中主動觀察和想象,分析和推理,概括和歸納,閃現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Unit 11 Lesson 1 Uncle Jacks Farm這一課時,教師可通過課件呈現故事的全畫面,并問學生:“What is the weather like?What are Ken and Ann going to do?Where are they going to go?”,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梗概。然后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置身于故事情節(jié)之中,在語境中體會和理解故事,主動參與實踐,學習新的語言內容。教師還可以抓?。骸癢hat are Ken and Ann going to do on the farm?Do you think Ken likes riding the horses?Why or why not?What are Ken and Ann going to do tomorrow?”等一系列情節(jié)性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具體情節(jié),教會學生質疑,進一步鞏固新知。
(二)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啟發(fā)學生思維
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思維,可利用人物頭像和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keywords),如:What,Where,When,How,Why等,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快速地提煉出關鍵有效信息。而且思維導圖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記憶所學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拓展延伸詞匯量,進而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例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Unit 7 Mockys Trip一課,故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特殊疑問句展開: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et there?When did you go there?Who did you go with?What did you do there?,教師在教授時就可以基于這些重點設計思維導圖。學生通過回答這些特殊疑問句,既整體感知、理解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又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在腦海中形成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
三、朗讀、表演,活躍學生思維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應鼓勵學生通過模仿、探究、展示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筆者認為朗讀和表演是學生比較喜歡的兩種展示方式。
朗讀(read loudly and clealy)的定義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等語言文字念出來。筆者認為朗讀對故事教學有積極作用,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語感,還對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都有促進作用。正如古語所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诠适陆虒W中一定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朗讀。
表演是理解故事內容后進行語言知識運用的一種形式。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一點時間,讓他們表演故事。這樣既訓練學生的理解力,也能訓練他們的聽力,對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也有幫助,還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運用表演,能把學生的好奇心由潛伏狀態(tài)誘發(fā)為活動狀態(tài),使其情緒變得愉快而熱烈,思維更加活躍,效果更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表演進行指導,對學生的站位、動作、表情等進行指導,并適時給予積極的評價。實踐表明,小學生非常熱衷于這種課堂形式。表演故事給他們提供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機會,是他們展現自我的關鍵一環(huán)。
四、改、續(xù)編故事,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要本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發(fā)揮自己想象去拓展學生的思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不會自然涌現,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材,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
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在故事教學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對故事進行改編或續(xù)編。教師要鼓勵他們寫下改編和續(xù)編的內容,并將改、續(xù)編的故事演繹出來,使學生真正從被動接受上升到主動創(chuàng)造。
例如,筆者在教授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Unit 8 Talent Show中的故事課拓展環(huán)節(jié)時,問學生,如果他們碰到《功夫熊貓》電影里的功夫熊貓,會問他什么問題。讓學生想象,把與功夫熊貓的對話寫下來并進行對話練習。下面是一組學生的對話。
S1:Hello,Pandy!I am Casey.
S2:Hello,Casey!
S1:You look so fat,but why are you so fast?
S2:En… Because I exercise every day.
S1:Youre great.Can you teach me Kungfu?
S2:Sure.
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看《功夫熊貓》這部電影,他們也都非常佩服電影中的功夫熊貓,非常樂意運用所學的句型去與電影中的功夫熊貓進行對話。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學生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課文句型,而且大膽地進行了創(chuàng)新。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