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枝
【摘?要】?目的:?觀察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腫塊期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NPM腫塊期患者78例,根據(jù)隨機法分為對照組39例,給予強的松治療;觀察組39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消癰散結湯加減治療,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血清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7.44%)顯著高于對照組(82.05%);兩組治療后各癥狀積分及IL-8、IL-6、CRP、TNF-α均比治療前降低,但觀察組降低幅度比對照組明顯(P<0.05)。結論:?針對NPM腫塊期患者,應用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可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減輕炎癥反應,療效較好。
【關鍵詞】?消癰散結湯;強的松;NPM腫塊期
【中圖分類號】R655.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21-0081-03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mastitis,NPM)是一組發(fā)生于女性非哺乳期、良性而病因不明確的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患者主要以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內陷等為臨床特征,其中乳腺腫塊可在慢性疾病基礎上繼發(fā)成急性感染并最終形成膿腫,膿腫終末期破潰后可形成乳腺瘺管、潰瘍等,難以治愈[1]。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上通常采用強的松治療治療該病,但效果并不理想。中醫(yī)學認為,NPM疾病歸屬“粉刺性乳癰”范疇,病因為肝氣郁結、氣機失暢,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肝通絡、調和營衛(wèi)為主要原則[2]。筆者觀察NPM腫塊期患者采取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診的NPM腫塊期患者78例,根據(jù)隨機法分為對照組(n=39)與觀察組(n=39)。對照組年齡26~65歲,平均(36.45±3.28)歲;病程1~10?d,平均(7.19±1.41)d;腫塊大?。?.13~10.76cm,平均(5.26±1.31)cm。觀察組年齡25~67歲,平均(36.78±3.42)歲;病程2~12d,平均(8.27±1.57)d;腫塊大?。?.25~10.87cm,平均(5.42±1.38)cm。兩組間各項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
1.2?診斷標準?中醫(yī)符合《現(xiàn)代中醫(yī)乳房病學》[3]中的“肝郁血瘀”癥狀,主癥為乳房出現(xiàn)腫塊,并伴有疼痛感,質地堅硬;次癥表現(xiàn)為發(fā)熱、惡寒、苔薄黃。西醫(yī)符合《乳腺疾病現(xiàn)代診斷與醫(yī)療》[4]相關標準:乳房內部出現(xiàn)腫塊、邊界不清、質地硬實,并伴有觸痛。
1.3?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中西、西醫(yī)NPM的診斷標準;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已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認可。排除標準:合并其他乳房疾病;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
1.4?方法?對照組采用強的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治療,餐后服藥,10m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消癰散結湯加減治療,組方如下:蒲公英30g,金銀花、全瓜蔞、赤芍、連翹各、皂角各15g,炙穿山甲、柴胡各10g,生大黃、王不留行各9g,通草和甘草各6g。加減治療法:若伴有惡寒、發(fā)熱則加防風、羌活各10g;若乳房硬結不散者可加海藻、昆布各12g;乳房成膿但未化膿者加生黃芪20g,青皮12g;胸脅脹痛者加木香、枳殼各12g。溫水煎服,取汁300mL,餐后服用,150mL/次,2次/d。以1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
1.5?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①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治療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紅腫、觸痛等癥狀完全消失,且腫塊完全消散;有效:治療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紅腫、觸痛等癥狀有所改善,腫塊面積縮小≥50%;無效:治療后,患者的乳房疼痛、紅腫、觸痛等癥狀無任何變化,腫塊面積縮小≤20%或病情明顯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癥狀積分: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癥狀標準評價患者乳房疼痛、腫物、紅腫、瘺管、膿腫、乳頭凹陷等癥狀,每項癥狀分值為0~3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癥狀越輕。③炎癥因子評價標準[7]: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IL-8、IL-6、CRP、TNF-α水平。
1.6?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分析時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較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兩組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但觀察組降低幅度更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變化對比?兩組治療前炎癥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但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NPM是發(fā)于成年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種乳腺炎癥,病因較復雜多變,治愈難度大。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采用強的松作為NPM腫塊期的主要治療藥物,該藥具有較強的消炎、抗毒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體溫,改善臨床癥狀,但遠期療效不佳,復發(fā)率較高。而中醫(yī)認為,女性乳房歸屬陽明胃經(jīng),乳頭屬于厥陰肝經(jīng),患者由于氣機失暢、肝氣郁結導致乳酪阻塞、氣脾虛弱、運化不暢,進而造成乳腺導管發(fā)育不良及引流不暢,最終形成乳房腫塊[8]。腫塊期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體征紅、腫、熱、痛且舌紅苔黃,多呈現(xiàn)陽證,因此治療需以疏肝經(jīng)、消腫脹、清熱毒、和營衛(wèi)為主[9]。筆者基于強的松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消癰散結湯加減對NPM腫塊期患者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聯(lián)合用藥治療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能有效提高NPM腫塊期患者的臨床療效。消癰散結湯中包含的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穿山甲具有解毒散熱、消腫去痛、利尿散結之效[10];赤芍具有涼血、祛瘀止痛之效,加用當歸后可補血活血;皂角具有消腫排膿之效,可治療潰膿腫已成者或消膿腫未成者;而柴胡具有疏肝利膽之效;全瓜蔞則具有清熱化痰之效,最后加入甘草可起到益氣活血、滋養(yǎng)脾腎的作用。諸藥調和后可共奏散結、清熱、止痛、通乳之功[11-12]。除此之外,觀察組治療后各項癥狀積分和炎癥因子水平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強的松聯(lián)合消癰散結湯加減治療可有效改善NPM腫塊期患者免疫狀態(tài)和減輕炎癥反應,從而促進癥狀盡早恢復。
綜上所述,針對NPM腫塊期患者,應用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的可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減輕炎癥反應,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張超杰.導言: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診治進展:爭議與共識[J].醫(yī)學與哲學(B),2013,34(3):7.
[3]林毅,唐漢鈞.現(xiàn)代中醫(yī)乳房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817.
[4]劉介平.乳腺疾病的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84-113.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92.
[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7.
[7]張洲,徐元宏,李濤,等.細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在細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47(9):1079-1081.
[8]許銳.林毅教授運用溫陽法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經(jīng)驗總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26(3):709-710.
[9]許銳.林毅教授運用溫陽法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經(jīng)驗總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5(3):709-710.
[10]張志強.消癰散結膏治療急性細菌性乳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0):196.
[11]梅海濤,武煦峰.消癰散結湯加減聯(lián)合強的松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腫塊期的療效及預后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9,37(02):166-170.
[12]王華.溫胃湯加減聯(lián)合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及對Hp轉陰率、胃黏膜病理變化胃蛋白酶原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8.24(24):3789-3793.
(收稿日期:2019-08-22?編輯: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