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馬登錄,李保明,包扎西加措,張?zhí)剁?,徐庚全,張紅霞,王立斌*,拉毛杰布,王文飆, 趙維義,王杰峰,楊江海,趙光平,石少英,邱玉良
(1.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肅 合作 747000;2.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甘肅 蘭州 730070;3.夏河縣畜牧工作站,甘肅 夏河 747100,4.夏河縣牙利吉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夏河 747100 )
牛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種資源和寶貴的基因庫,是高海拔高寒地區(qū)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種,其產(chǎn)品是高寒牧區(qū)牧民賴以生存的生產(chǎn)和生活資料。目前甘南州存欄牦牛130多萬頭,是甘南州牧區(qū)的主要經(jīng)濟基礎(chǔ)和支柱產(chǎn)業(yè)。牦牛生產(chǎn)性能較差,品種原始,生長緩慢,性成熟晚,經(jīng)營管理粗放,畜群周轉(zhuǎn)慢,產(chǎn)品商品率及經(jīng)濟效益不高。一頭母牦牛一個泌乳期5~6個月,擠奶200~300 kg,且多數(shù)母牦牛三年產(chǎn)兩胎;牦牛一般要飼養(yǎng)到4~5歲才能屠宰,其凈肉不足100 kg[1]。為了提高牦牛生產(chǎn)的社會、經(jīng)濟和生態(tài)效益,滿足人們對無污染的牦牛奶、肉等綠色食品日益增長的需要,畜牧工作者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用普通牛種與牦牛進行雜交,獲得雜種優(yōu)勢,以提高牦牛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2]。在堅持牦牛本品種選育的基礎(chǔ)上,用牦牛群中1/3~1/2的適齡母牦牛生產(chǎn)犏牛是今后較長時間內(nèi)提高牦牛業(yè)經(jīng)濟效益,加快牛群周轉(zhuǎn),發(fā)展商品生產(chǎn)的有效措施之一[3]。本文對用娟姍牛凍精[4]雜交改良甘南牦牛所產(chǎn)的雜種后代(娟犏牛)的生長發(fā)育指標跟蹤測定,并與同齡牦牛進行對比,雜交效果明顯。
1.1.1 試驗時間及地點 本試驗于2015-2017年在夏河縣牙利吉辦事處的阿納扎西、格勒更潘、彭次合扎西、達曲等牦牛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進行。
1.1.2 試驗牛組群和管理 將阿納扎西、格勒更潘、彭次合扎西、達曲等牦牛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用娟珊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生產(chǎn)的公母娟犏牛犢按初生、6月齡、12月齡、18月齡的年齡進行分組登記、編號,其中初生組公母牛各35頭,6月齡組公母牛各20頭,12月齡組公牛10頭、母牛18頭,18月齡組公母牛各15頭,作為試驗組。將當(dāng)?shù)馗誓详笈9概W匀唤慌渌a(chǎn)的公母牦牛犢按初生、6月齡、12月齡、18月齡的年齡進行分組登記、編號,每組公母牛各12頭,作為對照組。試驗組和對照組犢牛均為體質(zhì)健壯、膘情中等以上犢牛。
1.1.3 飼養(yǎng)條件 試驗組和對照組在飼養(yǎng)管理及草場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混群放牧,固定放牧員精心管理,犢牛在冬春季節(jié)進行補飼。
對分組的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犢牛進行體重、體尺測定,并對測定的數(shù)據(jù)采用Excel進行統(tǒng)計,利用Excel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采用SPSS軟件進行顯著性檢驗。
2.1.1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和牦牛犢初生體重、體尺對比
表1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與牦牛犢初生體重、體尺測定對比表
注:同一列同一性別數(shù)據(jù)同一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同一列同一性別數(shù)據(jù)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同一列同一性別數(shù)據(jù)同一小寫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從表1可見,用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公、母犢牛初生體高、體長、胸圍、管圍比同期牦牛公、母犢牛分別高5.54 cm、8.66 cm、7.32 cm、0.01 cm和4.79 cm、8.57 cm、6.34 cm、0.13 cm。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初生公、母犢牛體重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9?、母犢牛分別高7.05 kg、6.17 kg,分別提高了52.81%、47.94%。經(jīng)過t檢驗,雜交F1代(娟犏牛犢)初生公、母犢牛體重、體高、體長、胸圍極顯著的高于當(dāng)?shù)爻跎笈?,差異極顯著(P<0.01),管圍差異不顯著(P<0.05)。
2.1.2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和牦牛犢6月齡體重、體尺對比
表2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與牦牛犢6月齡體重、體尺測定對比表
注:同上。
從表2可見,用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公、母牛6月齡體高、體長、胸圍、管圍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9⒛笭倥7謩e高10.21 cm、16.78 cm、14.09 cm、2.15 cm和11.19 cm、13.28 cm、13.46 cm、1.03 cm。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6月齡公、母犢牛體重比同期公、母牦牛犢牛分別高43.03 kg、34.80 kg,分別提高了58.58%、48.03%。經(jīng)過t檢驗,雜交F1代(娟犏牛犢)6月齡公、母犢牛體重、體高、體長、胸圍、管圍極顯著的高于同期當(dāng)?shù)仃笈?,差異極顯著(P<0.01)。
2.1.3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和牦牛犢12月齡體重、體尺對比 從表3可見,用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公、母牛12月齡體高、體長、胸圍、管圍比同期對照組公、母犢牛分別高10.57 cm、22.14 cm、19.27 cm、1.38 cm和11.84 cm、24.16 cm、20.11 cm、1.94 cm;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12月齡公、母犢牛體重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9?、母犢牛分別高64.06 kg、55.24 kg,分別提高了78.82%、70.88%。經(jīng)過t檢驗,雜交F1代(娟犏牛犢)12月齡公、母犢牛體重極顯著的高于同期當(dāng)?shù)仃笈?P<0.01),體高、體長、胸圍極顯著的高于當(dāng)?shù)仃笈?P<0.01),公牛管圍差異不顯著(P>0.05),母牛管圍差異極顯著(P<0.01)。
2.1.4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和牦牛犢18月齡體重、體尺對比從表4可見,用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公、母牛12月齡體高、體長、胸圍、管圍比同期對照組公、母犢牛分別高12.58 cm、9.84 cm、18.89 cm、2.39 cm和11.09 cm、10.62 cm、16.59 cm、1.70 cm。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18月齡公、母犢牛體重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9?、母犢牛分別高74.30 kg、65.95 kg,分別提高了54.54%、51.61%。經(jīng)過t檢驗,雜交F1代(娟犏牛犢)18月齡公、母犢牛體重、體高、胸圍極顯著的高于同期當(dāng)?shù)仃笈?,差異極顯著(P<0.01);公牛體長差異顯著(0.01
0.05),母牛管圍差異極顯著(P<0.01)。
表3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與牦牛犢12月齡體重、體尺測定對比表
注:同上。
表4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與牦牛犢18月齡體重、體尺測定對比表
注:同上。
娟姍牛凍精與甘南牦牛雜交的F1代(娟犏牛犢)生長發(fā)育特性良好,各階段生長除冬、春季節(jié)外,均較迅速,增重明顯。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初生到6月齡日增重分別為533.78 g和490.06 g,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偃赵鲋胤謩e增快199.89 g和159.06 g,差異極顯著(P<0.01);6~12月齡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日增重分別為160.28 g和144.00 g,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俜謩e增快116.84 g和113.56 g,差異極顯著(P<0.01);12~18月齡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日增重分別為362.22 g和336.44 g,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偃赵鲋胤謩e增快56.89 g和59.5 g,差異顯著(P<0.01)。0~18月齡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別為352.09 g和323.50 g,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俜謩e增快124.59 g和110.70 g,差異極顯著(P<0.01)。結(jié)果詳見下表5和圖1。
表5 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和牦牛犢各年齡段的生長速度對比
注:同一列同一性別數(shù)據(jù)同一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同一列同一性別數(shù)據(jù)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圖1 娟犏牛犢與當(dāng)?shù)仃笈俑髂挲g段生長速度對比
試驗結(jié)果表明,用娟姍牛凍精雜交改良甘南牦牛,雜交后代(即娟犏牛犢)的體尺、體重均明顯增加,體格較大,體質(zhì)結(jié)實,適應(yīng)性強,生長發(fā)育快,死亡率低,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雜交優(yōu)勢,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初生、6月齡、12月齡和18月齡的體重和體高、體長、胸圍均顯著高于當(dāng)?shù)仃笈?,各年齡段體重均提高47%以上,雜交效果顯著。
犢牛各年齡段的生長速度表明,娟牦雜交F1代(娟犏牛)公、母牛犢初生到6月齡、6月齡到12月齡、12月齡到18月齡的日增重分別為533.78 g和490.06 g、160.28 g和144.00 g、362.22 g和336.44 g,均極顯著高于當(dāng)?shù)仃笈:蟠?。特別是0~18月齡雜交F1代 (娟犏牛犢)公、母牛平均日增重比同期當(dāng)?shù)仃笈俜謩e增快124.59 g和110.70 g,差異極顯著(P﹤0.01)。通過以上結(jié)果分析,娟牦雜交F1代(娟犏牛)在初生至18月齡間生長迅速,產(chǎn)肉性能好,這與王建文等[5]和毛進彬等[6]報道相一致。特別是在初生至6月齡間生長最快,6至12月齡期間剛好處于冬季枯草期,生長速度比較慢,因此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進行冬春季補飼。
進一步完善牦牛雜交改良體系,建立州、縣牦牛改良中心和鄉(xiāng)村配種站點。加強技術(shù)培訓(xùn),穩(wěn)定人工授精技術(shù)人員隊伍。在鞏固現(xiàn)有娟珊牛凍精雜交改良牦牛示范點的基礎(chǔ)上,逐步擴大推廣牦牛雜交改良面。
加強母牦牛和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對娟珊牛凍精授配的妊娠母牛進行補飼,投放營養(yǎng)舔磚,補充微量元素,在妊娠后期分群飼養(yǎng),冬季進入暖棚過夜。對繁殖的娟犏牛犢進行全哺乳培育,保證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