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錦
(大連科技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1]。因此,建設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對提升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提高公民整體素質,提高大學生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輔導員工作日志是輔導員對工作的記錄,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是自我反思以及經驗總結的過程。輔導員工作日志是將之前的輔導員會議記錄、大學生分類教育管理記錄、新生入學談話記錄這三大記錄性模塊進行整合保留,同時加入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與反思,以及反饋點評模塊。實施輔導員工作日志制度能夠進一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精細化,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對輔導員工作日志進行制度化管理,能促使輔導員明確工作重點,較快地提升工作能力,增加工作成就感,及時反思工作不足同時針對性開展接下來的工作[2]。
分類管理是輔導員工作日志的核心,根據不同類別制定工作計劃和重點,主要內容如下:
(一)學生情況登記表。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類登記,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學習困難學生、心理困難學生、其他普通同學和宗教信仰等特殊群體學生。記錄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登記表、平時重要表現記錄、獲獎或者違紀記錄等基本情況記錄。
(二)工作計劃與小結。對于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進行計劃以及階段性工作進行小結,同時對于工作中的困惑和思考進行記錄,有助于輔導員梳理工作,理性地開展工作。
(三)談心談話記錄。對于新生輔導員要求入學后的一個學期與每名同學都談話一次,作為基礎性談話。此后建議每名輔導員每學期與每名同學至少談心兩次,特殊群體學生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按時記錄。談心談話作為輔導員工作日志的重點內容,根據工作日志的要求此項目能有效保證輔導員與學生談心的全覆蓋,同時對于主管領導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提供了平臺。
(四)輔導員深入寢室記錄。根據制度要求輔導員每周至少深入學生寢室一次并且針對檢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及時解決。
(五)輔導員深入課堂記錄。根據制度要求輔導員需要深入課堂了解學生聽課狀態(tài)、學習情況等。根據記錄和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學生以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
(六)家長溝通記錄。針對學生日常表現要求輔導員每學期至少與家長溝通一次并且及時記錄溝通情況。
(七)反饋與點評。這一部分是主管學生工作的部門領導對于工作日志的點評指導與激勵。
(一)在瑣碎的工作中找到重點與方向,有利于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水平
在輔導員的工作日志中將學生、家長的溝通、寢室以及課堂的深入檢查作為重點,為輔導員在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著力點。同時,建立工作日志反饋和檢查機制,也使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更容易發(fā)現學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隱患并及時給予指導。
(二)把輔導員工作日志作為輔導員考核的一項指標,有利于考核的直觀性與客觀性
輔導員工作日志分類化、精細化地記錄輔導員日常管理情況,既方便輔導員了解學生也方便了主管領導了解輔導員的工作情況。使用工作日志作為輔導員考核的一項指標,有助于增加考核的效度,減少主觀印象和情感因素對評估結果的負面影響,增強評估過程的科學性、公正性和透明性,提高輔導員工作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三)精細化記錄有利于經驗的總結和凝練,有助于增強輔導員成就感
輔導員工作日志的精細化記錄,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本體、寢室群體和教學班級的全覆蓋。有時輔導員在總結工作時缺乏亮點,因為這些亮點在眾多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被埋沒了。這也會使輔導員工作起來抓不到重點。通過積累工作日志記錄,更全面地展示了輔導員工作的亮點,這不僅是對輔導員工作的全面評估,它也是輔導員鞏固工作成果,增強成就感和穩(wěn)定團隊的有效載體。
推行輔導員工作日志制度是新時期輔導員隊伍科學建設的有益探索。通過推廣這一制度,以精細化管理為導向,必能促進輔導員工作的專業(yè)化和精準化,促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