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蕊
(長春工程學院能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是黨和學生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是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加強學生黨組織建設和管理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在于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學生黨組織建設也需要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積極開展學生黨組織建設研究工作,運用關鍵技術確保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質量。
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的實際建設中存在著一些技術難點,目前黨組織正在研究解決這些難點的關鍵技術措施。技術難點主要有:第一,學生的實踐教育不足。學生黨組織建設中重視理論知識教育,強化學生的理論能力,通過理論教育武裝學生的思想;但是,實踐教育活動不足,導致學生對黨組織的認識僅存在于理論層面,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入黨積極性,影響學生黨組織建設質量和效果[1]。第二,信息技術應用不足。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內容較多,涉及流程、文件等需要妥善保存,且學生黨員的流動性較強,其管理難度較大,而在建設工作中并且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導致學生黨組織建設受到影響,不利于地方高校為國家發(fā)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在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中,想要保證工作質量和效率,可以通過鮮活、生動的實踐活動增加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能夠有效完善教育內容、豐富教育方法。社會生活具有突出的復雜性和多元性,學生早已經厭倦空洞且單一的理論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以及內容導致學生失去了解黨的積極性,而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對黨的興趣和熱情,提升學生的政治工作能力以及素養(yǎng),就需要高校重視實踐教育。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造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會,在實踐中加深對學生黨組織的認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和風險精神,在學生群體中樹立良好的黨員的形象,發(fā)揮出學生黨員在黨組織建設中的旗幟作用,使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來自于學生黨員的服務。在整個實踐活動中,不僅學生黨組織成員得到很好的鍛煉,還能夠為同學提供科學且有針對性的服務,同時接受學校黨組織的考察和監(jiān)督,提升學生黨組織建設質量[2]。其次,實踐教育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活動中,提倡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教育中,需要教師內容與之密切關聯(lián),這樣才能與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使學生在實踐中正確認識黨組織,并且與之親近。
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中,黨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其建設成果,可以說黨務工作人員是建設工作中的關鍵技術。因此,高校和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在具體的培訓工作中,需要提升黨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強化其主動滲透意識和服務意識。黨務工作人員在學生黨組織建設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培訓工作中應以“三個代表”為準則,組織建設高素質的黨務工作隊伍[3]。其一,加強黨務工作相關知識的培訓,不利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其二,要鼓勵黨務工作人員努力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將其運用在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創(chuàng)新新時期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模式和方法,開展新的工作思路。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能夠改變傳統(tǒng)學生黨組織建設的封閉性和局限性,使用便于學生接受的方式宣傳馬列主義,促使網絡服務于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
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其活動主要包括發(fā)展黨員、學習理論知識、組織民主生活會等,在這些活動中,效果較差的一項就是關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黨組織的理論知識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對此,黨務工作人員從信息技術角度創(chuàng)新黨員的管理工作方法,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建設網站,黨員注冊成功后,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習,這樣可以保證學習具體時間的靈活性,并且學習效果要遠遠超過單一的讀書、看報等方法。同時,加強黨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流動黨員的管理難題,必要時可以建設“網上黨組織”,使信息技術在學生黨組織建設中發(fā)揮關鍵作用。
地方高校學生黨組織建設關系著基層黨組織工作質量和效率,影響著我國黨員的培養(yǎng)質量和黨組織的發(fā)展。因此,在學生黨組織建設中,針對擬解決的技術難點,采取重視加強學生的實踐教育、加強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強化黨員管理工作信息化等關鍵技術措施,全面推進學生黨組織建設工作,并且保證建設質量和效率,提升學生黨員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