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菊
合理分層、因材施教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共同進步的目標不僅是新課標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雖然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不同,但是通過合理的分層,老師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現(xiàn)有水平去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樹立不同的目標,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基本知識的同時,在現(xiàn)有知識掌握水平上更上一層樓。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大家總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分層教學。
語文教學仍然保留傳統(tǒng)模式,學生獨立發(fā)揮機會少。有些老師對語文教學存在誤區(qū),認為語文的學習是通過背誦和練習,因此學生只要聽老師講解就行了,不用讓他們過多的思考,這種理念是錯誤的,語文的學習雖然需要學生去記憶和積累,但是也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總結的,因此老師要注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有一些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盲目求新,采用了很多教學方式,無論哪方面內容的學習都讓學生去自己思考,這樣往往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學生也無法真正學到什么東西。填鴨式教學方式嚴重違背了教師的主導原則,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恰當?shù)淖灾鲗W習逐漸形成了一種放任的風氣。
由于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格,當學生犯錯后對學生的態(tài)度嚴厲甚至是粗暴,使得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畏懼心理,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緊張焦躁心理,不利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同時當學生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或生活問題時也不敢跟老師溝通,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雖然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但是無論是在學校方面還是在學生眼中并未重視起語文課,很多人認為語文的學習并不重要,內容并不復雜,學好語文只需要簡單的背一背和記一記就行了,其實并不是,語文包含的內容很豐富,它涉及的文化也很深遠,學習語文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去積累。
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和水平實行有區(qū)別的教學,與傳統(tǒng)的“一刀切”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對于語文掌握能力的不同,老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進行,這樣往往導致一些成績差的學生跟不上,越拉越遠,一個學期下來跟成績好的學生差距就更大了,而分層教學考慮到了成績較差的學生會遇到的情況,針對這些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教學有利于他們成績的提升。
上面提到的傳統(tǒng)“一刀切”式教學不僅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利,對成績較好的學生也不利,而應根據(jù)班里中游成績的學生的情況或者是平均水平去設置教學內容和進度。分層教學在實現(xiàn)基礎較差學生成績提高的同時,還有利于成績較好學生的拔尖,使得這部分學生能夠更好地突破自己。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合理安排教學。分層教學往往離不開小組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會增多,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和合作意識。
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中十分難操作的一個過程,因為這一教學操作涉及所有學生的參與。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分層教學,例如,對于新知識的基礎部分講解就不需分層教學,因此老師不要盲目求新,什么內容都分層。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價值,教師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掌握班里學生語文的學習狀況,便于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老師謹記。由于分組合作學習是分層教學常用的方法,很多老師喜歡在分組的過程中讓學生“強強聯(lián)合”或者“就近分配”,但是這樣往往不是導致學生質量分層就是導致“湊熱鬧”的現(xiàn)象,在分組的時候要注重互補,小組成員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
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測試情況和作業(yè)情況將學生大致分為基礎差、較差、中等和良好四個層次,然后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去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設置。這四個層次的分組是虛擬的,僅是為了劃分學生的學習狀況,在實際的教學分組中不會將差生分為一組,學習好的分成一組,而是每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中上和優(yōu)秀的學生在教學中老師要以點撥為主,對于中等的學生老師要以引導學生學習為主,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要以講解為主,尤其是基礎內容的講解。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去完成一些簡單的步驟,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去完成難度較大的部分。此外,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老師也要注意將作業(yè)的難度進行分層,讓學生在不同難度的習題中去選擇。
在教材內容設計方面,教師應該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情況下,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充分考慮語文內容的情況下,開展分層教學。分層次教學主要分為分層備課、分層輔導和分層測評。首先分層備課,分層備課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層次較低的學生,設置在較低層次,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古文的時候,學生必不可少的是朗讀,而“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所有學生都無法避免的,老師要充分利用早、午自習,帶領學生誦讀經典文化,并進行誦讀比賽,領悟文言文的魅力。首先自讀,讀對、讀通、讀順。這是一個自我掌握過程;其次范讀和熟讀;最后是背誦。防止死記硬背,一定要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背誦的過程就是熟悉字詞的過程,就是深入理解作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就是體會韻味、文化熏陶的過程,就是汲取營養(yǎng)、形成語感的過程。它表現(xiàn)為,誦讀要通暢,誦讀要有語感,誦讀要有情感。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老師對其要求就是背誦過就行,而對成績中等和成績良好的學生,老師還要要求他們能夠理解古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意境,對于古文中一些常用的詞匯、修辭手法和能夠代表作者情感的事物都要有所掌握。對于成績良好的學生老師還可以引導他們完成仿寫(以小古文的原型為基礎,寫一篇不同的古文)、改寫(將小古文改寫成文言文,加入自己的語言與情感)以及續(xù)寫(不同題材的古文有不同的結尾)等工作來提高學生古文知識運用的能力;分層測評則主要是通過完成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