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雙
一般而言,小麥包含在農作物的范疇當中,兼具了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特征,在日常的生產與生活當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受到全球自然環(huán)境污染、資源日益緊缺形勢的影響,為了進一步增加小麥種植的產量,推動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引入并且大范圍推廣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達到綠色無污染的效果,幫助廣大農民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鑒于此,系統(tǒng)分析與思考基于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的要點顯得尤為必要,擁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實施價值。
一、當前江蘇省鹽城市小麥種植的狀況
江蘇省鹽城市位于我國長江的中下游位置,屬于蘇北平原,緊鄰黃海,一直以來都為我國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其糧食的種植產量占據了全國總量的百分之一,在此過程當中,以小麥與稻谷品種的種植為主。根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顯示,在2018年的時候,江蘇省鹽城市全市的小麥栽種面積為870萬畝,總產量則高達460萬噸。其中涵蓋了如下幾類品種:揚麥系列(156萬畝)鄭麥9023(180萬畝)、淮麥系列(136萬畝)、西農979、寧麥與徐麥系列以及鎮(zhèn)麥系列等等。有關研究部門經過對江蘇省鹽城市在2018年所栽種的不同品種的小麥相應質量指標加以檢查,通過細致分析以后,不僅能夠系統(tǒng)了解到小麥種植的質量與品質情況,而且明確了所栽種的品種在質量、品質等方面和國家優(yōu)質小麥之間存在的差別。由此獲知,小麥種植的品質和相應的商品價值存在著緊密的關聯(lián),系統(tǒng)掌握江蘇省鹽城市小麥種植的狀況十分必要。
二、科學應用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的價值說明
近些年以來,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增長,推動著整個社會正在高速發(fā)展,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由此導致民眾在富有營養(yǎng)的食品、精制面食等方面的需求量變得與日俱增,市場中表現(xiàn)出供不應求的情況。所以,通過以江蘇省鹽城市的小麥種植技術作為典型案例,深入探究與分析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的要點非常關鍵,在參考和依據小麥品質特征的基礎上,一方面,對于江蘇省鹽城市小麥優(yōu)質品種的研發(fā)與推廣工作順利開展非常有利,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小麥栽種的結構;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強小麥病蟲害的抵抗與防控能力,增加小麥種植的最終產量,保證實際的栽種質量,并且使更多的面粉生產公司在選用原料方面能夠獲得有價值的參考和根據。
三、江蘇省鹽城市優(yōu)質小麥栽培技術的要點分析
1、保證小麥品種種植選取的合理性
對于小麥這種主要的農作物類型,其擁有眾多的品種,所以,選取小麥種子的時候,應該借助合理的方法完成篩選的任務。具體來說:第一,鑒于小麥在品種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因此,不同品種的小麥所需要的生長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情況同樣有所不同。進行小麥種子選取的時候,應該結合我們鹽城地區(qū)的土壤、天氣等狀況是否滿足小麥種植的要求,保證所選取的小麥品種符合有關的需要。第二,小麥種子相應的純度與小麥種植的產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當明確了小麥的種子之后,應該仔細測定所選取小麥種子具體的純度狀況,以便滿足優(yōu)質的規(guī)定,達到既定的小麥種植產量的目標。第三,小麥屬于重要的經濟性農作物類型之一,其進行生長的時候,可能會遭遇到很多病蟲害方面的干擾,所以,選取小麥種子的時候,應該將那些抗病能力突出的小麥品種作為首選,盡可能降低小麥感染病蟲害發(fā)生率。對于有關部門和小麥栽培技術工作人員而言,對于小麥生產時候易于發(fā)生的各種病蟲害類型,通過運用科學、合理的防控與治理方式,從而有效減小由于病蟲害帶給小麥種植質量與產量等方面的負面危害。
2、注重合理耕作方法的有效運用
當小麥栽種的時候,需要將增加小麥種植的產量作為主要的目標,不僅要求選取優(yōu)質的小麥種子,完成栽種的任務,而且應該保證耕作方法的科學性,如此才能達到增加小麥種植產量的目標。通常情況下,土壤自身的肥力存在著一定的限制,而小麥發(fā)育需要的相關營養(yǎng)則較為固定,處于相同土地之上實施數次栽種之后,將帶給土壤肥力很大的影響,造成土壤的肥力降低,由此形成所栽種小麥產量隨之下降的情況,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一般來說,運用輪作倒茬的耕作方法,是適用于具體的小麥耕作工作的,一般采用的為三次一輪換的輪作周期,同時通過借助此種輪作倒茬的耕作方法,一方面,確保了小麥種植的最終產量;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小麥的發(fā)病幾率,還盡可能縮減了蟋蟀和土蝗出現(xiàn)的數量,以便促進小麥栽種工作獲得順利開展,增強了針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控能力。
3、做好小麥播種工作
(1)選用合理的小麥播種時期
通常情況之下,對于小麥而言,我市常規(guī)的正常播期處于每一年的10月上中旬到11月上旬,針對那些以優(yōu)質糕點、餅干生產為主的中、弱筋型優(yōu)質小麥,一般適合進行早播;而針對那些用于高質量面包生產為主的中、強筋型小麥來說,則適合處于播種的范圍當中予以延遲播種的時間。
(2)保證播種密度的科學性
根據小麥群體質量進行種植時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用于糕點和餅干生產的優(yōu)質小麥而言,需要實現(xiàn)精量播種,對保證小麥種植的質量十分有益;對于用于高質量面包生產的小麥來說,需要合理減少基本苗,并加大對精量和半精量播種的宣傳與推廣力度,通常處于高肥水的條件當中,相應的播種量小于320萬粒/hm2之下。
(3)科學選用播種的方法
筆者經過查閱大量的相關研究資料之后,從中不難獲悉,小麥種植產量與質量是和小麥播種的行向、行距等因素存在著緊密的關系的。通過將土壤的結構、茬口的布設情況作為有效的參考和依據,對于用于餅干和糕點生產的小麥來說,可以運用免耕機條播、稻田套播等不同的方法;用于面包生產的小麥,則可以運用擴行精播,縮行機條播等方法;用于饅頭和面條生產的小麥,可以運用少耕與擴行機條播等方法。
4、強化施肥和灌溉管控工作
(1)科學施用氮肥
筆者通過查閱有關研究實驗資料之后,從中能夠獲知,處于高產的情形之下,應該追施加純N130~190kg/hm2,有關底肥和追肥之間的比重為6∶4,亦或者5∶5是最佳的。進行追肥的時候,需要依次在越冬期、拔節(jié)期以及孕穗期等不同的階段進行施加,相應的比重是1∶1∶1。針對用于面包生產的中強筋力小麥而言,應該適量添加氮肥;針對用于餅干和糕點生產的弱筋力小麥來說,應該管控施加氮肥的量。同時,緊密參考鹽城市小麥的具體生產狀況;針對用于高質量面包生產的高筋力小麥而言,需要施加的氮量占據施氮總量的大約42%,當有關條件滿足相關要求的時候,能夠運用尿素實施葉面噴氮的方式,相應的噴灑濃度是1.5%~9%,噴撒純N的量是39~74kg/hm2,一般多在半仁到乳熟階段進行噴撒,當實施灌漿初期的葉面噴撒時,能夠讓籽粒蛋白質的含量提升1.4個百分點。針對用于面條蒸煮生產的小麥,所施加的氮肥量占比為32%,針對用于餅干生產的弱筋小麥來說,所施加的氮肥用量需要小于21%,并添加適量的磷肥。
(2)保證施加鉀肥量滿足相關要求
當氮、磷等肥料的提供足夠的時候,通過施加鉀肥的方式,有利于保證籽粒既定的產量與質量。通常情況之下,用于面包生產的中強筋小麥處于拔節(jié)孕穗階段的時候,所施加鉀肥需要占據施鉀總量的一半,處于揚花期所施加的硝酸鉀為44~91kg/hm2的時候,此時的種植產量是最穩(wěn)定的;所施加的硝酸鉀為65~120kg/hm2的時候,此時的面包小麥濕面筋、蛋白質相應的含量均獲得提升。
(3)提高微肥的應用正確率
對于小麥來說,包含了氮、磷、鉀以及其他元素等等,雖然其他類元素占據的比例較小,不過帶給小麥種植的產量與質量卻產生很大的影響。當土壤缺硼的情況下,需要施加一定量的硼肥,以便保證小麥的營養(yǎng)物質不缺。如果出現(xiàn)缺鋅的情況,將影響到小麥的正常發(fā)育,造成種植的產量降低,質量也會不符合相關要求。如果土壤中缺少錳的情況下,應該施加一定量的錳肥,以便讓小麥質量獲得進一步優(yōu)化。所以,處于孕穗期的時候,可以噴撒0.2%的硼酸溶液,亦或者0.2%硫酸錳溶液,對確保小麥種植的質量十分有益。
(4)提供足夠的有機肥
通常情況下,通過施加有機肥的方式,能夠提高籽粒蛋白質的相應含量,尤其添加有機氮以后,有助于實現(xiàn)籽粒淀粉的積累,并且增加了其容重與粒重。處于各種肥力的作用影響之下,通過施撒各種類型的有機肥都能夠使其產量獲得有效提升,不過當肥力很差的時候,也會形成一定的成效。在有機肥與無機肥相應的配比是5∶5,亦或者3∶7的情況下,此時的籽粒蛋白質的含量是很高的。
(5)加強灌溉管理
通常而言,當小麥處于生育階段的時候,假如水分是足夠的,會有效提高其產量,相應蛋白質的含量可能會降低。對于江蘇省鹽城地區(qū)而言,干旱的天氣十分常見,針對用于高質量面包生產的強筋小麥而言,需要進行灌水處理,以便達到抗旱的目的。通常需要灌水四次,依次處于冬前、起身、拔節(jié)以及灌漿階段,而總灌水量是2300~4000m3/hm2,從而達到既定的種植產量目標,促使小麥能夠正常、健康地生長。
5、加大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控與治理力度
(1)注重化學防控技術的應用
通過運用化學防控技術,可以使得小麥處于正常、健康地生長狀態(tài)。運用多效唑(PP333)能夠加快小麥植株矮化的速度,有利于小麥的生殖發(fā)育,并且其確保了小麥種植的質量。處于小麥4葉1心之前,應該噴撒多效唑,從而使小麥籽粒中的蛋白質與氨基酸各自的含量均獲得有效地提升。
(2)合理利用針對病蟲草害的防控與治理技術
通過將增加小麥種植的產量,確保小麥種植的質量作為重要的前提,并且配合運用農業(yè)防治的方式,來適量進行農藥的應用,并且對其蟲害的自然天敵加以有效保護,提高對其利用率。與此同時,將那些無毒低毒、較為安全的農藥作為首選,完成對小麥的赤霉病、紋枯病、粘蟲以及蚜蟲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并且配合應用雜草治理的方法。對于農藥和肥料利用的濃度、時間以及殘留度等情況,需要嚴格加以控制,滿足A級綠色食品的有關標準要求。
(3)其他類型防治技術的有效利用
鑒于輪作、前茬均會帶給小麥蛋白質的含量與質量很大的影響,所以,保證前茬的適合性,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種植的產量,保證了小麥種植的質量。當小麥處于蠟熟的末期階段,進行收獲的過程當中,此時干濕面筋與蛋白質的相應含量以及最終的產量均是最高的,對加工制作面粉也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單位:224611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小尖鎮(zhèn)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