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紅霞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qū)茂山村學校,河北 保定 072150)
小學數(shù)學是學生啟蒙邏輯思維和理性思考問題的關鍵,學習幾何圖形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關心世界的變化,從現(xiàn)實抽象出想象空間,讓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時,對充滿魅力的數(shù)學世界更為向往。
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模式中,對于“知識與幾何”圖形,教師往往采用“教師運用模型等具體講述、學生觀看”的教學方法,許多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精確的知識展示,然而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過程,致使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既不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論目標,也大大降低了“圖形與幾何”教學質量。對此,教師應有效轉變教學結構,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增加學生進行操作觀察、思維總結的教學過程,發(fā)揮學生學習探究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之間實現(xiàn)良性的思維交流,提高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
在小學教學課程中,數(shù)學課程的邏輯性和嚴謹性非常強。然而學生年紀較小,一般都是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事情的對錯,嚴重缺乏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幾何圖形的知識點可以較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如果教師在講授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點時,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自身的想象力。例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操作或者體驗中認識圓,掌握圓的基本特征。教師以學生喜歡游樂園為突破口,在話題上與學生們產(chǎn)生共鳴。教師可以問學生們:“大家是不是都做過旋轉木馬?知道旋轉木馬轉一圈是什么形狀的嗎?知道的學生們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來。”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學生們非?;钴S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畫的圓圈引出課本所學習的內容:《圓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見到的圓,學生自告奮勇地舉出許多例子,如自行車的輪胎是圓,鐘表的指針轉一圈是圓,圍繞著旗桿跑一圈也是圓,等等。教師借助實物,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數(shù)學,使得學生不再對數(shù)學感到畏懼,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是如此簡單易學,從而萌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曾明確提出:“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幫助學生構建空間觀念。此外,還強調要加強數(shù)學知識教學的過程與科學技術的融合。而多媒體信息化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模式來說,它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其發(fā)揮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傳統(tǒng)幾何圖形繪畫的靜態(tài)過程轉變?yōu)閯討B(tài)的過程,從而增強視覺上的吸引力,而在融合音頻信息的基礎上,又克服賦予多媒體生動、靈活的情感色彩,再次,多媒體技術的在線教學,更可以打破時空教學的限制,使得學生在家庭和假期的時候,也可以第一時間得到數(shù)學教師專業(yè)的學習指導,所以,科學利用現(xiàn)有的信息化教學技術來優(yōu)化學生學習“幾何圖形”知識的過程是非常必要的。
具體來講,比如,我們在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知識時,為了能夠讓孩子們知曉圓的面積公式的來歷,筆者認為可以巧妙結合多媒體視頻教學的方式,將制作好的flash動畫課件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知曉所謂的“割圓術”是如何“分割”的,又是如何通過“割圓術”將一整個圓制作為一個看似與“平行四邊形”相像的圖形的,這樣就可以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標。此外,同類的教學內容,如“三角形的面積求解”問題,當學生陷入到無法尋找銳角和鈍角三角形的高的泥淖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多媒體ppt教學的方式,將不同三角形的高如何尋找、如何做輔助線、如何列式計算等過程以圖文混排的方式,播放給學生觀看,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使之形成深刻的印象。
小學數(shù)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相比有所不同,其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想象能力比較強,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卻很匱乏,因此很難開展小學數(shù)學課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并且動手能力比較強,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以此來增強數(shù)學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知識點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記并掌握梯形的面積公式。首先,教師讓學生制作一個直角梯形,學生可以跟著教師的步驟來做,也可以根據(jù)自己來想一下如何做一個直角梯形。教師可以把一張紙分成兩個部分,一張是長方形,一張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三角形的底邊是和長方形的一條邊相等,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步驟進行制作,但有的學生還是成功拼成梯形,主要原因是長方形的邊長和正方形的邊長沒有相等。成功拼成梯形的同學可以根據(jù)長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組合在一起得出梯形的面積。教師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成功引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并檢驗之前求出梯形的面積是否正確。教師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成功地引發(fā)了學生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形象,讓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得到更好發(fā)揮,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小學時期是開啟智力的時期,也是為以后的人生打基礎的時期,形成什么樣的習慣,鍛造了什么能力,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素質,對一個孩子的一生都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甚至決定性的作用。數(shù)學是理科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尤顯重要,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開發(fā)學生的大腦,對學生以后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