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改
(河北省棗強縣棗強鎮(zhèn)馬均寨小學,河北 棗強 053100)
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尋找從興趣、習慣、方法等諸多因素去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撈月亮》時,她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看著投影片,聽著老師生動地口述:“從前,在一座山上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一只小猴在樹上興奮地玩著、玩著,忽然,它大聲嚷到‘月亮掉進水里啦,月亮掉進水里啦’,猴子們聽到喊聲立刻趕來。這可怎么辦呢?同學們想知道嗎?”“想”一聲整齊而響亮的回答,足以證實學生已被老師設置的懸念“懸”著了,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了,很快便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不待教師教,便能自主地去學習了。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在不同時機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學生一旦有了新的興趣,也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這種閱讀習慣包括認真的習慣等等。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如一位教師教學《長征》一課時,學生對“長征”的歷史背景十分陌生,為了讓學生能走近“長征”,教師在教學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從電腦“網(wǎng)頁”上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圖片和資料,使課上得成功,學生走進了《長征》。像這樣,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學習其他課文大有幫助,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便能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汲取知識。
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僅拿“理解詞語”來說吧,就有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組詞式、找近義詞或找反義詞等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學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學習。“怎樣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教師教學生先反復閱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講的是什么,再給文章分段、歸納段意,最后連續(xù)段意,就是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根據(jù)課后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組成一段話。學生掌握了這些閱讀方法,無論何時閱讀,都不待教師教,就能自主去學,真正“會學”。
現(xiàn)代教育觀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而主體性地確立,離開了自主選擇就難以成為可能。因此,小語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編入“你喜歡讀哪幾句?”的類似思考練習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那部分內(nèi)容進行閱讀,學生的“自主”權得到體現(xiàn)。如《鳥的天堂》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并要求學生在反復吟讀中,讀出韻味,讀出為什么喜歡。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由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通過學習,總是能表現(xiàn)得興致盎然,說得頭頭是道,氣氛相當熱烈。
古人曰:“學貴有疑?!倍蓡枺撚烧l來解答呢?顯然,學生應是解難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討論、爭辯,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入?!稗q”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使思維迅速發(fā)散與集中,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如教學《凡卡》一課,學生質疑:“假如爺爺收到凡卡的信,他會來救凡卡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頓時,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舉手發(fā)言?!拔艺J為爺爺會來救凡卡,因為他自己已經(jīng)很老了,冬天那么冷,還要給老爺家守夜,可見他維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我還從課文‘做甜蜜的夢’可以看出爺爺不可能來接他,因為‘夢’就暗示我們不可能實現(xiàn)的。”“我也同意這個意見。因為作者用‘夢’來結束課文,是要告訴我們凡卡要想擺脫痛苦生活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一場夢。這就是更揭露當時沙皇黑暗統(tǒng)治下窮人的悲慘命運。”……這不能不說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帶來的奇跡。由此可見,課堂上疑問讓學生多爭辯,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顯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習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去學,主動去探索。如《凡卡》的教學,學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對凡卡那樣不好,凡卡為什么不趁他們?nèi)プ龆Y拜時,偷偷地回爺爺那里去?”“他沒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嗎?可以偷一雙穿著跑?!钡葐栴},這些問題在老師看來可能很幼稚,但證實了學生認真讀書,能充分發(fā)揮想象,教師千萬不能給予否定,而是鼓勵表揚學生,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不懂就問的好品質。在教師的鼓勵表揚下,課堂又一次活躍,同學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氛圍是那么寬松、民主、和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合作精神全調動起來了,這不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xià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