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英
(廣西東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廣西 南寧 530100)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他們能力的高低將決定國家將來的命運,所以對學生的教育一定要科學合理,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校園度過的,在學校接受教育鍛煉素質(zhì),他們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的品質(zhì)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時代難免會遇到一些情感、學習、交際方面的挫折,若不能夠有效的處理這些挫折,將會對他們的心理的健康的發(fā)現(xiàn)帶來嚴重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在考慮了各個學科的特點之后,要有目標、有意識的開展抗挫折教育,育時代英才。
我們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心里的突變期,他們雖然在心里和生理上已接近或開始成熟,但是他們走向社會的過程畢竟剛剛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學校教育的某些失誤,某些教師在教育思想和方式上的不正確。某些社會文化意識的負面效應和復雜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容易遇到各種各樣和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還有許多學生,由于自身的心里素質(zhì)較差和處事能力較弱,使他們面對挫折束手無策。激烈的學業(yè)競爭,沉重的學習壓力和枯燥的學習生活,陌生的環(huán)境和緊張的人際關系,再加上多年來心里健康指導的缺乏,導致學生心里承受能力較低,經(jīng)不起風浪,稍受批評或挫折便想不開,有的甚至走向了極端。這些方面活生生的例子已是舉不勝舉了,造成學生抗挫折能力低弱的因素,總結(jié)起來不外乎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
現(xiàn)在的中專生都是“文革”后出生的,又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政治和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使他們很少經(jīng)受艱苦的生活歷程,可謂是“一帆風順”。而其父輩,則是經(jīng)歷五六十年代自然災害的艱難,“十年浩劫”和“上山下鄉(xiāng)”的磨難,為了在子女身上實現(xiàn)自己那些未果的理想,將子女視為掌上明珠,百般呵護,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委屈,處處越俎代庖,使他們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但是這種做法的后果卻造成了子女嚴重的依賴心里和“以我為中心”的任性,自私、驕橫的缺點,成了家中的“小皇帝”,他們嚴重缺乏吃苦精神和耐勞能力,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便一愁莫展,只能等待父母和他人的援助。
目前,人們對學歷和文憑越來越重視,在求職和應聘中對學歷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雖然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已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高考中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xiàn)狀仍無明顯的改觀。因此,隨著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而越來越加強知識傳授的同時,學生學習的壓力也越來越重,課余和其他活動的時間相對減少,這樣一來,學生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知識代替了一切。由于他們整天被禁錮在學校和家庭的狹小空間之內(nèi),陷于“書山”和題海之中,接觸社會、接觸實際、參加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大大減少,除了書本知識以外,他們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了解,這樣,他們面對挫折和困難的忍受力必然大大降低,心理承受能力極其脆弱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代的中學生,他們崇尚明星、崇拜偶像,這本身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由于社會文化傳播的某些意識和內(nèi)容的誤導,使他們只看到了在舞臺上光彩照人的歌星、影星,而看不到成功背后的艱辛和勞累,使他們意識不到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經(jīng)歷過艱苦曲折的道路,甚至是付出血的代價,從而造成了他們思想意識上的簡單化,在心里上沒有吃苦意識,總認為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便可獲得成功。因此,一旦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便怨天尤人,自以為生不逢時、命不如人,從而喪失了勇氣和信念。
挫折是對學生的一種磨練,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成功通過考驗的學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謂是一路通暢;而考驗不成功的學生,將會成為社會的淘汰品和最底層的人。它不僅可以考驗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考驗了為人處世的能力,在這個充滿煙氣的社會,正是需要這種考驗。學生他是世界上最純凈的生物,要想不被這個世界所玷污,那么就要提高自身的抗挫折水平。首先,需要對挫折有一定的認識,只有學生自己了解挫折的概念,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挫折。那么,提高學生認識挫折的方法,為學生故意制造一些困難,嘗試著讓學生去解決。
英語教學中的情景教學中的挫折情境有很多的,從各個方面去對學生進行考驗,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從閱讀、課后練習和課堂情境對話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驗。例如,讓幾個學生一起用英語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英語,而且還讓一些英語基礎知識差的學生解決了挫折。還可以讓家長幫學生買一些課外的英語故事書,讓學生了解到學習英語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還是會取得成功的。
綜上所述,實踐告訴我們,經(jīng)受過挫折磨難,在逆境中成長的人,往往有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和較強的心里適應能力。挫折固然會使人受到打擊,給人帶來損失和痛苦,但挫折也能給人激勵、讓人警覺、奮起和成熟,把人鍛煉的更加堅強。由此可見,挫折教育還是可行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