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亮
?
主持人語
陳大亮
自《習近平用典》的出版發(fā)行以及《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開播以來,全國上下掀起新一輪學習習近平用典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潮。“習近平用典”與“平語近人”已經進入平常百姓家,成為一個固定說法與精神標識傳遍大江南北,甚至在海外也廣為傳頌。報刊雜志發(fā)表了很多習近平用典的文章,內容包括學習用典的心得體會、習近平的用典藝術、當代價值、文化自信以及治國理政思想等,但是還沒有人研究習近平用典的翻譯問題。本期設置“習近平用典翻譯”專欄可謂是恰逢其時,這對于推進國際傳播能力,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具有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知識淵博,用典范圍之廣、數量之大、頻率之高在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中都非常突出,內容涉及經史子集、詩詞歌賦、諺語俗語、中外典故等很多領域,蘊含豐富的政治思想,家國情懷,人文精神,文化價值,民族觀念等。由于習近平用典具有古為今用、用典密集、時空轉換、創(chuàng)造性轉化等特點,其翻譯既是一個從語內翻譯到語際翻譯的兩次轉換過程,又是一個從去語境化到再語境化的過程。因此,習近平用典的翻譯與政治學、歷史學、闡釋學、文化學、民族學、傳播學、美學等學科有著諸多契合之處,具有跨學科研究的特征。由此衍生出文化自信與翻譯自信、文化翻譯、民族典籍翻譯、互文性與翻譯、用典翻譯的傳播與接受等研究方向,拓寬了翻譯研究的領域與視角。
本專欄的三篇文章具有代表性,從不同語種研究了習近平用典的日譯、俄譯與英譯問題。張曉希教授的論文從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背景、漢字圈文化的共性、典籍日譯的特殊性等方面來分析和研究習近平用典日譯的特征、方法和策略,以使讀者更好地了解習近平思想的豐富內涵,促進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與交流。姜雅明教授的論文運用文化翻譯學和俄語語言文化學理論研究習近平用典中的文化價值及翻譯策略,從語義和語構兩個層面分析用典翻譯如何才能準確、通順地傳達用典背后的文化價值觀,以實現深層思想和文化交流的目的。陳大亮教授的論文從習近平用典的研究現狀入手分析了用典翻譯與互文性的關聯度,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講話中的三句用典為例探討了互文性在作者創(chuàng)造、譯者翻譯、譯本評價三方面的具體應用,為用典翻譯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