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麗娜
(山西省聞喜縣第二中學,山西 聞喜 043800)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關(guān)注,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質(zhì)量越來越高。而過去的古板的教學辦法在被擯棄的同時,新型教學模式逐漸在各大課堂活躍。雖然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但是新型模式的教學已經(jīng)取得教育界的認可,并且取得出色的教學成果。想要取得好的課堂效果,教師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及時跟上新模式教學理念,更改本身教學方式。
學習是需要融會貫通的,數(shù)學更是如此。高中數(shù)學作為理科思維的學科,學習的不僅是書本的知識,有時候往往需要學生針對一道題有多種解決方式。這個時候,教師應該開展拓展訓練。第一,高中數(shù)學書本上習題自然是權(quán)威的、有代表性的,但是教師絕不能因此照本宣科。教師應該把習題的定位變成“范例”,而不是只講課本習題【1】。例如在學習高中數(shù)學中集合概念,課后習題雖然也很多,但是涵蓋的題型卻很少。教師可以自行根據(jù)教案或者是網(wǎng)上收集資料的方式增加習題的題型,然后整合出有用的題型當作課堂練習或者課后作業(yè)來給學生進行拓展。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對題目的“舉一反三”,同時當考試時出行新題型也能融會貫通。第二,教師不能只講“書本”,而忽略課外拓展。書本的知識是死的,但是知識是靈活的。例如在學習函數(shù)時,教師可拓展“高斯函數(shù)”,即“取整函數(shù)”。第三,學??膳e辦高中數(shù)學知識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高中知識競賽的內(nèi)容往往比高中數(shù)學的難度要大,對學生是一種挑戰(zhàn)。但是學生在備考期間,會積累更多相關(guān)知識,達到一個層面后就能拓展學生本身的知識面。這種辦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參賽心理,還可以讓學生拓展知識,是一舉兩得的做法。以上三種做法并不沖突,但是教師授課方式則為重點,一個不照本宣科的教師,才能帶出“拓展性”學生。
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樣。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善于觀察,給他們一個“標準”。高中數(shù)學一節(jié)課不停就容易掉隊,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加之高中學科任務繁重,平均分給每科學習的時間都是少之又少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辦法這時候就有很大的體現(xiàn)作用。“分層”教學顧名思義是按照學生的情況,分成若干部分來教學。但是許多人對這個“分層”持有不同意見。第一種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在心里留底,然后分層,最后采用交叉互助的方式,達到一種團隊合作的功能。例如在學習倒數(shù)的幾何意義時,教師可利用“分層”教學法,讓懂的學生輔導不懂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懂的學生相當于復習了一次知識點,不懂的學生也能明白知識點。教師要明白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互幫互助才能共贏。第二種意見是把學生按照接受能力、學習情況分成幾個層次,課上按照層次落座。教師按照層次分別定制習題等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集合的交、并、補時,第一層次小組可從概念學起,第二小組可以從例題入手,第三小組可以直接去做習題,第四小組可以反過來輔導第一小組。這種“循環(huán)式學習法”雖然分工明確,但是教師要注意切忌傷到學生自尊心。無論是哪一種意見,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授課班級情況選擇適合的方式,切忌盲目。
在過去,學生是獨立學習的個體,在很多時候同學與同學之間并沒有太多學習上的合作【2】。但是在學習上,學生能夠一起合作的時候,收獲是雙倍。第一種,是學生與學生的小組學習法。例如在學習算法流程圖的時候,教師可在上課前準備一道題,讓學生前后兩桌組成小組。然后小組討論得出答案,每個小組派人上臺展示自己小組的算法。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有了質(zhì)的交流,在相互質(zhì)疑和共同實踐下一步步摸索答案。而上講臺講解算法有助于全班同學了解這道題目有多種算法,而不是單一的一種解答方式。這種過程可以稱為“鏈接效應”,學生會對此知識點影響深刻。第二種是教師與學生的共贏學習法。例如在學習集合時,教師可提前與全班學生說明,由他們自己內(nèi)部消化知識點后,隨機到課堂把自己所學所感教給全班同學。最后,再有教師指出相對應的錯誤,并作出評價。每一個教學模式的誕生,都是有它的理由。教師運用此合作法需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及時更正錯誤。這種做法有利于學生更加認真消化知識點,還能讓學生體會站在講臺上的感覺,從而鍛煉他們的膽量。
總而言之,好的教學方式營造好的教學效果,高中數(shù)學教師要學會變通。高中數(shù)學內(nèi)容本身就枯燥且繁瑣,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這時候有趣的課堂便成了贏家。而在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也是雙向教學的,想要提高課堂質(zhì)量,兩者必須齊心協(xié)力。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便是作為教師最大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