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芳
(江西宜豐縣澄塘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 宜春 336300)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國家的人民開始追求教育事業(yè)上的進步。小學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著手于加大對孩子小學階段的學習情況的管理。而小學數學是一門可以激發(fā)思維能力的學科,尤其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就我們目前的小學數學所反饋回來的教學成果,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沒有在課堂上得到提高,數學成為了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門弱科。而如何能夠改變當下這一不利現(xiàn)狀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了探討。
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興趣作為主動學習的動力,成為思維的動力。小學生對待新生事物較為好奇,會產生較大的興趣,可以調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產生主動思考探索的思維。若教師可以緊緊把握這點,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思維不斷發(fā)展,會促使課堂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怎樣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還可以掌握知識與發(fā)展數學思維,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目標呢?答案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緊緊結合課堂教材內容,認真做好課堂準備工作,利用多種教學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具體地說,這正是現(xiàn)代關于數學思維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即指明了所謂的“凝聚”,也即由“過程”向“對象”的轉化構成了算術以及代數思維的基本形式,這也就是說,在數學特別是算術和代數中有不少概念在最初是作為一個過程得到引進的,但最終卻又轉化成了一個對象——對此我們不僅可以具體地研究它們的性質,也可以此為直接對象去施行進一步的運算。例如,加減法在最初都是作為一種過程得到引進的,即代表了這樣的“輸入―輸出”過程:由兩個加數(被減數與減數)我們就可求得相應的和(差);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這些運算又逐漸獲得了新的意義:它們已不再僅僅被看成一個過程,而且也被認為是一個特定的數學對象,我們可具體地去指明它們所具有的各種性質,如交換律、結合律等,從而,就其心理表征而言,就已經歷了一個“凝聚”的過程,即由一個包含多個步驟的運作過程凝聚成了單一的數學對象。
抽象思維屬于數學思維的一個分支,數學教學從極大程度上培養(yǎng)出學生的抽象思維,而且伴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漸開始成熟起來??墒窃趯嶋H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了解到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無法在短時間里獲得訓練,若利用抽象的方法讓學生直接接受,學生會認為數學學習過分困難,長久下去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探究教師以為抽象的邏輯思維要從直觀的形象與感知當中獲得,要在直觀感受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例如學習《角的認識》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并沒有直接將課本當中的角的概念介紹給學生,也并未利用黑板板書來展開有關的介紹,主要是因為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過于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給學生準備好許多教學用具,教師利用展示用具,學生利用學生用具,教師為學生展示三角形的尺子上的角、扇子的角等,學生經過觀察,認識到角的存在,之后教師把兩個硬紙條利用釘子訂好,經過不斷旋轉為學生展示出動態(tài)的角,從而在角的變換中產生直角、銳角以及鈍角和周角的概念,如此一來,學生可以更加輕松的理解角的涵義。學生對角進行認識之后,教師激勵學生親自制作出一個動態(tài)旋轉的角,通過這個角為學生提供最直觀的的視覺體驗。教師也堅信此種從直觀到抽象知識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快速的接納數學知識,進而良好的培養(yǎng)出學生的思維能力。
因為初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學生能夠得到的提問鍛煉機會很少,教師一直以來把自己看成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使課堂氣氛比較嚴肅,學生的學習思維也受到禁錮。學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提問能力,所以對待事物的整體感知度不是很高,問題也想得不夠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師生關系不平等和教學氛圍不合理。教師在適當的時候要給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供主動提問的機會,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進行主動思考,學生如果不能了解學習內容就不能提出合理的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和學生接觸,盡量和學生保持平等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勇于向教師指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初期開展提問教學的時候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減少學生的恐懼感。學生把提問當成日常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部分,不要當成生活的負擔。比如,在學習“平行線”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對平行線的性質以及相關的內容進行思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自由發(fā)揮,不要把學生局限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了解基本知識的前提下靈活結合現(xiàn)有知識提升自己的提問水平。比如,給學生預設這樣的一個問題:如果家里來了客人,要想鋪地毯迎接客人,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快速計算出地毯的鋪設面積?運用日常生活情境,提升學生對于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在積極思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的意識到數學思維給學生未來發(fā)展帶來的重要作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推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數學思維、通過直觀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培養(yǎng)數學思維、通過探究性學習來提升數學思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好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