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慧
(河南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在我國的高校中,美術專業(yè)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開展教育,教師授課也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很難借鑒其他班級學生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以往的寫生教學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色彩認知能力,因為寫生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而班級作為一個組織擁有群體意識與群體規(guī)范,一些規(guī)范往往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也不利于學生相互溝通和交流。像美術專業(yè)這樣藝術性比較強的專業(yè),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審美情趣,但我國高校美術專業(yè)部分教師往往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沒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不強。此外,在寫生過程中,多數(shù)學生只根據(jù)背光、受光、投影的冷暖色變化表現(xiàn)色彩,而能夠精準把握光源色、環(huán)境色的學生并不多。一些學生對色彩知識掌握不夠深入,無法充分利用自然規(guī)律處理畫面的色調,即使能夠合理處理色調,也難以在處理過程中完成個人情感的表達??傮w來說,一些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欠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靜物寫生需要學生在掌握的基礎上充分理解基本色彩造型規(guī)律,并將其表現(xiàn)在寫生作品中。目前,一些學生在對街景、風景進行色彩語言表達時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國一些美術專業(yè)學生的繪畫基礎薄弱;其次,他們的觀察與感受能力較弱;最后,其色彩表現(xiàn)手法比較生疏。這三點原因導致這些學生無法在作品中充分展現(xiàn)色彩造型能力。
高校美術課程的設置,必須立足于明確的教學目標之上,切合現(xiàn)實。色彩教學必須設計階段性目標,把色彩理論教學與培養(yǎng)色彩觀察和色彩感受能力設為課程的重要內容,細化色彩造型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再依托學生的學情與課程教學需求,秉著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通過實踐訓練的形式來進行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在具體的色彩教學中,進行有針對性的重難點突破練習,明確各個小階段中的訓練目標。如色彩明度與物象空間體積之間關系的訓練,可以進行單色訓練,感受色彩在明度上的變化所帶來的空間體積的塑造,體驗色彩的明度表現(xiàn)就是素描的明暗關系。使學生了解每一塊色彩都包含著明暗因素,如果不能將每一塊色彩轉換成單純的明暗,那么,在寫生中就無法表現(xiàn)對象的立體感、空間感和光感。寫生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色彩造型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加大寫生力度,貼近生活,感受色彩,運用腦海中儲備的色彩理論知識去分析色彩,進而用色塑形。寫生內容要由易至難,由簡至繁。首先,從靜物寫生訓練開始,引導學生在把握整體色調的基礎上,如何觀察靜物的色彩細節(jié)變化,強調光源色的重要性,在觀念中忘記物體的固有色,畫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色彩。運用色彩的眼光看世界,色彩是無處不在的,所以,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對繪畫者來說是極其可貴的。其次,人物肖像寫生和風景寫生。風景寫生中的色彩關系更為復雜,在瞬息萬變的自然光下捕捉色彩,更是需要扎實的色彩理論知識與敏銳的眼睛。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外不斷加強寫生訓練,借以擴展學生的寫生范圍,不斷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與寫生體驗,加強是色彩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
色彩理論對于每一位偉大的色彩畫大師來說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學生只有熟悉和了解色彩的客觀原理,才能從主觀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讓學生知道色彩即是光,取決于物體表面的特性和人的視覺感受。培養(yǎng)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需要從最基本的色彩三原色、色彩屬性、色彩調和與對比統(tǒng)一的美學原則開始,把握色彩純度、明度、色相與空間體積表現(xiàn)的關系;對于畫面的空間處理除了掌握線條透視和空氣透視,還必須掌握色彩透視的原理;強調光源色和環(huán)境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對受光面色彩和背光面色彩的分析能力;從寫生對象的整體性觀察出發(fā),有效地把握其內在本質,分析各色彩要素之間的關系,從而借助多種元素完成形象的塑。在色彩認知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色彩效果屬于審美視覺范疇,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導出美學知識,并有效地掌握美學層面的構成規(guī)律及色彩分類,從而使學生在繪畫實踐中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色彩的內涵與特征。同時,學生在鑒賞繪畫藝術作品時,能夠更好地理解其富于變化和個性鮮明的藝術風格。甚至對那些極具夸張和富有隱喻的美學現(xiàn)象,他們也能調動所儲備的色彩知識給予自己的見解與評價。通過色彩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效地提升了學生觀察色彩、感受色彩和分析色彩的能力,對他們的繪畫實踐起到極大的提升。畢竟色彩最終需要落實到視覺范疇之中,把自然形態(tài)中的色彩轉變成平面上的色彩,并且具有空間體積關系,那就需要掌握色彩三要素的調和技法。同時,能夠合理地運用白色在光源色中的點睛之筆以及環(huán)境色的準確把握。
臨摹是推進學生創(chuàng)作的潤滑劑,它是師承、學習技法、探尋畫面結構組織、提高審美的重要方式。臨摹可以走進歷史,走近前人,走近大師,是作畫者獲取藝術經驗的重要途徑。臨摹不同藝術風格的繪畫作品的過程,其實是與大師進行“交流”的過程,不同風格反映藝術家不同的審美喜好。從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藝術作品上,也能反映出學生與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一種審美和表達上的默契。當然,首先的色彩模本需要老師的推薦,根據(jù)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進行選擇針對性地進行模本選擇。其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色彩作品,從而在臨摹中有所收獲。學生可以通過臨摹印象派的繪畫作品,不斷突破自己原有的色彩認知,打破固有色的桎梏。通過臨摹古典大師作品,使學生在細致的色彩調和與嚴謹?shù)脑煨蜕系玫教嵘_x擇適合自己的作品進行臨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通過臨摹,學生對色彩的調和及運用都得到強化,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總之,色彩不是一門孤立的學問,它存在于藝術靈魂之中。實踐證明,培養(yǎng)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在色彩造型能力必須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入研究色彩理論知識,并結合大量的色彩寫生與臨摹。通過對色彩理論的認知和色彩感受、色彩表現(xiàn)能力的提升,最終才能建立自己獨特的色彩結構,從而達到用色塑形的自由狀態(tài),呈現(xiàn)形色兼?zhèn)涞膬?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