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徽
(重慶市南開中學校,重慶 400030)
教師應當加強課堂教學的反思, 以盡快適應新課程的標準和專業(yè)成長的需要。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 必須通過各種途徑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 本文主要通過明確初中歷史教育的價值和最終目標、從教師自身進行反思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和分析,多方面共同努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為了實現(xiàn)有效的教育教學, 在教學反思傾向的支持下, 對已經(jīng)發(fā)生或正在發(fā)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后的理念和假設進行積極、持續(xù)、周密、深入、自我調(diào)節(jié)性的思考, 并且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所遇到的問題, 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說, 反思性教學其實就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 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jié)合起來, 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 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教學反思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歷史教師應當加強課堂教學的反思, 以盡快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和專業(yè)成長的需要。
首先,歷史教學反思是適應新課程的必然選擇,借助歷史教學反思,能夠不斷的改善教學問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其次,課堂教學的隨機性要求歷史教師重視教學反思,借助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斷的改善目前教學問題,充分發(fā)揮歷史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
首先,歷史教學反思具有驅(qū)動性特征,教師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技藝和水平,使自己的教學行為更合理更科學,使歷史教學適應新課程新理念;其二,教師通過歷史教學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新問題、產(chǎn)生新認識,進一步激發(fā)教師的責任心,使教師在不斷改進教學過程中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到新高度。
其次,歷史教學具有研究性特征,歷史教學反思不再是機械的講解,而是針對教師自身教學過程中各種情景性、具體性、個別性的問題展開研究,表現(xiàn)在對歷史教學過程的體驗,實際問題的解決、個人實踐知識的增長等。
第三,歷史教學反思具有整體性特征,課前反思是對教學的前瞻性反思,是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是否合理的預設性反思。課中反思是對教學中的生成性反思,是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如何對策的反思。課后反思是總結(jié)性反思,是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的反思,是成與失的反思。
首先,華東師大教授葉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笨梢?,一個教師的成長與教學反思的關(guān)系之大。歷史教師在掌握歷史學科教學反思基本策略的情況下,結(jié)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以歷史課堂教學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zhì)量,完善自我的有效途徑。
其次,長期以來, 在中考、高考這些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 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復述性學科, 強調(diào)記憶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體現(xiàn)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新課程實施以前的初中歷史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 因此以往歷史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 教學方法主要用講授法, 這樣學生只是被動地當聽眾, 然后根據(jù)教師講課的重難點, 死記硬背歷史知識, 歷史知識顯得“繁、難、偏、重”, 這樣歷史課便顯得枯燥無味, 沒有一點趣味可言, 學生一上課就想打瞌睡。新課程實施以后的, 更多的是要求結(jié)合初中學生的時代特點、個性特點, 要求各位歷史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 還給學生在課堂上以及課后自主學習歷史的權(quán)利和動力, 以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就要求歷史教師綜合使用各種教學方法, 如講授法、提問法、角色表演法、情景體驗法,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的學導式、六步教學法等等。
第三,增強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撰寫教學反思是教師最適宜的、最具操作性的草根化研究方式, 既貼近教育教學的實踐, 又能將理性的思考與實踐相結(jié)合。通過撰寫教學反思,可以為教研積累第一手鮮活資料,以后將反思的成果加以整理, 形成論文, 就可以發(fā)表或獲獎。教師嘗到甜頭后,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將會極大提高,持之以恒,學者型的歷史教師不再是夢想。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開展全面的課堂教學,同時也要注重歷史教學反思的作用,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歷史教學反思,發(fā)揮歷史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為歷史教學綜合質(zhì)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傊覀円匾暁v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反思活動,摒棄初中歷史教學弊端,促進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