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艷
一顆靈魂可以在傾聽中發(fā)現(xiàn)、欣賞和擁有另一顆靈魂的快樂;一顆靈魂也可以在傾聽中感悟、理解和體會另一顆靈魂的痛苦。回首11年班主任生涯,學生的喜怒哀樂、學生身上發(fā)生的故事、與學生相處的那些點點滴滴,仿佛都發(fā)生在昨天。有哀傷,有溫暖,有感動,有欣慰。
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我們相互討論問題,親密如朋友;平時的交往中,我們無話不談,彼此關(guān)心,仿佛親人。也正是這種和諧的相處方式,讓我走進了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傾聽到了花開的聲音,了解到了每一個孩子背后的故事。
顧鑫宇,2015年對口單招中以總分717分、技能254分的成績考上了本科院校,幸運地被常州工學院錄取。說其幸運是因為其總分和技能分都剛好達到常工院的最低控分線,而他的中考分數(shù)只有355分,最初對他的定位是大專,本科目標對他有些高。
這個孩子性格很倔,還有點孤傲。記得高二分班,剛到我班時,很不服管,我行我素,班規(guī)要求午休時間不許吃喝東西,他卻拿著一瓶可樂邊喝邊走進了教室,我說:“不是不讓喝東西嗎?”他面無表情,冷漠地回了一句:“我就愛喝可樂,我想喝?!碑敃r我非常生氣,想發(fā)火,但轉(zhuǎn)念一想,班級里有這么多同學都在,影響不好,于是我開玩笑地說:“你倒像可樂男孩呀,可樂公司應該請你去做廣告。”同學們都笑了,班級的緊張氣氛一下就化解了。課后我單獨找他交流,教他與人相處的道理,后來,我也經(jīng)常找他談心,了解其學習狀況、思想動態(tài),也常與他交流為人處事的方式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他與同學相處融洽了,行為習慣也變好些了,但學習上總欠缺些火候,高二竟然沒有通過鉗工技能考核。進入高三階段,班級的學習氛圍被一次次的考試、我的要求和教育以及黑板前面的倒計時牌,搞得緊張而熱烈起來。同學們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大家你追我趕。在任課教師的輔導下,班級成績一次次提升起來。但他的學習態(tài)度還是不溫不火,不急不躁,學習成績始終沒有較大的提高。我一直做其思想工作,幫助他分析各科的提升方法,但他還是提不起勁,成績不上不下的。
直到一模結(jié)束,班級開始技能強化。為了讓他們在技能實習過程中不遺忘理論知識,我會每天中午發(fā)一份練習讓他們復習鞏固。一次,我剛發(fā)下去,他就一把將試卷揉成團扔在了地上。我當時并沒有生氣,而是覺得這背后一定有什么隱情。于是我將他叫到了教室外的平臺上,關(guān)切地問:“怎么了,是對我有什么看法嗎?”他一臉嚴肅地回答:“不是,我不想考大學了?!蔽耶敃r一驚,這孩子,都到這個時候了,怎么會有這種想法呢?于是我柔聲地問:“是對自己沒信心?心理壓力太大?還是與家人之間發(fā)生了矛盾?”在我反復的追問下,一個大男孩在我的面前流下了熱淚。他一邊流淚,一邊訴說,原來他身邊親戚家的孩子上的大學都很好,發(fā)展得都很不錯,所以他的家人對他的要求也一直很高,總拿他與親戚家的孩子做比較。然而,從進入這個學校開始,他就被判了死刑,沒有了希望,所以他就想破罐子破摔,最終連技能也沒過。在最后緊張的學習階段,他很迷惘,也很煩躁。
聽了他的傾訴,我的眼睛濕潤了,我能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壓抑、憤怒和不甘。所以,我和他說:“越是這樣,你就越要爭口氣,就要考上本科,讓大家改變對你的看法。再者說,考大學是為了你自己,是挑戰(zhàn)自我的一種行為,你要證明自己?!苯?jīng)過半天的心理疏導,他終于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為此,我根據(jù)他的情況為他制訂了最后階段提升成績的策略與方法。同時,我與他父母親交流,要求他們在學習方面不要再給孩子壓力,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幫助孩子緩解急躁和緊張的心理壓力,照顧好孩子的生活。
通過一番努力,他的狀態(tài)改變了很多,在技能強化時也比以前更用心刻苦了,后來的技能高考考出了254分的喜人成績。技能成績出來后,他的自信心一下子提高起來,最后沖刺復習時的態(tài)度像換了一個人,文化高考中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好成績。在來拿通知書的時候,他開心地對我說:“老師,謝謝你沒有放棄我?!倍乙残χ鴮λf:“這是你戰(zhàn)勝自我的結(jié)果?!?/p>
不同的孩子背后有不同的故事。有位作家這樣說:“有的人會走過美麗而視若無睹,有的人會走過痛苦而漠然處之。而只有真正的仁人、哲人、詩人,才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察、去感受,去分辨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中不同的靈魂的震顫?!笔堑模笥褌?,要達到教育理想目標,班主任一定要用平常心、細心、耐心、信心,真誠地傾聽學生心聲,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傾聽是一種俯下身來的姿態(tài),傾聽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傾聽是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把鑰匙。在班級管理中,讓我們做一名傾聽者吧!我們不僅要做一個仁者,擁有寬廣的胸襟,撒播愛的種子;還要做一個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將學生引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更要做一個詩人,傾聽花開的聲音,走進學生的心田,與學生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