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義 文
不知道別人家如何,反正在我們家是一年四季粉絲不斷。尤其到了冬天,粉絲更是廚房里的主力配角、餐桌上的搶口菜,博得我們一家三口的青睞。
粉絲家族中有綠豆粉絲、紅薯粉絲、土豆粉絲等成員,其中紅薯粉絲既價廉又宜于入菜。它軟硬適中,入味快,不像有些粉絲,主角都已酥軟沉醉,它卻酸甜不吃,入口寡味,白耗費了主角的一番濃濃情意,愣是入不了戲。
天冷,沒有客人的情況下,不少家庭喜歡稱塊牛羊肉,放鍋里文火慢燉。待肉爛后再放上大白菜和粉絲,一家三口連湯帶菜,經濟而實惠。但我做這道菜,卻有一點不同:選一個熟悉的清真熟食店,切斤把五香鹵牛肉,回家后把肉切成片置入砂鍋底,上鋪一層大白菜,再放入一團紅薯粉絲。湯開,鹵牛肉味先隨熱力浸著大白菜,不用說,在這股濃香的“桑拿”下,不論是婆婆媽媽的葉,還是裝作硬漢似的莖,幾分鐘后,便無一例外地軟癱癡迷了。至于粉絲,未放入的時候,用手一折,斷落得四處都是——好一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大義凜然樣。卻不知一眨眼的工夫,一個個宛如美人玉臂,萬般嫵媚地纏繞在大白菜牛肉們的身上,婀娜的身子在砂鍋里翩躚起舞。
此時,把切碎的干紅椒及蔥、姜和少許的八角放入,再耐心地等上一兩分鐘,牛肉大白菜燴粉絲便濃香撲鼻了。優(yōu)點是烹飪時間短,另外作料也不講究,因為那鹵牛肉的五香味已足矣。
粉絲本身基本無味,這到有點像大名鼎鼎的魚翅。因此,凡有粉絲參加的菜肴聚會,其作料氛圍一定要濃、要足。如粉絲燒魚時,蔥、姜、花椒、八角、辣椒、糖、醋、蒜、黃酒等都要齊來捧場。只是讓人遺憾的是,粉絲在這道菜里太有點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了(其實這是它永遠也改不掉的毛?。?,滿鍋的魚鮮味被粉絲悉數(shù)掠去。此時的粉絲鮮鮮的、香香的、麻麻的、辣辣的、滑滑的、糯糯的,把那躺在瓷盤上的魚們氣得肌肉都僵硬了,直嘆無味,無味。
晚上獨自一人,想喝點閑酒卻又懶得出門買菜。沒有準備不要緊,咱把菠菜燙一下,花生米煮一下,粉絲在開水里滾幾下,三樣相拌一起,放入醬油、蠔油、香醋、味精、蒜苗,最后加少許白糖,細細調拌。那深綠色的菠菜清鮮爽口,淺紅的花生米香糯潤喉,尤其是那浸透了作料味的淡黃色粉絲滑溜醇厚,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那時辰,也許是二兩酒精拿捏的吧,真想做它們的擁躉,特別是想做粉絲的“粉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