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東縣洋口港實驗學校 張 杰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在教育教學上能夠穩(wěn)健提升是其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同時,教育教學又是教學事業(yè)的最重要組成。因此,老師要對教育教學引起高度重視,才能夠保證教育教學的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之中,老師要完美地利用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好數學,并且愛上數學,使其能夠全面發(fā)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此外,數學歸于理科范疇,很多理論、公式對于大多數初中生而言都比較無趣和乏味,而采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讓學生理解所學,獲得進步。
在初中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能夠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老師可以在學生入學之時進行數學基礎知識考察,按照百分制來對每個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情況打分。根據最后得分以及學生的表現情況,對學生施行分班教學。如分數值在85~100分且表現極好、思維極活躍的學生分為A層,分數值在70~85分且表現良好、思維較活躍的學生分為B層,分數值在60~70分之間的學生劃分為C層,C層學生學習能力一般,勉強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而余下的則歸于D層,D層幾乎是一些對學習已經失去興趣,有著很大倦怠情緒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最難以管教。當然,這些學生不一定會一直待在自己最初的層次,所謂的A、B、C、D層次其實是一個動態(tài)運轉的分層模式,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低等層次一步步爬到高層,而高層次的同學如果不加油往前沖,便會被淘汰進入低層次繼續(xù)學習。每個層次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水平大致相當,如此,老師便能夠更好地實施自己的教學方案,能夠讓學生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例如,對于A層次的學生,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探索一些新的領域,像參加數學競賽,讓學生能夠從中不斷突破自我,獲取豐富的學習經驗,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體系。對于B層次的學生,老師可以采用一定的教學手段,最大化地激發(fā)出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上變得更加積極主動,能夠帶著濃厚的熱情去對某些知識點進行探究,鞏固和強化自己所學。對于C層次的學生,老師宜采取榜樣教學手段,讓C層次的學生以A、B兩層次的學生為榜樣,以此來勉勵自己不斷向前進發(fā)。而對于D層次的學生,老師宜采用激勵教學的手段,以讓學生能夠重拾自信,能夠在失足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繼續(xù)往前走。如此分層,如此教學,便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增益其所有,補填其所漏,實現高效率教學,使得每個學生能夠取得最大的進步。課堂計劃設計之初,老師需要事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安排。對于A層次學生,除了對基礎知識能夠全部理解和掌握之外,更要能夠活學活用,對知識點或某些題型舉一反三,收獲其潛藏的、不易被發(fā)現的精華。對于B層次的學生,首先要理解并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其次要能夠準確運用這些知識去答疑解惑。對于C層次的學生,要能夠掌握和理解基礎知識點,能夠解決基本的練習題。而對于D層學生,需注重以掌握和理解知識為主,看懂練習題為輔。此外,提問也需要注意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對于同一個知識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有著不同的提問角度,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最有效的強化。
例如,當老師講到平面幾何圖形的時候,各個層次的習題難度應當有所變化。高層次的學生可以做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題,對知識進行深化,能夠將所學剖析徹底,從而讓這些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擴展自己的知識層面,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而于低層次的學生而言,首先要能夠理解書上的習題,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區(qū)分不同幾何圖形的種類、彼此之間的關系以及具體的公式運用。學生若還有余力,老師便可對其做一些延伸,以開拓學生眼界。只有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著極大的學習興趣去獲得最大的進步。
對于課后作業(yè),老師除了進行分層次的布置安排之外,還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對這些作業(yè)進行批改,然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所做的作業(yè)情況做出合理的輔導,以此來實現高效率、高質量的數學教學。老師在批改作業(yè)的時候,作業(yè)卷面上要注意盡量不出現具體的得分情況,盡可能地出現“優(yōu)+”“優(yōu)”“優(yōu)-”“良”等字眼,如此,便能夠讓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不“勝則驕”,讓成績差的學生可以不“敗則棄”。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老師一定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以及相應的數學水平,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突破和提高,并且還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去對知識進行探索的動力。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老師應該重視分層教學這一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之中,老師應該明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老師需要充分利用分層教學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并且運用多變的教學分層以及多種形式的作業(yè)批改和輔導,以實現新課改中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從而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滿懷熱情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以此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