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石板鎮(zhèn)小學校 郭遠明
數學計算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決定性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尚不成熟,主要是以直觀思維為主導,基于計算具有較強邏輯性,絕大部分的學生覺得計算是一個較難攻克的環(huán)節(jié)。針對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提高對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度,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數學計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需要在日常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日積月累才能夠完成的,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根基,才能夠更加準確、快速地進行復雜的計算。口算、估算是數學計算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訓練學生思維敏捷性的有效途徑。例如,筆算乘法算式596×234,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可以分解出20道左右的口算題,例如4×6,4×9,4×5等,一旦其中一道口算題出現錯誤,都將導致整個算式的結果錯誤,由此可見,口算對于計算的重要性。想要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應強化對學生口算、估算能力的訓練。
一般情況下,筆者都會利用課堂中的2-3分鐘對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口算題一般控制在10-20道之間,不僅能夠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通過課課練、天天練,逐漸地提高了自身的口算能力,養(yǎng)成了口算的良好習慣。計算基礎主要是乘法口訣表中的乘除法、20 以內數的退位減法以及進位加法等,想要提高學生口算計算能力就必須要將計算基礎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如果始終采取固定的口算練習形式,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口算練習當中,打擊了學生口算練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開展多樣化的口算練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口算練習的興趣,例如,口算游戲、接力賽、搶答訓練以及聽算訓練等。在口算練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與糾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口算方法與技巧,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估算是小學數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處處有計算,也往往離不開估算。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在計算前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進行預測,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預測出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在計算結束之后,指導學生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進行驗證,幫助學生簡便地檢查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幫助學生及時地發(fā)現與修正錯誤。教師應有計劃、有意識、長期性地注重對學生的估算訓練,實現估算訓練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滲透,從而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社會的時間尚短,對于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教師應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采取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備課階段為學生準備了與之相關的動畫片,讓學生通過動畫片圖片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的知識,不僅迅速地將學生帶入了學習的狀態(tài),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開展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教師應積極正確地指導學生完整數學計算步驟,通過看題、審題、計算、驗算四個部分開展數學計算,從而提高學生計算結果的速度與準確率。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三年級《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就采用故事法導入教材內容:“動物園召開運動大會,團體體操比賽時,小狐貍出場了,它們站了14排,每行12只,大家來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小狐貍參加團體比賽。”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索與計算,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計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掌握整十、整百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數學計算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現階段,部分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較差,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賴于計算工具,缺乏有效的數學計算的態(tài)度與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數學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采取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樹立學生正確的計算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