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金鎖鎮(zhèn)中心小學 楊維祥
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設置的一系列問題,能夠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這些問題的設置必須以課程標準、教學目的以及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jù),在刺激學生思考與學習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水平,助力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等,從而使課堂教學發(fā)揮其最大的效用,積極響應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現(xiàn)在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認定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問題的設置越多越好,故而一味地重視問題的數(shù)量,學生根本就來不及充分思考,這樣的提問和回答是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形成的。此外,許多教師設置的問題大都比較簡單,這些問題都停留在淺層,問題的模式也是以判斷或是選擇為主,致使學生作答時根本沒有思考,只是胡亂猜測,這也是非常不利于課堂質量的提高。
課堂上的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因為教師提問的技巧不足等原因,學生逐漸會對這個環(huán)節(jié)產生懼怕與抵觸情緒,從而達不到調動學生興趣、刺激學生學習欲望的目的。故此,教師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要格外重視對于提問技巧的提升,同時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結合具體實際設置問題,以保證問題的有效性。
部分教師在提問時沒有做到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和反饋,對于學生的答案只注重是否正確而不關注其思維過程。有些時候,學生的回答不是通過細致的邏輯思考,而僅僅是出于猜測。這時,如果教師沒有做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學生的作答予以評價,就會錯失了解學生情況的最佳時機。
設問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提問方法,常常設在教學活動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為教師導引課堂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引入課題的時候,教師如果有獨特、有意思的提問,會立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設問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都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負數(shù)》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關于數(shù)的概念,提出不同于之前已經(jīng)了解和掌握了的整數(shù)、分數(shù)、小數(shù)、自然數(shù)的負數(shù)的定義,在學生逐步理解之后出示一些數(shù)字要學生辨認:34、-2.56、47%、-16、53、-6/7等。學生一一作答并由教師判定正誤之后,教師可以做出以下提問:“我們在判定以上這些數(shù)字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呢?”這時學生會回答:“前邊帶正號的是正數(shù),帶負號的就是負數(shù)。”教師:“負號是一個什么樣的符號呢?”學生:“負號長得很像加減乘除運算中的減號。”教師:“前邊帶正號或不帶符號的數(shù)字一定都是正數(shù)嗎?”這時學生會猶豫,因為他們打不定主意0這個數(shù)字究竟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教師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提醒學生“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這個注意點了。
前兩個問題是為了加深學生對于“負數(shù)”“負號”等概念的理解與掌握,讓他們充分明白正數(shù)與負數(shù)的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準確地進行判斷。后邊的問題則是為了突出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易錯點,讓學生在掌握主要內容的同時兼顧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同樣是為了起到加深學生印象的目的,讓學生此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不至于犯錯誤,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追問指的是將一系列相關問題進行打包,組合提問,是教師以之前的問題與課堂環(huán)節(jié)為依據(jù),針對之前的提問再次提問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時時緊跟學生的思路,學會隨時應變,能夠做到即時生成新的問題以啟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理解,從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將運算定律傳授給學生時設置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解答:11+23-56+27、1.56-2.7+3.6-0.5、34×2+25÷5等,讓部分學生上臺作答,另一部分則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走下講臺巡視學生的計算情況,發(fā)現(xiàn)一些共同的錯誤之后在全班同學面前統(tǒng)一反饋訂正。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再出一道相對來說比較不同的題目:6×(4+7-2)÷9,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題目,但是與之前的題目相比多了一個小括號。
在出示題目之前,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加減乘除的四項運算法則是什么呢?”學生回答:“先算乘除,后算加減?!苯處熇^續(xù)追問:“那剩余的要怎么辦呢?”學生:“按照順序來計算”。這時,教師可以出示上邊的題目并且再次追問:“那這樣的情況又該怎么辦呢?”學生這時會意識到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xiàn),回答:“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苯處熆梢栽賳枌W生:“那一道題目中如果同時有小括號、中括號和大括號要怎么辦?”學生回答:“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最后算大括號?!苯處熆梢栽賻е鴮W生練習幾道這樣看起來比較復雜的題目,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于“按照先后順序計算,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順序是先小后中最后大的定則”的理解和掌握。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提問中加深小學生對于四項運算法則的記憶與理解。
反問是刺激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反思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因年齡和經(jīng)驗都不足,容易在思考過程中停于表面,不利于思維的形成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課堂的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轉換思維,反其道而行之,助力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形成。這時,教師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時時了解和跟進學生的思維,有針對地提出反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思考,就能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掌握與了解。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前準備好空心的圓柱體、水、尺子、量筒等工具,要學生利用這些工具來計算出分給每個小組的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會先將水倒入圓柱體中,利用水倒?jié)M時需要用的水的體積來推算圓柱的體積。這時,教師可以問學生:“如果這不是一個空心的圓柱,而是實心的,我們還能這樣做嗎?”讓學生交換每個小組的圓柱再次推算,提醒學生利用尺子、圓柱底面圓的半徑、圓柱體的高等計算并驗證猜想,啟發(fā)學生推導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這樣,在實際操作中學生不斷思考加深記憶,也在教師的追問中不斷思考,這對于學生公式的記憶和知識點的了解與掌握是極為有益的。追問是教師的一種加強學生學習與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應當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實施。
綜上所述,課堂提問有助于從多角度、多方面提升學生與教師的能力,提高課堂質量,是一種應該得到大力推廣與合理使用的教學方法,也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當注意在課堂上提問的有效性,做到不斷提升自己,了解和把握教學中的一些提問策略,使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