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有軍
長期以來,受傳授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厭學心理嚴重。因此,要想讓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變得更加靈動,就必須通過“活化”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在本文“活化”有兩層含義,一是生活化,二是趣味化。
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應該是多元化的。而紙筆測驗評價能直觀有效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在選擇習題時應當選擇有實際科技背景或以真實的歷史現(xiàn)象為依據(jù)的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初中歷史與社會最重要的紙筆測驗是中考。長期以來,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是教師依托教材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消化”和“吸收”——教師用習題進行檢測。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僵化。如果我們“逆向”而行以題為例展開教學,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活化”歷史與社會課堂就是要實現(xiàn)歷史與社會課程的生活化?,F(xiàn)有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雖然是統(tǒng)編教材,但因地區(qū)差異,教師在教學時應呈現(xiàn)各自區(qū)域化的特征,讓生活化素材融入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中,進而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探索出真知。在此情形下,教師應因勢利導,在教學中多融入鄉(xiāng)土化氣息濃厚的素材,讓歷史與社會課堂真正實現(xiàn)“活化”。
關于“活化”課堂,在許多地區(qū)都進行了探索,從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試題中就可以看出。如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中考試題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試卷的25題,結合當?shù)氐泥l(xiāng)土熱點話題南孔圣地、衢州有禮展開命題。這樣,一方面能夠激發(fā)學生答題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對鄉(xiāng)村振興這個熱點從微觀上進行了考查。事實上,中考試題往往是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風向標”,課堂教學轉型的“永動機”。因此,關注生活能夠使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歷史與社會的學科素養(yǎng)主要由空間感知、歷史意識、綜合思維和社會實踐四大要素構成。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主要介紹地理知識,具有抽象性與邏輯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僅依靠知識傳授很難達到教學目的。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空間感知”這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則有利于提升教學實效。所謂空間感知是指在人地觀念的指導下,對不同尺度的人類生存空間的認識,包括區(qū)域認知和人地觀念。對學生空間感知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應該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更應該在試題中有所體現(xiàn)。
如2018年衢州市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中考試題中的21題就是對空間感知這個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本題以山西老陳醋為命題素材,此素材在教材中沒有涉及。本題的第一小題考查了空間感知中的區(qū)域認知這個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能夠從相關的地圖中獲取信息;第二小題考查的是空間感知中的區(qū)域特征這個核心素養(yǎng),注重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山西老陳醋品質獨特的自然原因,這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小題考查的則是空間感知中的人地觀念這個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如何促進山西老陳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重人地協(xié)調,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從此題的命題立意可以看出,我們的教學應該從知識立意向素養(yǎng)立意轉變,教學不能唯教材,應多注重相關生活素材的整理,多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衢州卷的21題素材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幾乎沒有涉獵過,學生答題完全需要學科素養(yǎng)的支撐。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該朝著學生有需求、感興趣和輕負擔的方向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靈動起來,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
無論在課堂轉型上,還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都對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活化”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則是提升歷史與社會教學實效的有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