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龍
●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宋集中心校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shù)貏?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主情感體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構建生本課堂,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真正的歷史教育。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嘗試。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所以,設計好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特別重要。每當上課的鈴聲響起,所有的學生都對老師、對這節(jié)課充滿了期待,如果教師在此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對于整節(jié)課來講都是事半功倍的。
教師在上課時要充滿激情,語言要有吸引力。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言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例如,教學《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言渲染氣氛:“同學們,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島附近海域沖撞一艘中國漁船,引發(fā)中日釣魚島事件,到現(xiàn)在還余波未了。此事件為什么能牽動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讓我們回到1894年,共同體會那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悲壯歷史?!边@樣的語言使課堂一開始就充滿了濃重的氣氛,對下面的教學起到了引領作用。
教師可以講一個簡短的充滿懸念的故事,或者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或者讓學生扮演歷史人物再現(xiàn)歷史,引導學生探究歷史。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歷史場景,讓學生融入情境之中,模仿歷史人物進行表演,在表演中觸摸歷史的真實,設身處地地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例如,介紹抗日戰(zhàn)爭時,我組織學生自編自演小品——《抗戰(zhàn)功勞大比拼》。五個學生分別扮演五方力量: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美國、蘇聯(lián)、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從而化解了難點。同時,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做課堂主人的感覺和成功的喜悅,而這種經歷又會促使他們發(fā)自內心地熱愛歷史并投身其中。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將情境延伸到課外,讓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實,積極、有效地開展課外活動可使學生加深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彌補課堂教學的欠缺。例如,教學《改革開放》時,我先播放了一段悼念鄧小平的視頻,然后,悲痛地說:“當噩耗傳來,我感到頭頂上一聲炸雷,悲痛陣陣襲上心頭,回到家里,伏案而泣……回憶老人一生的傳奇經歷和豐功偉績,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他那慈祥的笑容。再聯(lián)想自己學習、生活、工作的經歷,于是,提筆寫下一副挽聯(lián)。上聯(lián):‘改革招考福及我?!侣?lián):‘開放神州富有咱。’橫批:‘鄧恩浩蕩!’同學們,請結合所學知識,誰能準確解讀一下老師這副挽聯(lián)的內容?老師為什么這么傷心和悲痛呢?如果體會不到位的話,請回家問一下你們的父母,他們與我的年齡相仿,經歷相似。他們或者在招生制度改革后,通過升學之路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或者在改革開放中靠打工、經商使自己過上了想要的生活?!?/p>
例如,教學了《繁盛一時的隋朝》后,提出:為什么隋朝僅繁盛一時就滅亡了呢?再如,了解了西周周文王重視農業(yè)、任賢姜尚的事跡后,提出如下問題:臨泉縣的地方名酒是什么?因何而得名?“臨泉知春園”改名為“姜子牙文化廣場”有何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作為中學生,請你為建設“姜子牙文化廣場”出謀劃策,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建議書吧!讓學生在課堂之外去延伸、去探究,這是我們設計課堂結束環(huán)節(jié)時需要下功夫研究的問題。
當然,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的方法很多,例如,利用故事、音樂、課本劇,等等,都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
總之,巧設情境,使之“潛”入到歷史課的教學中,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融洽了師生關系,緩和了課堂氣氛,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悟,猶如春風細雨般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歷史指向過去,歷史教育指向未來,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有一座橋梁,那就是歷史教學。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就是搭橋人。在歷史課堂上巧設情境,再現(xiàn)歷史,積極構建生本課堂,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去知古鑒今,認識生存危機,提高生存智慧,開拓未來,從而實現(xiàn)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