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
近年出現(xiàn)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在延續(xù)新材料作文的優(yōu)勢的同時,又在避免套作、宿構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它在材料中增加了任務指令,較好地解決了新材料作文的泛角度與闡釋型作文的收縮性之間的矛盾。其材料往往給考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提出問題,使考生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進行說理論證。由此可以看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往往創(chuàng)設“對立性的情境”,增加“任務指令”,抓住“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進行說理論證,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方案。
新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據(jù)給定的主題范圍,確定寫作中心,然后盡可能地進行豐富、完善和填充,并進行論證,形成“材料—闡釋—話題”的閉合系統(tǒng)。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給考生創(chuàng)設一個現(xiàn)實性很強的情境,往往設置兩個或多個對立性的問題;考生帶著這樣的寫作任務,在寫作中驅動自己主動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想法和方案,從而完成寫作任務。
學生在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時,常出現(xiàn)如下問題:①審題時偏離了主體事實,觀點把握得不準確,任務指向表述得不明確;②觀點沒有鮮明的針對性,常常繞開任務指令而脫離題意;③考生在文章開篇沒有緊扣立意,表明態(tài)度;④缺乏思辨功能,論證片面單一,不會從整體上綜合分析;⑤缺乏結構意識,中心不明確,邏輯思路混亂。導致上述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往往在于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時,考生沒有全面地分析這類作文的寫作方法、寫作要求以及寫作目標,缺乏具體的、細致的寫作過程指引。對此,教師必須明確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特點和寫作要求,尤其要準確把握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命題的變化和走向,以便有理有據(jù)地指導學生。
任務驅動型作文針對某種現(xiàn)象設置與生活相關的問題情境,緊扣時代脈搏,貼近社會現(xiàn)實,以切實解決問題為目標,是以問題來驅動寫作的,強調“任務指令”?!叭蝿罩噶睢笔侨蝿镇寗有妥魑牧⒁獾某霭l(fā)點,寫作時必須據(jù)此立意,這類作文一般都會出現(xiàn)“從自己的體會出發(fā)”“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你有什么看法”這樣的提示語,要寫出自己對問題指向的理解和認識,一般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常常會在陳述完事件或見解之后,呈現(xiàn)出在同一范疇下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看法、說法、做法,要求考生做出符合問題指向的選擇或判斷而后行文,這樣的作文材料一般沒有絕對的正誤之別,也無明顯的優(yōu)劣和高下之分,這類作文題的材料下面往往會有這樣的提示語:“請根據(jù)材料,從自己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某條途徑或某種看法,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毙枰忌龀鰴嗪猓M行分析。故此,考生在行文時可抓住指令性、矛盾性、權衡性、辨析性、比較性這幾個特點進行思考和權衡,最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關于“堅持立德樹人,弘揚民族精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基本理念,高考作文試題的命制上需要充分發(fā)揮積極的導向功能,以厚重和鮮活的材料、新穎靈動的形式講好故事,凸顯時代主題,傳遞核心價值觀?;谡Z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關于“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要求,即“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任務驅動型作文考查的重點是考生的思維能力。
近年來,任務驅動型作文無論是命題內(nèi)容還是命題形式都緊跟時代發(fā)展、緊扣學科要求,其形式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創(chuàng)新性的突破,形成了所謂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創(chuàng)新模式”。命題形式的變化給復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甚至使考生感到一頭霧水,不知該如何下手。因此有必要聯(lián)系歷年真題的材料和提示語,認真梳理其類型及變化,明確任務驅動的對象,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比較、權衡。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類型有表態(tài)說理類、權衡選擇類、權衡判斷類、意見建議類、理據(jù)舉證類、回應解答類、因果論證類、經(jīng)驗交流類等,筆者于此僅略講部分類型?!氨響B(tài)說理類”即針對某一有爭議的社會事件或話題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權衡選擇類”即寫作任務是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且可能有多個結果,需要考生結合具體情況選擇一種結果并進行充分論述;“權衡判斷類”要求考生針對某一有爭議性的社會事件或話題進行自己的思考、權衡,做出正確的判斷后再行文;“理據(jù)舉證類”關鍵在于分析推動事件發(fā)生的因素有哪些,圍繞材料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比較和篩選,最后選擇最重要的一點或幾點來寫;“回應解答類”應從材料的“隱形比較”中選出一方進行權衡和比較,然后做出相應的解答,以此表明態(tài)度;“因果論證類”要求考生圍繞因果關系進行對比,做出權衡和比較,然后選取某個方面進行重點分析;“經(jīng)驗交流類”的驅動任務在于“權衡和比較”,通過比較,然后做出判斷,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和思考。
2017年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作文題進一步延續(xù)之前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命題形式,但這種形式有了一定變化。不變的是驅動任務仍然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向性,比如2017年全國卷Ⅰ的寫作任務是“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xiàn)你所認識的中國”,任務指向是“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17年全國卷Ⅱ需要對提供的名句進行整體思考,在比較中進行組合歸類,選擇其中兩三句作為基礎確定立意,即材料格局有變,以表現(xiàn)宏觀開闊的主題為主;呈現(xiàn)方式有變,不再以敘述性的語段為主,而以相對獨立的關鍵詞或名句,形成有機關聯(lián)。這也意味著組合方式為文章主旨服務。通過對比分析選擇關聯(lián)的對象進行組合,確定立意。筆者認為,2018年全國卷的作文題具有顯性和隱性的任務驅動形式:2018年全國卷Ⅰ的命題材料更加恢宏寬廣,呈現(xiàn)大境界、大格局的時代特點,寫作任務指令明顯,寫作身份、寫作對象、寫作時空、語言表達方式、寫作整體思路等都有明確的限制性和指向性,語言表達更傾向將個體的思考感悟與時代發(fā)展的高度融合;2018年全國卷Ⅲ沒有明顯的任務驅動提示,其隱藏的限制性條件和任務指令橫向展開,偏重于整體思考,圍繞改革開放的歷程,就三則標語形成有機關聯(lián),建構多重關系,進行理性思辨和感性訴說,在自由表達中書寫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輝煌成就,充分反映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及責任、擔當精神。這種命題方式預示著高考的新趨勢。
2018年全國卷Ⅱ作文任務驅動更為“隱蔽”,雖然沒有一般的任務驅動提示,只有類似于新材料作文的“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這個一般提示,但不能否認其就是純粹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因為在確定立意之前的比較、挑選、挖掘等過程,都可被稱作完成題目所給任務的驅動,只不過任務驅動有表層和深層之分。2018年全國卷Ⅱ的作文雖然有明顯的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但其深層的任務驅動集中在“幸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這一主觀現(xiàn)象的“幸存者偏差”。英美軍方重點防護彈痕多的部位,而統(tǒng)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他認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綜合比較、選擇和判斷的任務指令明顯傾向于沃德的做法。寫作的關鍵在于就事論理,明辨是非,聯(lián)系類似的生活現(xiàn)象分析本質原因并深入論證受到的啟示和影響。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立意在于對提供的客觀事實或某種現(xiàn)象進行肯定或否定,然后提煉觀點并表達認識和思考,做出選擇和決定,這種選擇和決定一般表現(xiàn)為“它為什么會是這樣”“為什么這樣想”“為什么會這么看”“為什么這么辦”,或者是“應該怎么想”“應該怎么辦”,因此,必須明確任務指令,要求我們“就事說理”且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就需要抓住“讀者意識”。
確定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立意方向,在行文時就要開門見山地亮出觀點,觀點應簡明扼要,正確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可泛泛而談,不能總停留在對幾種說法就事論事的議論上,而沒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和正確見解。在全面分析的論證過程中要緊扣立意。
結構是指文章內(nèi)容的組織和安排方面的搭配和排列,具體表現(xiàn)為文章的開頭、主體、結尾的順序以及它們之間的過渡、照應等;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條理由此及彼地表達思想的路徑、脈絡。清晰的思路、嚴謹?shù)慕Y構使文章的內(nèi)容形成有機整體。任務驅動型的作文,一般會給出具體的人物、事件材料或名言材料,要求從某一個角度或側面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帶有評論意味,因此寫作一般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任務驅動型作文,始于任務,卻不可以終于任務本身,不能完全脫離材料本身,把任務驅動型作文等同于一般材料作文來寫。因此可以運用對比思維和因果思維,在比較中確定立意。運用對比思維,在比較中論證說明,通過對比論點,得出觀點;運用因果思維,分述理由或具體做法,得出中心論點。根據(jù)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特點,行文一般采用并列式或層進式的結構,也會采用“引議聯(lián)結”等結構,這樣就可以全面展開論證。例如下述材料的寫作就可以采用這種結構:
近日,河北一名以707分的高考成績考取北京大學的女生發(fā)表的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引發(fā)全網(wǎng)關注。她說:“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限制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p>
這篇文章引發(fā)熱議,有感動,有鼓勵,也有深層的討論,對于“感謝貧窮”的說法,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筆者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著重思考:貧窮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感觸最深的東西,貧窮是我們不愿面對的,卻也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如何看待貧窮?這成了一個直擊心靈的問題。由此打開寫作思路。
在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時,考生應從整體把握,辯證地分析因素,全面、客觀、深入地看待問題,表達獨立的見解,形成獨到的認識,正確地看待事物的聯(lián)系以及事物的發(fā)展??忌菀缀鲆暡牧现械摹稗q證性因素”從而導致文章或以偏概全,或者流于表面。這就需要考生做更深層的思考,找出合乎情理的依據(jù),客觀地分析,全面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彰顯思辨色彩,不可簡單、片面地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