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映文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十里鎮(zhèn)初級中學,甘肅 隴南 742100)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走進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高,很多教師也反映文言文教學難,為應付考試,文言文便成了字、詞、句的翻譯課,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想方設法提高解讀文言文的有效性。為此,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是推進和深化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問題?;诖?,為了教好文言文,打好學生閱讀文言文的基礎,我認為文言文學習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以提高同學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實詞它的用法和譯法都比較固定,需要平時養(yǎng)成善于積累的習慣。比如“環(huán)滁皆山也”(“皆”一般譯為“都”);“未嘗識書具”(“嘗”一般譯為“曾今”)。而文言虛詞它的用法則比較靈活,翻譯時需要結合語境作具體分析。如“之”,有時是代詞,相當于“他(她、它)”或表復指“他們(她們、它們)”;有時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這”;有時是結構助詞,相當于“的”;有時用在主謂結構間,起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閱讀時,要作具體分析,才能正確釋義。如“漁人甚異之”(“之”相當于“它”,指桃花林的奇景)、“(漁人)具答之”〔“之”譯為“他們”(指桃花源的人)〕、“聞之,欣然規(guī)往”(“之”相當于“這件事”);“水陸草木之花”(“之”譯為“的”);“無絲竹之亂耳”(“之”用在主謂結構間,表示舒緩語氣).又如“而”充當連詞,一般表示轉折關系、承接關系、并列關系。如“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而”表示轉折關系,譯為“卻”);“是故謀閉而不興”(“而”表承接,不譯);“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保ā岸北硎静⒘嘘P系,譯為“又”).所以,“之”“而”等文言虛詞的用法,平時同學們要在閱讀時善于分析,加以積累。
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文言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語序不盡相同,翻譯時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況下,應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適當調整。
1、主謂倒裝句式:如“甚矣,汝之不惠!”,翻譯時應改為“汝之不惠,甚矣!”(譯為:你太不聰明了?。?/p>
2、賓語前置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譯時應調整為“孔子云:有何陋之?”(譯為: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了?)
3、定語后置式:如“通計一舟,為人五”譯時應改為“通計一舟,為五人”(譯為:總計一只小船,雕刻了五個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某些古漢語詞,有的詞義發(fā)生了擴大或縮小的變化,有的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有的意義發(fā)生了變遷,譯時,應根據(jù)原文的語境確定詞義,準確把握,切不可以今義當古義。
1、詞義擴大現(xiàn)象:如“江”“河”古專指長江、黃河;今泛指普通的江河。例:“飲于河、渭”(“河”指黃河)
2、詞義縮小現(xiàn)象: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古義指妻子和兒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3、感情色彩的變化:如“卑鄙”古義專指地位低下;今義指語言行為不道德。
4、意義的變遷:如“阡陌交通”(“交通”古義指交錯相通;今義指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詞類活用現(xiàn)象就是詞的性質在譯前譯后發(fā)生了變化,最常見的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的現(xiàn)象。
1、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不蔓不枝”,“蔓”和“枝”都是名詞用作動詞,可譯為“生蔓”、“生枝”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漁人甚異之”(“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以……為異。)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如“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亂”“勞”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譯為:使……擾亂,使……勞形)
文言文中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中,則表示不同的意思,翻譯時也應加以辨析,力求準確釋義。如“天下為公”(“為”譯為“是”);“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為”譯為“為了”)。又如“溫故知新”(“故”譯為“舊”);“故外戶而不閉”(“故”譯為“所以”).
文言文中通假字主要有三種情況,即音同代替、形近代替、義同代替。比如:“便要還家”,“要”通“邀”——音同代替”;臥右膝,詘右臂之船,“詘”通“屈”——形近代替;“選賢與能”,“與”通“舉”——義同代替。
以上是我在課改理念下翻譯解讀文言文,實現(xiàn)課堂高效,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的幾點體會,或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傊?,只要語文教師注重反思與學習,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并不斷嘗試創(chuàng)新文言文教學的方法,相信定能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語文大師葉圣陶告訴我們“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傳統(tǒng)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師逐字逐句的翻譯,對號入座,學生一字不漏地記下,是文言文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根本談不精準賞析文本,導致原文與譯文的分離,其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缎抡n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進行準確翻譯文言文,就已達到了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