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彭 睿洋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這是紹興著名詩人陸游贊美家鄉(xiāng)烏篷船的詩句。8月16日,我們小記者研學(xué)夏令營團(tuán)隊(duì),共同領(lǐng)略了久負(fù)盛名的烏篷船。
烏篷船是紹興的一張名片。烏篷船是木制船,船身很長,而且又窄又深,翹起的船頭和船尾像彎彎的新月。船頂上是一張半圓形的烏篷,用竹片編成,上面涂桐油黑漆,呈現(xiàn)別具一格的條紋。紹興方言稱黑為“烏”,故曰烏篷。船身上雕刻著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虎頭形象的動物(一種水鳥),它們似乎在微笑,頗為滑稽。民間傳說:龍見而避之,行船可獲安全。這種烏篷船的船身較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內(nèi)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飲宴,絲毫不覺得擠。烏篷船行駛起來非???,緊貼水面,像箭魚。
烏篷船的船夫大都戴著烏氈帽,也是紹興“三烏”之一,在魯迅小說里多有提及。還有就是烏干菜,這里就不贅述了。
烏篷船的船夫不時地還會唱起歌。船兒一搖一晃,隨著歌聲不由自主地?cái)[了起來。船夫的技術(shù)不錯,在我看來,可以與威尼斯的船夫媲美。有時,幾只船擠在一起,船夫會開辟新的道路;船少風(fēng)大時,船夫還會用腳踏船板,真夠厲害。水面波光粼粼,船兒開啟,一道水簾往前駛?cè)?,在船上看兩岸的移景換物更是美麗。
光陰流逝去,烏篷船可鑒。那小小的碼頭,那窄窄的石階,那狹狹的水路,等待的是那漫漫的征程。長長的船體,象征了歷史和人生;矮矮的船凳,訴說著民族的過往;低低的船身,見證了先哲們含辛茹苦的艱辛;尖尖的船首,彰顯著銳氣攜歷史前行……
天黑了,夜深了,仍有少量烏篷船在桂花叢中穿來穿去,難忘紹興的美景。江南的烏篷船啊,永駐心間!
編輯小語
習(xí)作全篇以烏篷船為主要描寫對象,不僅介紹了烏篷船的外形,還展示了劃船的人技藝高超以及烏篷船所反映的歷史文明,見微知著,由淺入深,增強(qiáng)讀者對烏篷船的理解。習(xí)作語言溫婉,一如江南少女的氣質(zhì)。
【作者系四川德陽市天立國際學(xué)校六·天驕1班學(xué)生,置評:張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