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二棟 翁潔 文芳 肖佳 羅盤 謝王踢 粟鈺淇 黃輝云
【摘 要】目的:探析對晚期胃癌患者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擇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經病理確診的一線化療失敗晚期胃癌患者,所選患者均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分析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結果:按照RECIST標準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其中無完全緩解患者,7例為患者為部分緩解,46例患者為疾病穩(wěn)定,21例為患者為疾病進展。其中7例為客觀緩解,53例患者為疾病控制。無進展生存期均值為(115.1±6.7)天,生存時間均值為(181.3±15.6)天。從不良反應上來看,37例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現象、20例患者出現高血壓癥狀、9例患者出現蛋白尿癥狀。結論:對晚期胃癌患者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不僅可以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還可以控制不良反應出現,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低劑量阿帕替尼;化療;二線治療;晚期胃癌;有效性;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1-03--01
胃癌屬于消化道疾病,同時也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胃癌病情進展緩解,發(fā)病初期無明顯癥狀表現,所以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經為疾病晚期,給臨床治療帶來難度,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因此對臨床治療進行深入研究[1]。基于此,本文探析對晚期胃癌患者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4例經病理確診的一線化療失敗晚期胃癌患者,所選患者治療前均接受血常規(guī)檢查、凝血功能檢查、肝腎功能檢查、胸腹部CT檢查、心電圖檢查,既往接受一線化療失敗,疾病復發(fā)或進展,年齡在18歲及以上,經病理確診為腺癌,經過CT檢查可以確定病灶大小,按照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PS評分介于0-2分,所選患者的肝功能以及骨髓儲備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已經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齡最大為70歲,最小為40歲,年齡均值為(58.6±10.4)歲。
1.2 治療方法
所選患者均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選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阿帕替尼(國藥準字H20140105)進行治療,口服,每次250mg或500mg,每天1次,餐后30分鐘服用,每4周為一個治療周期,持續(xù)治療,直至患者出現不耐受不良反應或疾病進展。單藥化療選用多西他賽及替吉奧,選用江蘇奧賽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多西他賽(國藥準字H20064301)治療,靜脈滴注,每次75mg/m2,每天1次,28天為一個治療周期。選用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替吉奧(國藥準字H20080802)治療,餐后用藥,按照體表面積確定用藥劑量,體表面積在1.25m2以下患者,用藥劑量為40mg,每天2次;體表面積介于1.28-1.50m2患者,每天2次,早用藥劑量為40mg,晚用藥劑量為60mg;體表面積在1.50m2以上患者,用藥劑量為60mg,每天2次;28天為一個治療周期。所選患者均持續(xù)治療2個周期。治療過程中給予對癥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通過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RECIST)評估療效,包括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疾病進展,客觀緩解例數為完全緩解與部分緩解例數之和;疾病控制例數是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穩(wěn)定患者例數之和。無進展生存期指的是使用阿帕替尼治療開始到疾病進展、患者死亡或失訪時間。生存時間指的是從使用阿帕替尼治療開始直至患者死亡或失訪的時間。觀察患者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P<0.05,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按照RECIST標準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其中無完全緩解患者,7例為患者為部分緩解,46例患者為疾病穩(wěn)定,21例為患者為疾病進展。其中7例為客觀緩解,53例患者為疾病控制。無進展生存期均值為(115.1±6.7)天,生存時間均值為(181.3±15.6)天。從不良反應上來看,37例患者出現白細胞減少現象、20例患者出現高血壓癥狀、9例患者出現蛋白尿癥狀。
3 討論
現階段,腫瘤治療的途徑主要涉及到兩個,一是以化療為主的抗腫瘤細胞增殖治療,二是抗血管分子靶向治療,后者具備靶點明確、患者耐受性良好等優(yōu)勢,但臨床實踐研究指出,單藥治療無法取得顯著效果,因此聯合化療成為抗血管靶向治療的重要方式[2-3]。腫瘤發(fā)生與發(fā)展均與腫瘤血管生長之間存在密切聯系,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受體對腫瘤血管生成而言非常重要,因其與受體的胞外區(qū)特異性結合,使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以及蛋白激酶C等下游信號通道被激活,一方面對腫瘤異常血管形成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對腫瘤細胞抗凋亡有幫助,使機體抗腫瘤免疫應答受到抑制,所以對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結合進行抑制,可以對腫瘤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4]。
阿帕替尼屬于小分子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劑PTK787的衍生物,VEGFR-2為主要作用靶點,且與腫瘤血管生成之間存在緊密聯系。該藥物可以對血管內皮細胞遷移和增殖產生抑制,同時對血管形成產生抑制,進而對胃癌細胞增殖有直接抑制作用,與化療藥物聯合應用可以起到協(xié)同作用,因此可以取得顯著臨床效果[5]。
結語:
對晚期胃癌患者行以低劑量阿帕替尼聯合化療二線治療不僅可以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還可以控制不良反應出現,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薛丹,崔靈芝.用阿帕替尼對進行二線化療無效的晚期胃癌患者實施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22):126-127.
王鵬遠,尚娜娜,劉志,etal.應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奧對晚期胃癌進行二線治療的臨床研究[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6,37(08):919-920.
郭運杰,井小會.多西他賽聯合阿帕替尼二線治療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17,44(11):544-546.
韓恒昌.應用阿帕替尼和替吉奧對晚期胃癌進行二線治療的臨床研究[J].醫(yī)藥衛(wèi)生:全文版,2016,01(09):15.
楊寶玉,林小燕,王新利.阿帕替尼聯合替吉奧治療晚期胃癌效果觀察[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7,29(09):63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