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運城學院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山西運城 044000)
當前我國各個層次的教育體系,對于素質教育工作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合理運用各類教育資源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更好地體現(xiàn)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感與吸引,引導高校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紅色文化所體現(xiàn)的是一種圍繞“革命”、“進步”為核心的價值理念。其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經歷長期的革命與建設所構建起的一種精神意識。在紅色文化中包含了愛國主義情懷、創(chuàng)新意識等多元化的“紅色基因”。同時,紅色文化還具有較為先進的教育資源,可以體現(xiàn)出相對應的實質內涵和價值內涵。所謂紅色文化實質內涵,涉及到了精神以及物質文化。在其精神文化中包含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流傳下來的革命傳統(tǒng)。例如:人們所熟悉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同時,也涉及到了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精神文化。比如:雷鋒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等。紅色文化的物質文化,所涉及的是革命相關的史實內容。主要是以革命者的遺物、革命遺址等具有歷史記念意義的物質文化。
(1)先進性特征。所謂紅色文化先進性所指提,其文化核心具有較強的指導思想與作用。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圍繞馬克思主義,其所表現(xiàn)出的實踐為前提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tǒng)一。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這是一種涉及到社會以及社會民眾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有科學。(2)革命性特征。紅色文化革命性特征所體現(xiàn)的是其并變革舊思想、舊世界列為了自身的重要任務。通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我國民眾才能夠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克服各種困難,獲得全新的革命勝利。(3)崇高性特征。紅色文化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非常豐富,不僅具備了對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的指導作用,還是一種具有實事求是的政治文化。在紅色文化中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中國共產黨崇高理想以及愛國主義情懷,以其崇高性來引導全國民眾擔負起國家社會責任。紅色文化具有純潔性。從其字面意義來進行理解,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意識,表達出了對中國共產黨忠貞不渝的品質。在紅色文化中,許多革命先烈均表現(xiàn)出這種特質。也只有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擁護,才能夠為開創(chuàng)新時代、新中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想要將紅色文化全面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挖掘出具有“雙性”特征的課程資源。所有“雙性”所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具有顯性與隱性特征。對于顯性資源,主要是針對高校思想政治理教材進行合理編寫,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其教材中。這樣可以有效地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教材中的理論性,并突顯出其教材內容的實踐性與生活化,讓其教材內容得到質與量的提高。對于隱性資源而言,主要是在開展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解讀,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容,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紅色文化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在此過程中,利用好紅色文化的相關元素(影視作用、視頻、歷史記載)等,能夠給高校學生帶來視覺以及聽覺的刺激,從而有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社會責任意識。在開展“雙性”課程資源過程中,可以邀請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學者,為學生舉行紅色文化專題討論,讓高校學生能夠對革命先烈以及時代楷模的革命精神進行全面了解,發(fā)揮出紅色文化的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當前生活的珍惜,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協(xié)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
想要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性,需要通過及時轉變教學模式的方式,將“雙核”教育理念融入到其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夠切實地把紅色文化全面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并為其課程教學提供多樣性的教育形態(tài)。這里所提及的“雙核”所指的是,將紅色文化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兩個核心教育形成有效的融合。通過這樣的融合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并突顯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主發(fā)性地參與到紅色文化主題活動中。比如:組織學生對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實現(xiàn)學生與革命歷史的對話。從而能夠讓高校學生去直觀感受革命先烈的紅色精神。還可以在學校中舉辦紅色故事會,讓紅色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fā)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校內構建紅色文化專題教育基地,鼓勵學生為其基地增加自身家鄉(xiāng)的特色紅色文化資源。這樣可以讓紅色文化資源形成共享與融合,有效提高了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情感體驗。此外,需要根據(jù)當前高校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需求,將紅色文化作為吸引學生參與家鄉(xiāng)經濟建設的一個重點。利用好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優(yōu)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多元化紅色基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交流活動中。比如:以“紅色圓夢季”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到紅色創(chuàng)業(yè)項目中,實現(xiàn)讓更多優(yōu)秀人才投身于革命老區(qū)經濟、文化建設體系中。以具體的實踐項目,讓高校學生與革命老區(qū)之間形成非常濃厚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對紅色文化有一個新的認知,愿意為時代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習近平主席在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項基礎性、廣泛性的自信,其能夠表現(xiàn)出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毙@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校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構建校園文化的方式,讓學生的文化自信得到感染,并從紅色文化提取相應的元素,實現(xiàn)以文化自信為核心的育人動力。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實踐活動中,需要激發(fā)全體師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與引導其所具有的主觀能動性,克服諸多現(xiàn)實困境,樹立起團隊意識。讓校園文化成為學生點燃對生活熱情的關鍵,有利于學生對紅色文化所具有的內涵價值進行了解。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想與靈魂不斷地受到洗禮,讓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者。
想要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紅色文化形成有機的融合,需要將紅色文化中的物質與精神列為其文化的重要載體。所謂物質所強調的是紅色文化融入校園基礎建設中。比如:在校內建設紅色文化相關的雕塑、展館等。以革命先烈的名字來對教學樓體進行命名等多種文化。這樣可以在其校園中創(chuàng)設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氣息、精神層面則是需要利用各宣傳渠道,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比如:利用高校網站、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載體,向學生宣傳紅色文化,讓整個校園內充斥著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為全方位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提供條件。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辦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重視的教育活動。通過將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地體現(xiàn)出紅色文化資源所具有的價值性。并通過紅色文化來協(xié)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