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軍
(青海大學計算機技術與應用系,青海西寧 810016)
2014年10月有幸被學校選派到清華大學,參加了為期半個月的輔導員研修班。通過這次研修學習,讓我們每位學員都受益匪淺,進一步提高了對輔導員工作的理解和把握,加深了對輔導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一部分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
1953年4月3日,為了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學生政治輔導員制度,這是我國高?,F行的輔導員制度的開端。蔣南翔校長提出選拔高年級優(yōu)秀學生擔任政治輔導員,后來逐漸發(fā)展為以全日制研究生為主擔任。這些輔導員一肩挑業(yè)務學習,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被形象地稱為“雙肩挑”。通過61年的不懈努力,清華大學輔導員制度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按照教育部24號令要求,目前國內絕大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由教師組成,學生工作的主體也是教師。而清華大學的輔導員則由學生組成,這與清華大學始終秉承著的“輔導員本身也是學生,容易與同學打成一片,有利于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蔣南翔語)”理念是分不開的。
清華大學輔導員崗位格局日趨完善,按照專業(yè)化建設的要求,進行了很細致的分類,設有帶班輔導員、團委輔導員、黨建輔導員、心理輔導員、網絡輔導員,甚至后勤部門也設立有學生公寓輔導員,形成了橫(帶班)縱(專項)交錯的輔導員崗位格局。同時,清華大學按照輔導員與學生之比為1:45的比例配備輔導員,平均每2個班配備1名輔導員,要遠遠高于教育部1:200的比例,為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建立起了一只強有力的隊伍。
清華大學構建起了嚴格的輔導員選拔制度。對輔導員的要求是“又紅又?!保幢仨毷侵泄颤h員,要接受過良好的社會工作崗位鍛煉,品學兼優(yōu)。據不完全統計,清華大學75%的輔導員在本科期間總體成績排名在年級前1/3,絕大多數具有較為豐富的社會工作鍛煉經歷。近5年來,在“雙肩挑”輔導員中已經產生了近30位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獎者。在具體選拔過程當中,院系學管部門在大四期間就可以對候選者進行前期的一些考察考驗,并安排為學生工作助理進行培養(yǎng)和使用。輔導員最終要在優(yōu)秀的研究生中選拔產生,由院系黨委公開招募、選拔、公示后上報學生部審核、備案、頒發(fā)聘書,同時要求輔導員在崗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年。
對于輔導員的培訓工作,清華大學高度重視,建立起了“崗前培訓、上崗培訓、日常培訓”為一體的全過程培訓體系。上崗前,學校為新任輔導員們開設了相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例如“社工案例研討”。正式上崗時,則會有針對性地增加交流考察內容,安排新老輔導員進行交流探討。而“輔導員沙龍”“干部選學班”“素質拓展訓練”“教育部、教工委培訓班”等培訓則會伴隨輔導員直至卸任。
由于清華大學的輔導員主體是研究生,大部分在崗時間也就幾年,面臨著離崗的現實問題。對此,清華大學積極構建輔導員發(fā)展支持體系,全力支持輔導員的自身發(fā)展。清華大學設有“輔導員海外研修支持計劃”,支持輔導員到海外著名大學開展研修,幫助輔導員提升自己的學術和學業(yè);針對有的導師不支持自己的學生做學生工作的情況,做好輔導員與導師的溝通工作,讓導師充分理解、熱心支持輔導員的工作,讓輔導員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學生工作中去;專門為輔導員設立林楓輔導員獎和一二·九輔導員獎,每年都會進行表彰和獎勵;為促進輔導員之間交流,在“干事業(yè)”同時“做學問”,清華大學還定期舉辦輔導員沙龍、讀書會等活動,每年撥出專項經費設立學生工作研究項目,不斷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積極為輔導員解決就業(yè)問題。清華大學校領導每年都會和畢業(yè)輔導員座談,并堅持親自把到邊疆基層工作的輔導員送到崗位上去。同時加強校地合作,積極為輔導員提供就業(yè)實踐、企業(yè)交流、短期掛職等機會。據統計,清華大學輔導員到國家重點行業(yè)領域就業(yè)比例較研究生平均水平高出10多個百分點。
目前有些高校的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尚未達不到教育部1:200的要求,1名輔導員要管理三、四百名學生,工作壓力是非常大的。同時,由于學生工作涉及面很廣且復雜多變,一些面向學生的教學管理、生活服務、安全保健等事務性工作也直接或間接地由輔導員承擔,而且這些工作往往涉及多個部門,需要輔導員多方協調來做工作,還有部分輔導員承擔著班主任工作。所以說,輔導員需要應對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很難再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來投入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而鑒于各種因素,學校要配齊輔導員可能需要一定時間。所以,對于一些輔導員較少而一時難以配齊的學校,可以借鑒清華大學的經驗,探討建立輔導員助理制度。輔導員助理可以由優(yōu)秀研究生組成,工作期限為2年,主要職責是協助所在院系輔導員開展學生工作,主要承擔一些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例如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寢室文化建設、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和社會實踐等工作,這樣就可以把輔導員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開展學生管理工作。
對于輔導員工作,很多人的認識會是這樣子的:輔導員工作似乎人人都能做,對素質的要求并不高;輔導員工作很辛苦,有時是學生的“全職保姆”,但工作很難出成效;輔導員是教師,但大多不承擔教學和科研工作,無足輕重,在院系的地位并不高;拿那么多的精力來做學生工作還不如干點別的,比如搞科研、做項目。而對于許多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老師來說,也對自己的職業(yè)感到困惑,工作積極性并不是很高。
為了建設一直穩(wěn)定的輔導員隊伍,學校應當加大對輔導員的關愛與支持力度,要知道輔導員在想什么,要關心他們的成長。一是在輔導員最為關心的職務晉升和職稱評定方面,要積極向有關部門爭取政策;二是要提升輔導員的待遇,至少使之收入與其同等條件、同等工作量的老師收入相當;三是要采取多種形式,多渠道的對輔導員進行培訓。四是要積極引進年富力強的青年人來擔任輔導員工作,對于年齡偏大的輔導員,則要根據其自身的情況和意愿,考慮他們的轉崗問題。
清華大學關于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的制度很完善,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就有5個,而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劃每2年就要修訂一次,這就使得他們的輔導員工作給人以特別規(guī)范、特別專業(yè)的感覺。制度是保證,所以學校還是要從完善制度入手,要加強包括輔導員隊伍建設在內的各種學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設,力爭將“人治”變?yōu)椤胺ㄖ巍?,以制度來指導我們的工作,減少工作中各種人為因素的干擾。要積極探索輔導員管理制度改革,力爭做到學校滿意、院系滿意、輔導員滿意、學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