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瓊
摘 要:科學家們表示,人類是從一種三億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來的,它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它長著一雙大眼睛。從人類進化到現(xiàn)在,我們60%以上的信息是有眼睛來捕捉到的,例如:6個月的嬰兒開始出現(xiàn)認生現(xiàn)象,2歲半的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就已經在對這里的環(huán)境、人進行觀察了,當他感覺到這里是安全的、自由的便開始接受這里的一切,也是3—6歲的幼兒在各方面能力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了有利于其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和善于觀察、思考的老師,能用快捷有效的記錄手段將信息與家長溝通,并共同創(chuàng)設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
關鍵詞:幼兒;觀察;教師;環(huán)境
一、關于人類起源
科學家們在對一個追溯到2.9億年前的頭骨再次分析顯示,它是現(xiàn)代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早期成員。最新研究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最明顯的特征是它有一雙大眼睛,身體比其他的魚類長,吃浮游食物。
二、3—6歲階段的幼兒特點
(一)《綱要》提出教育評價的三個功能。(1)促進每個幼兒的發(fā)展;(2)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3)促進課程本身的發(fā)展。
(二)有關幼兒年齡發(fā)展的特點。(1)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將幼兒分為: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等。(2)艾里克森的發(fā)展階段論從社會心理學方面是這樣劃分的:學習信任階段(出生---18個月)、成為自主者階段(18個月至3歲)、發(fā)展主動性的階段(3歲---6、7歲)等。
三、具體分析
(一)觀察的手法有哪幾種:自然觀察法和情景觀察法。自然觀察法又分為:描述觀察、抽樣觀察、行為檢核。描述觀察分為:日記描述、軼事記錄。抽樣觀察分為:時間抽樣、事件抽樣。
通常情況下教師采用的軼事記錄是最常見的,軼事記錄只要觀察者在日常生活情況下,將幼兒自然表露的行為進行原始、真實的記錄,以此來了解幼兒的發(fā)展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例如:幼兒姓名:美美(2歲8個月)
時間:12年7日上午10:20分
地點:益智區(qū)
美美拿著穿線玩具玩,她先穿一個圓形,拉一下繩子圓形片漏了下來,她看了看繩子的尾部,又穿一次,沒拉到頭時就停住了,她從繩子的兩端同時拉,連續(xù)穿了兩個圓形片之后,左手一拉繩子,圓形片全掉下來了。她停住不動,想著,又穿一個圓形片,她試著將繩子一頭打結,不過沒成功,她拉著繩子兩端開始晃動圓形片,邊拉繩子身體也跟著動起來了。
分析:(1)美美在活動中認真專注、愛思考。(2)美美手眼協(xié)調能力很好。(3)美美樂在其中。
反思:在區(qū)域柜上投放適合不同程度的幼兒使用的教玩具,例如:繩子的粗細、長短、打結的、無打結的、孔的大小不一樣的玩具等。日常活動中可將“穿”的技巧告知幼兒,讓幼兒多進行動手操作的活動。
策略:(1)每個月開展小班年齡幼兒動手操作活動的比賽,例如:穿繩子比賽、穿鞋子比賽、鋪床比賽、疊被子比賽、拼圖比賽、粘貼比賽等。(2)“以大幫小”每月的第二周請大班的小朋友和小班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開展手工活動,例如:我?guī)偷艿艽┮路?、我?guī)徒憬闼杭埰⒔憬銕臀沂犷^發(fā)、講故事比賽、我們一起做游戲等。(3)兩個月開展一次“生活技能大比拼”“哥哥姐姐才藝展示活動”“混齡式情景表演”。最終效果:在自由寬松的空間里,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幼兒自信方面得到展示。
(二)為幼兒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1)溫馨的課室、清新的空氣、優(yōu)雅的音樂、微笑的面孔、井然有序的活動場地。(2)根據(jù)課室的比例安排活動區(qū)域,區(qū)域界線分明、人數(shù)制定、適宜的材料、適合的規(guī)則、方便的出入、動靜分開的原則。(3)合理的時間安排,為教師留有時間做觀察記錄,區(qū)域活動時間在40分鐘以上。記錄的形式分為:談話、小便條記錄、繪畫記錄、照片記錄、正式表格記錄、統(tǒng)計表記錄等。以上的六種記錄形式是遞進關系,最初記錄使用小便條記錄,用簡短的語言記錄,活動后整理到正式表格中。觀察記錄法是直接反應幼兒在活動中真實的自我體現(xiàn),教師應該時刻將觀察記錄的意識記在心里,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因為在幼兒身上發(fā)生的點滴都是具有教育價值的,避免對幼兒的行為漠視、充耳不聞等,教師要及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分析、總結、實施策略,然后轉化為行動與幼兒共同互動。教師應該對觀察記錄的意義和價值表示肯定,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將觀察記錄形成習慣,最終成為一名有觀察技能的老師。學會使用照片記錄,在照片的下面標明相片中的事情、注明日期、寫上分析、總結、策略的語言,幫助幼兒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將每一天收集到的信息系統(tǒng)的整理出來,放在幼兒的成長檔案夾中,成長檔案夾中應該包含不同領域的信息。(4)教師要塞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幼兒的個人文件夾中,將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閱讀、描述、數(shù)學、美工、音樂作品,如繪畫、泥塑、各種記錄表、參觀訪談的記錄報告、幼兒自創(chuàng)的書寫符號、自編故事的記錄、創(chuàng)編舞蹈的視頻、一張反映幾個幼兒正在合作探索某一實物時的相片、集體創(chuàng)作或積木建構的照片,成人記錄幼兒描述的故事或事件等等,把做作品和教師的文字記錄放在一起,可以讓教師看出幼兒進步的情形。在小班幼兒的身上體現(xiàn)最多的是通過動作反映出來的,所以在這個年齡階段更適合用相片的形式來進行分析,相片分析更加的能說明幼兒發(fā)展的情況。(5)晨談是早餐后的第一個整理活動,時間為10分鐘,教師要在這10分鐘內和幼兒進行自然談話,談話的內容可以是探討性的、興趣性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幼兒與教師在無意間進行的交流,教師的提問要多采用開放性的問題,充分調動幼兒大腦的活躍度與語言的表達愿望,采用這個方式記錄幼兒的成長直接,不足就是內容散、無法深入探討。為了更好的將晨談的內容表現(xiàn)出來,可使用錄音筆或者圖夾文的形式。也作為幼兒教師在家長會的時候供家長觀看的資料之一。
(三)提供適合幼兒心理成長的教育環(huán)境
幼兒入幼兒園前的家庭教育是幼兒進入集體環(huán)境中的基礎,很多的老師會感覺到有些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強、喜悅感強,有些孩子則需要一兩個月都還不怎么適應,我們不禁會問:“為什么會這樣?”經過在一線工作的經驗得出的規(guī)律:1.幼兒正常的入園時間為兩周以內。2.適應幼兒園集體規(guī)則的時間大概四周。當我們面對哭鬧不止的幼兒也真是感到苦惱啊,當與他的家長溝通之后,發(fā)覺問題就是出現(xiàn)在家庭中,例如:家庭教育觀念不一、隔代親、太嚴厲、包辦過多、爭吵不止的父母等問題家庭都會給幼兒帶來直接的影響,有些父母在寶寶沒出生前動了胎氣、情緒不穩(wěn)定等都是影響孩子的直接誘因。從人類行為遺傳學的研究證明,人類的行為和人類的身體一樣實在遺傳和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下發(fā)展起來的,人的遺傳基因的差異不僅表現(xiàn)為人的身高、體型等結構方面,也表現(xiàn)在行為方面的差別。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和子女氣質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良性循環(huán)關系和惡性循環(huán)關系。例如:一個脾氣暴躁的幼兒,在等待母親哺乳時,會大哭大叫,容易引起母親的手忙腳亂,導致母親對其態(tài)度不好,長期發(fā)展下去,幼兒就會形成急躁的性格。反之,一個脾氣溫和的幼兒會較耐心地等待母親哺乳,這樣母親就會高高興興,有說有笑地給孩子哺乳,長此以往幼兒就易形成溫文爾雅的性格。所以氣質影響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進而影響人格的發(fā)展。
當我們了解了幼兒在家的狀態(tài)時,就很容易理解幼兒在園出現(xiàn)的各種行為了,作為幼兒教育機構,我們要做到為幼兒提供好的課程、輕松的環(huán)境、一群健康快樂愛專研的老師,通過幼兒園的人文環(huán)境和物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健康的身體、活躍的大腦、不屈不撓的精神,當代幼教工作者不僅要加強學識和學歷上的提升,也要在心理教育方面努力學習,勤于研究,善于用專業(yè)的態(tài)度來記錄幼兒成長中的點滴變化。然后通過這些記錄資料專研幼兒的行為特點、各個年齡段的關鍵期,只有不斷的觀察、記錄、反思、分析、總結、措施等,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競爭力的人。
參考文獻:
[1]劉文編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第25頁.
[2]《科學家最新研究稱人類從3億年前鯊魚進化而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12年6月18日.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
[4]劉華、任冬英、時萍.《幼兒園教育評價的探討》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