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菲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重點,激發(fā)學生想說、樂說,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這是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情境創(chuàng)設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大途徑,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亦或者是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融情入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后,有想說的欲望,可以說,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既要活潑又要有趣,不能呆板和僵化,從而在這樣一個交際環(huán)境中,學生樂于表達,樂于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語言表達能力;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重點,激發(fā)學生想說、樂說,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這是語文教師不斷探索實踐的重要課題之一,而情境創(chuàng)設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大途徑,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亦或者是有趣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融情入境,產(chǎn)生情感共鳴后,有想說的欲望,可以說,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既要活潑又要有趣,不能呆板和僵化,從而在這樣一個交際環(huán)境中,學生樂于表達,樂于交流。
一、從生活中搜集整理素材,成為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源頭活水
生活就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也是通過一定的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體驗和關注生活,并學會觀察和思考。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因此,要有效引導學生把學習的目光投向生活,從生活的源頭活水獲取成長的力量。面對每天的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口述來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聯(lián)系。把簡單品嘗的生活置于課堂之中,讓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也能夠從自我認知中自然獲取語言表達的素材。如,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每日說一句”作為課前或者是課后的小練習。當然,這一階段的學生正是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初期,教師要多加鼓勵,并適當引導,要有耐心的傾聽學生地表達。實際上,“每日說一句”也是一個小小的生活情境的再現(xiàn),有的學生說,“今天,媽媽送我到學校的?!苯處熚⑿貞耙獙ψ约旱膵寢屨f謝謝哦。”也有學生說,“數(shù)學太難了,我學起來覺得很吃力?!苯處熈⒖踢M行啟發(fā),“其實也不難,數(shù)學可有趣了,遇到不會的多請教請教老師,說不定你就會愛上數(shù)學呢?!绷硪幻麑W生說,“我今天上學遲到了,因為爸爸睡過了頭?!苯處煛敖桀}發(fā)揮”?!拔覀兌际切W生了,上學就要遵守紀律,做到守時。我們怎樣做才能不遲到,大家說說你的看法?!币皇て鹎永?,學生們積極發(fā)言,各抒己見,課堂一片活力四射。
二、利用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的語言如花綻放
語文教學的生動活潑,樂趣情趣都滲透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中,只有讓學生從中獲得喜悅之感,能夠催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意識,就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意識的加強對他們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教師利用課間活動時間,與學生一起玩提毽子、跳方格、打沙包的游戲,這些民間游戲彌久歷新,學生與教師一起又蹦又跳,歡樂活潑,期間,教師可以讓孩子制定一些游戲規(guī)則,是擔任挑戰(zhàn)還是組團挑戰(zhàn),在這些活動任務的設計和安排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與此同時,就一些具體的問題,師生再一起進行交流與討論,從而友好的、合理的解決問題。這期間,實際上很形象而具有動感的創(chuàng)設了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學生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共同為解決問題滔滔不絕,議論紛紛。看似一片七嘴八舌的亂哄哄的場景,實則也是學生激情四射的一種體現(xiàn),迸發(fā)思維靈感,語言流暢而思路清晰,指導自己要說的是什么,是為了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從而直抒胸臆的逼到了自己的想法。
三、為學生提供角色扮演舞臺,感同身受釋放語言活力
小學生喜歡聽故事,也喜歡模仿。那么,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將文本改編成舞臺劇,并鼓勵學生扮演角色,從而讓學生在演繹角色的過程中,不斷去揣摩與思考所扮演角色的特點,掌握其語言的個性化。因為生活經(jīng)驗少,語文知識積累也不多,因此,小學生對于沒有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說不清楚道不明白。為了能夠讓小學生融情入境,與文本包含的情感有共鳴,教師可以對文本進行改編,并有意識的讓學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在一次次的練習角色對話,一次次的進行動作模擬,一次次的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熟悉,學生與文本之間達到零距離,實現(xiàn)心靈相通,那么,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特征以及內(nèi)心世界,除了按照劇本進行對話外。表演結束,教師可以搭建學生交流和表達觀點的平臺,參與表演的學生和觀看的學生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動有趣的。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讓學生一一扮演其中的小女孩、小男孩、奶奶、大白鵝以及圍觀的人,并要求學生可以自行商議,討論選擇什么的道具,場景如何布置。經(jīng)過對于情境所需的素材進行收集整理外,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裝扮背景墻面。而在上臺演出前,學生各自扮演角色,熟悉劇本和臺詞、動作等,正是上演,在全班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幅非常逼真的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當時情形的還原,無論是從環(huán)境布設,還是角色的投入扮演,都非常到位。觀眾從小演員的形象演繹中,心靈受到振動,情感融匯,從對小女孩命運的感嘆,到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比,產(chǎn)生一種幸福的感受。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參與扮演的學生和觀眾說說對文本故事的感受,有人說“小女孩可憐”,有人說“生活太艱難”,也有人說“家庭很不幸”,更有人說,“如果小女孩五次擦亮的火柴變幻的情境都是成為真實的,那么,小女孩該有多幸福?!薄澳莻€社會太黑暗,人們太冷漠,都不知道小女孩是為什么而死的”……學生盡情表達自我對文本人物的理解,個性解讀,讓這一靜態(tài)文本有了生命的張力。學生的理解力轉(zhuǎn)化為語言,語言的表述再一次作用于思維,使得學生更為積極的組織語言并進行表述,教學目標自然而然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