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冬月
【摘 要】塔法內爾在被同名歌劇啟發(fā)之后,改編成了《魔彈射手幻想曲》。選取了原歌劇中的序曲及三位主人公馬克斯、阿加特、安琴演唱的三首詠嘆調進行再創(chuàng)作,曲風華麗精巧,情感充沛,大量的高難度技巧運用其中,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極其深刻,一舉奠定了塔法內爾在法國長笛界的地位。
【關鍵詞】塔法內爾;魔彈射手幻想曲;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5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2-0052-01
塔法內爾《魔彈射手幻想曲》也被稱為《自由射手幻想曲》,改編自德國著名劇作家歌德的《自由幻想》歌劇。這是塔法內爾五首長笛幻想曲當中的其中一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塔法內爾《魔彈射手幻想曲》背景
19世紀法國長笛音樂缺乏系統(tǒng)性的理論和實踐框架,處在風格不明晰的狀態(tài)中,塔法內爾繼承了巴洛克音樂學派的風格,通過自行發(fā)掘整理古典經(jīng)典音樂曲目,在實踐中開創(chuàng)了法國長笛學派,讓法國長笛音樂逐漸有了穩(wěn)定的框架,并且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鼓勵他們?yōu)榉▏L笛事業(yè)作出更多的貢獻。
《魔彈射手幻想曲》其實就是塔法內爾長笛實踐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對于法國長笛發(fā)展極為不利,在當時長笛并不是一個主流器樂,很少有人用長笛進行樂曲創(chuàng)作,更不用提幻想曲,但是塔法內爾獨辟蹊徑,利用自己扎實的長笛音樂功底進行幻想曲創(chuàng)作,有力地扭轉了這種社會風氣。
二、塔法內爾《魔彈射手幻想曲》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技巧
“引子”部分共有47個小節(jié),選用了g小調旋律,這與《迷娘幻想曲》的曲調旋律相同,延續(xù)了塔法內爾一貫的偏好。華麗的開頭結合強勁的力度和上行音
調,給人一種激烈又緊張的氛圍。“引子”部分有三個技巧值得注意。
第一,高音 #C的處理。從第 7小節(jié)開始,出現(xiàn)了幾個大跨度跳音,音色飽滿圓潤,充滿一種自信的感覺。塔法內爾在一個高音 #C的處理上把握得十分精準,因為長笛在吹奏中 #C中,通常聲音會變高一點,這是器樂本身材質所致,所以塔法內爾認為吹奏的時候要將下巴稍微往里收一些,這樣就可以避免聲音偏高。
第二,音區(qū)間的轉換。第9小節(jié)以后出現(xiàn)了一個持續(xù)的高音G,這個高音G是一段自由的八度跳躍下行音的尾音,塔法內爾的要求是既要表現(xiàn)出一種音色松散的感覺,又要保持一種由慢至快的進行速度,因此就需要很強的音區(qū)間的轉換技巧。塔法內爾的辦法是利用氣息的控制來進行合理演繹,在表現(xiàn)不同音區(qū)間音色的時候,氣息要做出相應的變化。高音G的氣息應該變弱一些,而之前的音區(qū)氣息要更強一些,這樣就可以既體現(xiàn)音色松散又保持由慢至快。
第三,手指轉換和半音階上行。15小節(jié)后出現(xiàn)延長音 B,塔法內爾這里的意圖是讓之后的兩小節(jié)降速,讓之前的緊張情緒得到放松,從 17 小節(jié)開始,他加入了大量的手指轉換和半音階上行,這是典型的長笛solo形式,演奏時要保持手指的獨立性,呈現(xiàn)一種顆粒感。
(二)第一、二部分的演奏技巧
《魔彈射手幻想曲》第一部分從48小節(jié)至248小節(jié)。表情符號和自由變奏是值得關注的方面。
第一,表情符號。第一部分采用D大調,2/4 拍,速度80。相比引子的速度慢了許多,展現(xiàn)了長笛優(yōu)美的音色魅力,演奏中要注重情感的突出,看好表情符號,盡可能吹奏出舒緩休憩的感覺。這些表情術語在這里十分關鍵。
第二,自由變奏。在 167-189小節(jié)當中,自由變奏頻繁出現(xiàn),這種情況需要控制好力度進行音色處理,比如用一個小漸強或者小漸弱,不能看到弱的標記就迅速弱下來,而是要保持持續(xù)處理,這是自由變奏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長度的伸縮性。
(三)第三部分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是快板,G大調。跳音技巧和尾音低音G 值得關注。
第一,跳音技巧。249小節(jié)開始,跳音頻繁出現(xiàn),這是為了襯托主人公調皮戲謔的性格。通過長笛的吐音來演奏跳音效果,這是快板中重要的技巧手段。塔法內爾將長笛的吐音發(fā)揮到極致,比如大量的三吐音運用讓人賞心悅目,同時難度也極大,需要演奏者將舌頭、氣流、手指渾然一體,配合得當才能完美地再現(xiàn)跳音。
第二,尾音低音G。從313 小節(jié)開始就接近樂曲尾聲了,這部分速度開始加快,全部由上行音推動發(fā)展,最終讓情感得到全面地釋放,至此全曲完結。需要注意的是尾音低音G的終點音,這里和引子部分遙相輝映,首尾一致,吹奏得要堅定自信,收音沉著冷靜,有的吹奏者往往忽視了這個尾音,要么氣息不夠堅實要么收音不夠沉著,這不符合塔法內爾的要求,在處理這個尾音上,可以嘗試用胸腔共鳴來完成。
三、結論
塔法內爾童年時期就展現(xiàn)了非凡的音樂天賦,他在法國長笛發(fā)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后人通常將他稱為法國長笛學派創(chuàng)始人。塔法內爾是法國著名的長笛演奏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五首幻想曲,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每一首都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作背景,《魔彈射手幻想曲》也許是塔法內爾最為重要的一首幻想曲作品,其中所體現(xiàn)的演奏技巧具有積極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涂琳.塔法內爾長笛幻想曲之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0(01):113-116.
[2]何靖.長笛《自由射手》幻想曲演奏分析[J].藝術科技,2011(03):41-44.
[3]瞿楓.《19世紀鋼琴音樂》翻譯及書評[D].上海音樂學院,2012.
[4]王婷昱.淺談古典主義時期長笛作品音樂風格的把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