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靚
[摘? ? ? ? ? ?要]? 在介紹思維導圖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思維導圖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的應用。采用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協(xié)作能力、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電子技術基礎”的教學效果較好。
[關? ? 鍵? ?詞]? 思維導圖;電子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8-0190-02
一、思維導圖
現今思維導圖作為一場風靡全球的思維革命,正在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分析和處理問題。東尼·博贊創(chuàng)造的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在層級和分類信息組織的基礎上,從中心主題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思維分支,再用相關關鍵詞或圖標來標識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發(fā)散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可視化。借助思維導圖,人們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記憶、學習、會議記錄、日程安排等各種形式的思考。
思維導圖可通過手繪、電腦軟件的方式制作,目前市面上有多款思維導圖軟件,常用的有XMind、iMingdMap、MindManager等。借助這些軟件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繪制思維導圖的速度并實現了對思維導圖的擴充和重構。
二、思維導圖在“電子技術基礎”中的應用
電子技術基礎是中職電類專業(yè)學生必學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專業(yè)基礎。因此,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較多且分散,學生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下課堂參與程度低且學習興趣不高,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可實現由“接受式”教育轉變?yōu)椤皡⑴c式”教育。
(一)有利于構建知識網絡
學生在學習“電子基礎技術”課程時常覺得課程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往往是上了新內容就將前面學習的內容忘了或是與新內容完全混淆了,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對學習極其不利。課本中的知識點看似分散,其實它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系,而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很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各知識點的關系。例如教師在講解基本RS觸發(fā)器的內容時可利用XMind設計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從思維導圖中可看出,基本RS觸發(fā)器這一節(jié)內容,學生應知應會點包括基本RS觸發(fā)器的組成、電氣符號、邏輯功能、應用這四個方面。其中重點在于掌握基本RS觸發(fā)器的電路組成及邏輯功能。基本RS觸發(fā)器由兩個輸入端與輸出端交叉耦合的與非門組成,要想讓學生能夠掌握基本RS觸發(fā)器的邏輯功能,與非門的邏輯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將先前學習的與非門邏輯門符號及邏輯功能“有0出1,全1出0”出發(fā),展開基本RS觸發(fā)器的電路組成教學。學生觀察基本RS觸發(fā)器可很快地得到基本RS觸發(fā)器由兩個與非門交叉耦合而成,且有兩個輸入端:■、■,兩個輸出端:Q、■。利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很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先前學習的邏輯門電路知識與新知識基本RS觸發(fā)器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自身知識網絡的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經驗出發(fā),生長(建構)起新的經驗。一方面學生能夠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與非門邏輯電路知識)嘗試分析基本RS觸發(fā)器的電路組成,進而分析出它的邏輯功能。另一方面新知識(基本RS觸發(fā)器)的學習又能促進學生對已有知識(與非門邏輯電路)的理解。
(二)有利于實施研討式教學
在本課程的“直流穩(wěn)壓電源”部分,課程介紹了半波整流電路和橋式整流電路,其重、難點內容分別是整流電路的電路結構和整流電路的整流原理。教師在上完半波整流部分內容后可布置學生分組繪制半波整流電路的思維導圖。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
教師根據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在半波整流電路思維導圖的基礎上繪制出全波整流電路的思維導圖,并分析他們之間的聯系。通過思維導圖繪制,如圖3所示,學生可發(fā)現全波整流電路是在半波整流電路的基礎上產生,全波整流電路輸出的支流電壓是半波整流電路的2倍。
這樣,經過師生的共同研討,完成了整流電路的思維導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半波整流電路和全波整流電路的電路結構、整流原理、公式的理解和記憶。
(三)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東尼·博贊在上大學時發(fā)現學習所得越來越少,甚至一無所獲的情況與日俱增,越是用功學習,記得筆記越多,成績反而越差。中職生本身學習基礎差,對課堂理論教學帶有反感情緒。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要求學生在一堂課后獨立完成本堂課教學內容的思維導圖繪制,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使學生從單純的“聽”課、記筆記,轉變?yōu)橹鲃訁⑴c課堂,“思”課、“繪”課。此外,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知識點進行分層、歸納、概括,這也是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記憶過程。學生利用色彩突出或是圖標標注,可使重難點知識一目了然。在后續(xù)的課程復習中,學生只需對照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就可快速喚醒大腦中的記憶。多次循環(huán),可使知識從瞬時記憶轉變?yōu)殚L時記憶,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四)有利于突破學習的局限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軟件來幫助構建思維導圖?,F在很多思維導圖軟件既有電腦端,也有便捷的手機端。利用這些便利的軟件,學生可隨時隨地快速繪制思維導圖,并將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分享給小組成員或是班級同學,其他同學可迅速瀏覽分享的思維導圖,并對其提出建議。小組成員之間,班級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不再局限于課堂、學校,成員之間、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五)應注意的問題
在初始階段,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及應注意點,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思維導圖范例,讓學生模仿繪制,這樣可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和繪制要點。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及時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繪制內容,對其不足之處要提出改進意見,并協(xié)助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切不可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采取“一刀切”態(tài)度。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分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中挑選出比較好的幾幅,邀請做得較好的同學向他人講解繪圖過程中他的思考和應注意點。對比自己的思維導圖和他人的思維導圖存在哪些差距,進而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不斷的提高。
本文結合教學案例探討了思維導圖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應用。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把握教學全局,設計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理清思路,減輕課堂教學認知負擔,加深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且思維導圖還可應用到其他課程以及會議記錄、日程安排等。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潛能,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方.教育知識與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英]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卜煜婷,譯.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5.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