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誼
(瀘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瀘州646000)
茶產(chǎn)品最初階段誕生于中國,由古代商貿(mào)行為作為橋梁,傳入西方。茶文化在西方發(fā)展多年,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禮儀形式。而西方茶禮儀形式均以茶為媒介,形式上存在較多差異。當前,在中國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時,茶文化成為重要的交流內(nèi)容。雙方擁有不同的茶禮儀,在共同品茶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對西方茶禮儀進行調(diào)查。只有明確和尊重,才能保證對外交流行為的質(zhì)量,持續(xù)維護中國禮儀之邦的精神文明地位。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多樣,面對不同行業(yè)或不同的聚會性質(zhì),都存在對應的茶禮儀。例如,婚慶嫁娶時,擁有婚慶茶禮儀。接待朋友和工作伙伴,擁有不同的茶禮儀?;閼c茶禮儀比較常見,迄今為止仍被各個中式婚禮所沿用。部分家庭即使采用西式婚禮模式,也會在面見父母時,繼續(xù)保持這一傳統(tǒng)。新郎新娘在接親后,需要進入到新郎家中。新郎新娘需下跪倒茶和敬茶,新郎的父母在接下并飲茶后,代表同意這門親事。同意后,新郎父母還需要在敬茶的茶盤上,放上代表父母心意的紅包。新郎新娘接受后,整個婚慶茶禮儀正式完畢。而在一般的生活中,人們飲茶也分為放松和認真兩種心態(tài)。與親近或熟悉的朋友聚會,朋友之間可在家中飲茶,也可進入茶館,點一壺好茶,雙方各自為自己倒茶,或時不時為對方添茶。這種情況下,飲茶除需尊重最根本的飲茶規(guī)矩外,雙方不存在任何必須遵守的禮儀規(guī)則。但在面對工作伙伴,或比較重要的工作客戶時,地位偏下或處于談判地位的其中一方,需要為對方添茶。對茶文化有所研究的一方,還可以借助茶文化不同的含義,隱晦的傳達一些潛在信息。在東方,茶禮儀文化豐富多樣,茶既可以成為人們會客親朋的禮品,也可以成為代表親疏關系的送茶秩序。因此,從形式上看,中國茶禮儀文化的形式,實際上與中國的社會人群階級具有一定的緊密聯(lián)系。
西方茶文化成型時間較短,即使西方茶禮儀文化與東方茶文化存在差異,西方茶禮儀文化也屬于東方茶文化分支的一種。隨著茶葉貿(mào)易活動逐漸開始,東方茶葉傳入西方。初期階段,西方各個國家還能夠依照東方傳統(tǒng)泡茶和飲茶。但在后期階段,因東西方各類文化之間均存在差異。繼而西方不斷改良品茶形式,改良飲茶時應遵守的禮儀形式。因此,西方飲茶的“主場”,逐漸過渡到以女性為主。西方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女性,會在下午階段與幾位女性朋友一同飲茶,稱之為“下午茶”。飲茶代表著西方女性的地位,以打發(fā)無聊時光作為契機,成為重要的飲茶社交形式。東方飲茶幾乎不會在茶中加入其他元素,但西方女性飲茶的過程中,卻會加入牛奶或檸檬等物質(zhì),用于調(diào)節(jié)茶的味道。在西方,茶逐漸被改變?yōu)橐环N茶飲料,流行于各個層級。西方飲茶時,桌上會配有不同的茶點,朋友之間飲茶時可食用茶點,茶桌上無明顯的禮儀規(guī)則。但西方人在正常的工作日期間,基本都會進入咖啡店或飲茶餐廳飲茶,而在周末或其他節(jié)假日會在家中飲茶。在地點方面,西方人擁有明顯的禮儀規(guī)則。在參與茶宴的過程中,每位參與者都需著正裝,語言和行為需要符合人物階級。因此,西方的飲茶文化,與生活習慣和社會人群階級具有緊密聯(lián)系。
在中國,飲茶文化可涵蓋整個國家,無論人在社會中的等級地位高或低,人們都可以飲茶,感受茶文化凈化心靈的作用。飲茶時,人們可以獨自飲茶。地位低的勞動者,可取碎茶由開水沖泡。略燙的茶水可免去大半疲憊,撫慰勞動者的疲憊心情。而地位偏高或財富較多的百姓,可選擇更好的茶葉。飲茶時,以品茶為主要目的。在古代,人們對于茶的研究十分深入,茶圣陸羽一生嗜茶,對茶有著深入且專業(yè)的研究。許多百姓憑借著《茶經(jīng)》,拓展了飲茶視野。但在唐代時期,人們飲茶的目的仍圍繞在品茶方面,并未衍生出其他的飲茶交往習慣。即使朋友之間飲茶,也以賞茶為主。但在發(fā)展過程中,品茶成為了飲茶禮儀中最根本的目標。于是人們逐漸開拓飲茶其他的功能,通過提升飲茶的文化地位,來凸顯某些社會交往活動的重要性。在過去,人們用酒來象征著生機與熱情。而飲茶則成為代表決策、親近的重要工具。親朋會客以茶代酒,大家在茶香中商議交流,頭腦可保持清醒。待客時使用上等茶葉,客人在分辨后,也能夠感受到主家的尊重與歡迎。因此,中國的茶禮儀交往文化,往往十分謹慎和嚴格。
在西方,茶禮儀最初就是以社交為目的。社交是人們前往同一地點的根本目的,而茶以及茶點,是人們社交時的主要工具。因此,國內(nèi)外對于茶禮儀中交往禮儀的定位,從最初開始便存在明顯差異。尤其西方人因飲食習慣與中國不同,他們往往無法品出茶葉的好壞。無論茶葉的質(zhì)量如何,他們注重于茶葉本身的價格。在飲茶過程中,西方人會加入各類佐料,用于增加茶飲料的營養(yǎng)成分。這就是西方人并未過于重視茶葉本身味道的最好證明。西方人更加注重參與茶宴時,人們的衣著打扮是否符合在場的階級特征,以及人們在飲茶時的行為是否符合貴族們優(yōu)雅的氣質(zhì)。同時,西方人對于飲茶社交禮儀的追求已經(jīng)達到一定境界。當一個人能夠?qū)⒓毼⒌娘嫴瓒Y儀還原到極致,那么這個人將成為在場所有人學習的標桿。相較于茶葉,他們更注重飲茶者自身的價值。當談判對象能夠高度還原飲茶禮儀,那么談判或商議成功的概率將直線上升。
在古代,茶禮儀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精髓,代表著中華兒女的精神高尚高潔?!熬语嫴琛笔枪糯怂非蟮木窬辰纭T绞蔷袷澜绺蛔愕娜?,越喜歡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令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夠與茶文化所包含的德行節(jié)操保持一致。飲茶者認為,當自己按照一定的章程取茶、泡茶時,自己的心靈正在接受影響,自己的心性意念正不斷得到提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儒家文化影響較深,人們認為自然是人們出生和發(fā)展的根本。飲茶就是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本性的方式。中國茶道文化中,認為茶是至清至純之物,在品茶之時需要保持一顆安靜的心。當人們在品茶之時過于浮躁,將無法感知茶的高潔。同時,人們認為茶與人有緣,當一個人可以保持君子品性時,有緣分品嘗到好茶。而當人們心態(tài)過于功利,品性淡薄時,即使品茶也與好茶無緣,無法體會到好茶獨有的清香。這就是中國人對于茶禮儀精神內(nèi)涵的理解,即使在現(xiàn)代,一些專業(yè)的品茶者也仍然恪守本質(zhì),堅持做君子明人。
西方茶文化則與中國茶文化不同,西方文化強調(diào)“紳士”這一概念。英國人最愛茶,而英國對于優(yōu)雅一詞,可謂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茶產(chǎn)品剛剛進入西方時,成為象征著權貴身份的重要工具。從一開始,最具高等價值的物質(zhì)并非為茶,而是每個貴族的身份。茶只是被貴族賦予了高級身份的商品和工具。西方人思想相對理性,他們并不過分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物質(zhì)富足并且能夠被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才是西方貴族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因此,他們會特別設定飲茶會,要求貴族或高官們著正裝出席。飲茶會上,茶飲料的種類可能只有兩三種,但能夠擺放在盤子內(nèi)的茶點,必然豐富多樣。同時,西方貴族注重使用高級的茶具,整個飲茶會的規(guī)模需要彰顯精神上的豐富多姿。因此,國內(nèi)外茶禮儀在精神內(nèi)涵方面,具有明顯的分別。中國注重將茶的精神文化,與人們的精神結(jié)合。而國外則注重飲茶的形式和規(guī)模,茶的味道屬于次要精神追求。
以地理位置為角度,中國疆域遼闊,擁有多年的物質(zhì)與文化歷史。不同地區(qū)內(nèi)民族在發(fā)展期間,不斷將茶文化改良和傳承。一些地區(qū)內(nèi),選擇將茶與民族食物元素結(jié)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食品,如來自于藏族的酥油茶等。而也有一些地區(qū),選擇將茶與茶類表演節(jié)目融合,增加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例如福建功夫茶文化。因地域遼闊,中國不同地區(qū)內(nèi)的整體氣候也存在一定差異,藏族同胞們所生活的地區(qū)屬于大陸性氣候,空氣相對干燥。人們所食用的食品,也多以高熱量物質(zhì)為主。因此,飲茶文化中加入地方特色食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在中國南部地區(qū),氣候多干燥,夏季氣溫較高。中國南方地區(qū)的人們經(jīng)常飲用綠茶類相對清淡的茶。飲清茶可以起到清熱消暑的作用,與干燥炎熱的氣候有效中和。因此,中國人多以飲清淡茶為主。
西方國家多數(shù)處于溫帶海洋氣候中,溫帶海洋氣候的整體形態(tài)偏潮濕,溫度較低。而西方人因地理原因,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因此,西方人則偏愛紅茶,認為紅茶能夠起到暖身和健身的作用。觀察當前英國人最喜歡的茶飲料品種可知,紅茶始終是他們的首選。即使日常飲用牛奶類飲品,也會配置紅茶。工作過程中,人們也會將紅茶作為提神醒腦的首選飲料。
中國人更加注重思想和精神財富,以集體利益為主。因此,中國人在飲茶時,很少會獨自飲茶。即使并無重要的事情商議,也會邀請家人或朋友一同飲茶。在飲茶過程中閑聊家事,或簡單的交流茶的味道皆可。當飲茶者身份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兒女同父母進行飲茶時,兒女需要將第一杯茶敬給父母。這一行為并非家庭飲茶的硬性規(guī)定,而是中華兒女對內(nèi)心深處禮儀的直覺表現(xiàn)。在兒女的內(nèi)心深處,為父母敬茶屬于必要和必然的行為。因此,即使在現(xiàn)代,家庭飲茶也仍然遵循著這一原則。
而在西方文化中,強調(diào)個人利益。每個人都可以在獨立的狀態(tài)下,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在生活中,如同飲茶這類偏小型的生活行為,西方人基本都會自主完成。例如在某個休假日內(nèi),人們會利用茶包或茶葉為自己泡茶,并嚴格把控熱水的溫度。在適當?shù)臅r間內(nèi)加入牛奶、檸檬汁或蜂蜜等輔料。西方人更加注重飲茶的形式,形式達到一定標準后,精神即可得到滿足。因此,國內(nèi)外茶禮儀文化存在差異,也與人文精神的整體形態(tài)相關。
中國歷史文化中,禮儀等于秩序。人們必須要遵守秩序,才能完整的融入到整個社會或家庭體系中。在古代,小輩必須要給長輩倒茶,或在長輩品茶時在旁陪同。長輩一系列動作皆由小輩來完成,而長輩只需要作出指示即可。同時,若一個封建家庭內(nèi)的長輩不喜歡在品茶時加入輔料,或不喜歡某一種茶葉。那么該家庭中,便很少會出現(xiàn)該類茶葉,小輩也不可使用該茶與長輩同飲。而在現(xiàn)代,因歷史習俗緣故,多數(shù)中國人在飲茶之時,仍以飲清茶為主。觀念意識中不帶有加其他輔料的習慣,部分民族則會根據(jù)民族的發(fā)展歷史,適當在飲茶過程中加入羊奶類輔料。這些飲茶習慣,均源自歷史,屬于歷史傳承的成果。
在西方文化中,自由和尊重為主要的發(fā)展思想。西方人重視解放身心,他們認為與自己相關事務,都應由自己來做決定。因此,西方飲茶禮儀文化中茶為主料,人們可以自行選擇茶點?;蛘邔⒉椟c作為主要的食品,將茶飲料作為次要食品。西方并非為茶的主要種植國家,茶對他們而言屬于外來產(chǎn)品,因此應與內(nèi)部的飲食文化融合。這就是雙方茶禮儀文化存在問題的核心原因。
雙方在歷史文化方面也具有一定差異,首先,中國茶禮儀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具有緊密關聯(lián)。人們認為,茶文化是精神文化的集中產(chǎn)物。人們存在高尚的精神思想,從而挖掘茶產(chǎn)品,享用茶所具有的口感和風味,將茶作為精神文明的成果代代相傳。而西方則認茶與紳士文化和騎士文化相關,代表著優(yōu)雅而高貴的生活習慣。中國認為茶是思想,西方認為茶是物質(zhì)。其次,中國為禮儀之邦,多年來致力于在國內(nèi)發(fā)展,挖掘國內(nèi)存在的自然資源。而西方騎士思想以冒險精神為主,并不拘泥于內(nèi)部發(fā)展。因此,國內(nèi)茶禮儀注重于服務整體,旨在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而國外茶文化則注重于個人,重視滿足自身需求,滿足世俗意念。因此,民族思想上的不同,也是國內(nèi)外茶禮儀文化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茶葉原產(chǎn)于中國,但茶文化在西方國家內(nèi)也逐漸成型。因此,中國作為茶禮儀文化的“東道主”,應該做到尊重多方茶禮儀文化。雙方需要做到互相尊重,在進行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國人民可以為外國游客講解中國茶文化。用中國茶文化的復古特征,以及茶禮儀文化的多樣性,幫助外國游客建立飲茶知識認知。而當國人進入到外國時,也應尊重外國茶文化,本著入鄉(xiāng)隨俗的精神,認同和感知國外茶文化的內(nèi)涵。但雙方在待客之時,應盡量準備一些符合對方飲茶禮儀文化的工具。例如為中國人泡一杯清茶,幫助外國友人布置飲茶輔料等。只有雙方互相尊敬,重視差異,茶禮儀文化中的“禮儀”優(yōu)勢,才能被有效凸顯。
在國際交流背景下,雙方除了要對對方的茶禮儀文化進行了解外,適當?shù)难芯扛芷鸬捷^好的交流效果。我國可以對外國飲茶利益文化進行研究,了解和理解西方茶禮儀文化與歷史文化的關聯(lián)性。我國也可以適當在國外領域內(nèi),例如唐人街等中國氣息較濃的區(qū)域,開展對中國茶禮儀文化的講解。世界具有多元性質(zhì),各種文化之間需要進行交流,才能構建充滿活性的文化體系。因此,我國既需要研究外國茶禮儀文化,也需要適當宣傳國內(nèi)茶禮儀文化,將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化投放至世界舞臺內(nèi),呼吁更多人了解和傳承茶禮儀文化。
實際上,部分習慣于飲清茶的國人,會對西方茶禮儀中的單獨飲茶、加輔料飲茶等行為嗤之以鼻。但這種思維和想法不應存在,民眾應建立和諧相處的想法。中國茶禮儀文化建立在封建體系內(nèi),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也具有一定正待改良的部分。每一種傳統(tǒng)文化,都需要保留核心思想,但在形式上也要盡量與新時代文化結(jié)合,才能更完善的傳承。而與外國文化進行交流,共同進步屬于相對可行的方式。因此,中國茶禮儀文化在未來的發(fā)展階段中,務必要以和諧相處作為核心思想,本著共同進步的原則求同存異。
綜上,文章以跨文化為背景思想,對國內(nèi)外茶禮儀文化進行了對比研究。對比結(jié)果顯示,國內(nèi)外飲茶禮儀文化在形式、精神內(nèi)涵以及交往特征這三個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希望文中所述內(nèi)容,能夠為各個中外茶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些參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