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品 由麗麗
(朝陽市第二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遼寧 朝陽 122000)
重癥肺炎屬呼吸系統(tǒng)危重疾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痰液無法排出,嚴重堵塞氣道,容易引起肺不張、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在確診后需盡早進行針對性治療[1]。因此,有效控制呼吸系統(tǒng)感染、迅速清除氣道內(nèi)的痰液、保持呼吸道暢通成為治療重癥肺炎的關鍵。常規(guī)的排除痰液方法對于痰液過于黏稠的患者無法達到理想效果,近些年來纖維支氣管技術在治療重癥肺炎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療效,有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2]。本次實驗選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就纖維支氣管吸痰對其治療效果作如下總結報道。
表1 兩組患者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d)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收治確診的重癥肺炎患者78例開展本次試驗觀察,病例均來源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9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3例、16例;年齡在25~81歲,平均年齡為(46.5±4.5)歲;病程在3~10 d,平均(5.2±1.2)d;原發(fā)疾?。郝宰枞苑渭膊?1例,胸外傷肺挫傷9例,腦內(nèi)膜瘤術后合并肺炎7例,農(nóng)藥中毒2例。對照組39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別有20例、19例;年齡在26~78歲,平均年齡為(46.9±4.7)歲;病程在3~9 d,平均(5.3±1.3)d;原發(fā)疾?。郝宰枞苑渭膊?9例,胸外傷肺挫傷10例,腦內(nèi)膜瘤術后合并肺炎8例,農(nóng)藥中毒2例。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均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表示兩組患者之間可以比較。納入試驗患者均確診為重癥肺炎,排除合并惡性腫瘤或急性肺栓塞、認知功能障礙、存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禁忌證、治療依從性不佳的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營養(yǎng)支持、抗炎、擴張支氣管、機械通氣等常規(guī)療法和普通吸痰方法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療法的基礎上加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指導患者去枕平臥,并在肩部墊上軟枕,頭部后仰,首先接通三通管,在兩端分別連接呼吸機回路和氣管導管體外端外口,使用100%氧進行干預,干預時間5 min,活瓣密閉端為支氣管鏡入口,然后置入BF-60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時選擇分泌物較多的異常進行操作,將10 mL生理鹽水注入各個肺葉中,然后行負壓吸引,注意控制氣壓低于100mmHg,如果分泌物量較大則需要重復多次灌洗,注意生理鹽水用量控制在60 mL內(nèi)。在機械通氣下完成上述操作,治療期間使用監(jiān)護儀對患者進行監(jiān)護。
1.3 評價標準:①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統(tǒng)計對比。治愈:患者在治療7 d后各項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結果以及病原學檢查結果陰性;好轉(zhuǎn):治療7 d后全部癥狀體征都得到明顯的改善,實驗室檢查結果或者病原學檢查結果為陰性;無效:治療7 d后病情和癥狀未得到改善或者加重[3]。治療總有效率為治愈率+好轉(zhuǎn)率之和。②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③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實驗所用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包,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同類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用例數(shù)(百分率)、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數(shù)據(jù)展開卡方檢驗和t檢驗,顯著性水平P<0.05時判定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6.9%,組間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對比:相比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更短,兩組對比P<0.05,見表1。
2.3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發(fā)熱、喉水腫、心律失常、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P<0.05。
重癥肺炎臨床中多采取大劑量抗生素聯(lián)合化痰、解痙藥物進行排除痰液,或者采用吸痰管吸痰和灌洗吸痰等方法清除患者氣道中的分泌物,事實證明這一方法存在明顯的局限性,無法有效清除氣道深部的分泌物。不僅會導致局部藥物濃度增加難以控制,而具會增強致病菌的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同時還可能會因操作不當,造成呼吸道黏膜損傷,增加細菌入侵風險,增大引起感染的概率,進一步促使病情加重[4]。纖維支氣管鏡兼具診斷和治療兩種作用,可有效清除支氣管深部的分泌物,將這一吸痰方法應用于重癥肺炎患者的治療中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利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其經(jīng)濟壓力[5]。但是,由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屬于侵入性操作,尤其是對于重癥肺炎患者首先應當加強操作過程的安全性,治療前應當與患者溝通交流,疏導其心理壓力,緩解其焦慮恐懼的緊張情緒。治療過程中應當進行嚴密心電和血氧飽和度監(jiān)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避免發(fā)生不良狀況。如果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異常情況,應當立即停止操作,及時采取措施緩解不良癥狀,待異常癥狀完全消失后再行治療操作。同時應當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范,做好纖維鏡的清潔消毒,防止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操作過程中動作應當輕柔、準確和舒緩,不可強力將纖維鏡推進或拔出,避免造成呼吸道機械性損傷,破壞黏膜引起感染。遇到較難吸出的黏稠痰液,可先注入生理鹽水進行稀釋,減輕吸痰操作對患者呼吸道的刺激。纖維鏡插入氣管后,應對總氣管、主支氣管及葉段、亞段支氣管情況進行逐段觀察,最大限度將痰液清除干凈。
郭欣[6]的研究認為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較普通吸痰在治療重癥肺炎中更具優(yōu)勢,其治療總有效率超過90%,且安全性較高,這一吸痰方法得到患者一致好評。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對重癥肺炎患者實施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其總有效率高達94.9%,患者退熱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發(fā)熱、喉水腫、心律失常、低氧血癥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6%、2.6%、5.1%、2.6%,且上述指標均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治療和普通吸痰的患者,組間比較P<0.05,本次實驗結果類似于趙永濤[7]的實驗結果。
可見,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在重癥肺炎治療中具有積極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