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恒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甲狀腺癌是臨床常見腫瘤,主要表現為聲音嘶啞、吞咽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質量。診斷是治療甲狀腺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準確率的診斷方法能夠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有力臨床依據[1]。本次研究通過對甲狀腺癌患者行核醫(yī)學診斷和治療,分析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甲狀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 例,女59 例,年齡31~76 歲,平均(53.62±1.45)歲。納入標準:①無其他腫瘤疾??;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②合并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③無法有效溝通者。
核診斷方式:囑患者取仰臥位,微微仰頭,將頸部充分暴露出來,為患者靜注150MBq99Tcm04,25min 后對其頸部左、右前位進行詳細檢查;48h 后繼續(xù)靜注740MBq99Tcm04-MIBI,15min 和1h 后分別進行1 次甲狀腺和延遲前位甲狀腺顯像,分析圖像,冷結節(jié)為放射缺損區(qū),涼結節(jié)為稀疏區(qū)。
治療方法:針對診斷結果為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方法,42 例甲狀腺癌患者中,有26 例需行全甲狀腺切除術聯合功能性淋巴結清掃術,14 例行次全切除術,2 例行外放射治療。另外38 例良性病變則根據患者自身病情行切除手術或給予藥物治療。所有手術患者在術后均需給予甲狀腺激素口服。
將病理學檢查作為金標準,比較核醫(yī)學的診斷準確率及后續(xù)針對性治療后的甲狀腺功能。甲狀腺功能包括T3(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4(甲狀腺素)、FT4(游離甲狀腺素)、TSH(血清促甲狀腺素)。
文中資料用SPSS20.0 軟件處理,甲狀腺功能采用t 檢驗,以(±s)表示,核醫(yī)學診斷準確率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方法。
核醫(yī)學的良、惡性甲狀腺腫瘤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1。
表1 病理與核醫(yī)學診斷結果比較[n(%)]
術后患者的T3、T4、TSH 指標明顯低于術前,FT3、FT4 則高于術前,P <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比較(±s)
表2 患者治療前后的甲狀腺功能比較(±s)
注:術前術后比較,P <0.05。
時間 n T3(nmol/L)FT3(pmol/L)T4(nmol/L) FT4(pmol/L)TSH(mU/L)術前 80 1.61±0.03 4.85±0.09 112.48±2.06 15.23±0.16 2.45±0.24術后 80 0.65±0.45 6.74±1.29 71.41±3.29 25.28±2.17 0.02±0.03 t - 19.039 13.073 94.634 41.312 89.861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濾泡上皮細胞的癌性病變會導致機體出現甲狀腺癌,未分化的早期甲狀腺癌主要表現為腫塊增長以及對周圍組織產生侵犯,晚期則會有明顯臨床表現,如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2]。采用CT 和超聲對甲狀腺癌進行臨床診斷,可將甲狀腺結節(jié)邊界及血流情況清晰顯示出來,但也有患者存在炎癥結節(jié)邊界不清的情況,導致這兩種診斷方式的準確率不夠高。
核醫(yī)學是一種由核技術、化學、物理學、電子技術等多種學科組合在一起的產物,能夠通過放射性同位素產生核輻射對患者進行診斷。核醫(yī)學的放射性顯像劑能夠將患者的甲狀腺攝取和有機化能力反映出來,對甲狀腺病灶位置和病情判斷有著較大幫助。按甲狀腺攝取程度大小可分為熱結節(jié)、冷結節(jié)以及溫結節(jié),臨床上熱結節(jié)較為少見,出現熱結節(jié)則表明甲狀腺攝取能力較強;溫結節(jié)為攝取能力與周圍組織無太大差別;冷結節(jié)表明攝取能力比周圍組織弱,有稀疏和缺損兩種放射性分布情況[3]。惡性腫瘤在靜態(tài)顯像中以放射性缺損、親腫瘤、稀疏顯像為主要表現,這是由于甲狀腺的高攝取能力能夠在濃聚锝、濃聚碘中明顯表現出來,但也有出現假陰、假陽的可能,因此在對患者診斷并疑似惡性腫瘤時,還需進行手術病理檢查來確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核醫(yī)學的良、惡性甲狀腺腫瘤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術后患者的T3、T4、TSH 指標明顯低于術前,FT3、FT4 則高于術前,P <0.05。 表明核醫(yī)學在甲狀腺癌的診斷方面具有較高診斷準確率,且根據診斷結果采取合適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