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靜脈炎屬于慢性下肢靜脈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由于靜脈結構或功能異常引起靜脈血回流不暢、靜脈壓力過高,導致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綜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勞和脹痛、水腫、靜脈曲張、皮膚營養(yǎng)改變和靜脈潰瘍?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1]?,F(xiàn)報道應用麝香保心丸合芒硝外用治療下肢靜脈炎1例。
病人,女,70歲,因“雙下肢腫痛伴局部皮色紅6月余,加重4 d”于2018年10月10日入住我科。病人入院時見雙小腿及雙足水腫,水腫呈部分指凹性,伴疼痛,下肢沉重,兩小腿后側對稱性局部皮色紅,皮溫高,有硬結,觸之痛甚,并伴有顏面及上肢水腫。水腫下午甚,晨起減輕。曾就診于我院血管外科、內分泌科,查雙下肢動靜脈彩超示:雙下肢深動脈、深靜脈未見明顯異常??诜斑~之靈”,效果不明顯。院外口服中草藥治療,顏面及上肢水腫消失,仍有下肢腫痛。后就診于山東省某醫(yī)院,復查下肢動靜脈彩超示:雙下肢深、淺及交通靜脈瓣膜關閉功能不全;雙下肢脂肪硬化合并淋巴水腫。當時予“青霉素類藥物”(具體藥名及劑量不詳)靜脈輸注10 d,未見明顯效果。入院前4 d,病人自覺下肢腫痛加重,伴小腿內側對稱部位可見大片狀皮膚色紅,皮溫增高,觸痛明顯,遂來我科就診。入院查體:神志清,精神尚可,面色紅潤,體型肥胖,步態(tài)正常,雙肺呼吸音略粗,可聞及少量濕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根據癥狀、體征等辨證為:血熱瘀滯。病人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損害、子宮切除術后病史。平素口服氨氯地平、貝那普利、心可舒、潑尼松、羥氯喹、來氟米特、阿法骨化醇、碳酸鈣。
入院后,考慮病人曾在院外使用過“青霉素類藥物”10d,且效果不明顯,故暫不考慮應用抗生素類藥物。根據病人辨證為血熱瘀滯,選用丹紅注射液加七葉皂苷鈉注射液聯(lián)合靜脈輸注,以涼血、活血、消腫。應用8 d后,未見病情明顯改善。擬嘗試配合應用藥物局部外敷。根據芒硝外用軟堅消腫的作用特點,首選芒硝,單用芒硝恐是治標,不能深達內部治本。遂根據辨證擬加用麝香、冰片等芳香透達、清熱散結藥物以增強藥物滲透力。正值我院藥房冰片缺貨,麝香價格昂貴,遂使用麝香保心丸替代麝香和冰片。具體用法:芒硝500 g,加入麝香保心丸4粒(搗碎),混勻,裝入布袋,捆扎外敷于患肢腫脹疼痛部位,再敷以保鮮膜裹實,以免受潮。待芒硝吸水受潮后,取下,放在太陽下晾曬干燥,重復使用。每日外敷1~2次。病人應用2 d后下肢疼痛明顯減輕;連續(xù)應用17 d,下肢水腫明顯減輕,疼痛基本消失,病人痊愈出院。
靜脈炎屬于中醫(yī)學 “惡脈”“青蛇毒”“脈痹”等范疇。葛洪《肘后備急方》載:“惡脈者,身中忽有赤絡脈起,如蚯蚓狀”,病因病機多由濕熱凝結脈絡,或因創(chuàng)傷,毒邪乘虛攻入脈中,以致氣血凝滯,脈絡不通而成。濕熱之邪蘊阻則皮膚出現(xiàn)紅腫,導致血管變硬,管腔變細,血液循環(huán)受阻,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故見腫痛[2]。本例病人年齡大,病史長,局部有紅、腫、熱、痛癥狀,說明濕熱存在,但不能單純以抗炎治療。加之病人得病日久,致使體內正氣不足,且病人體型肥胖,多痰多濕,影響下肢血液循環(huán),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靜脈藥物,均藥效不足。配合應用中藥局部外敷,加強局部作用,藥效吸收好。
中藥外敷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藥物通過皮膚吸收,直達病所,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散積消腫之作用。芒硝味咸、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之功效[3],是外敷消腫的首選藥物。芒硝外敷治療靜脈炎,可擴張局部血管,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單核細胞吞噬能力,促進炎癥吸收與消散;且芒硝外敷操作簡便,保留時間長,舒適度好[4],病人依從性高。
麝香保心丸是由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蘇合香丸發(fā)展而來,由戴瑞鴻教授研究團隊研制,主要由人工麝香、人參提取物、人工牛黃、肉桂、蘇合香、蟾酥、冰片組成[5],具有芳香溫通、益氣強心作用,主要用于胸痹的治療。麝香保心丸藥物組成為:麝香、冰片、蘇合香,芳香開竅;人工牛黃、蟾酥,清熱、解毒、止痛;人參、肉桂,益氣溫陽。麝香、冰片、蘇合香均為芳香開竅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作用。麝香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性溫,味辛,歸心、脾經。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認為麝香對炎癥早、中、晚三期均有明顯效果[6]。冰片為龍腦香料常綠喬木龍腦香樹脂加工品,其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其具有抗炎、止痛、促進其他藥物透皮吸收作用,因此許多中成藥常作為“藥引”,以增強其他藥物的治療效果,即中醫(yī)所謂“芳香走竄,引藥上行”“獨行則勢弱,佐使則有功”。冰片可抑制或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菌性鏈球菌等5種常見細菌[7]。蘇合香藥性辛、溫,歸心、脾經,用于局部可緩解炎癥和應激性損傷,促進潰瘍與創(chuàng)傷愈合[8]。麝香、冰片、蘇合香3藥配伍不但具有抗炎、止痛、消腫作用,促進藥物透皮吸收,增強療效。牛黃、蟾酥均為清熱解毒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體外培育的牛黃(人工牛黃)與天然牛黃功效相似,均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作用[9]。蟾酥性味甘辛、溫,有毒,具有解毒、消腫、醒神、開竅、強心和止痛等作用,其鎮(zhèn)痛作用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0]。牛黃長于解熱抗炎,蟾酥長于鎮(zhèn)痛,兩者配伍,療效增強。
本例病人病程日久,本虛標實,在清熱消腫基礎上,根據辨證,適當加用補氣之品,麝香保心丸含有人參提取物和肉桂。人參補氣,肉桂溫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強藥物吸收,提高臨床療效。慢性下肢靜脈炎病人,因病史長,多虛實夾雜,濕、熱、瘀同在。治療上,在清熱同時配合補氣溫陽藥物,標本兼治。麝香保心丸在藥物組成配伍上符合要求,清熱解毒、消腫、溫通共在,在消炎、消腫、止痛基礎上溫通局部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因此,應用麝香保心丸與芒硝外敷治療慢性下肢靜脈炎,既拓展麝香保心丸的臨床應用范圍,也體現(xiàn)中醫(yī)辨證論治、異病同治的治療原則和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