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式碳酸銅的化學式是Cu2(OH)2CO3,相對密度為3.8525,分子量是221.12,呈粉末狀綠色晶體,將其加熱到220℃的時候會分解。堿式碳酸銅不溶于乙醇和水,在溶于酸的時候會產生銅鹽,銅鹽物質溶于堿金屬碳酸鹽、氰化物、銨鹽以及氨水的水溶液當中,產生銅相應配合物。堿式碳酸銅若加熱于強堿溶液當中,或者在水中煮沸,會有褐色氧化銅生成。堿式碳酸銅能夠和硫化氫產生化學反應,并有硫化銅生成??兹甘菈A式碳酸銅在自然界當中重要的存在形式。
為了研究表面活性劑對堿式碳酸銅制備產生的影響,本文通過具體實驗進行科學分析。實驗試劑有聚乙烯醇、無水碳酸鈉、無水硫酸銅、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和OP-80、CMC,所有試劑都是分析純。實驗儀器包括了電子分析天平、恒溫電熱鼓風干燥箱、電子顯微鏡、紅外光譜儀以及磁力攪拌器等。
無水碳酸鈉和無水硫酸銅分別進行溶解,實現0.5mol/L溶液配制,將OP-80、CMC、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所有表面活性劑都分別進行溶解,各實現0.05mol/L溶液配制。碳酸鈉和硫酸銅按照1.2:1的物質量進行溶液攪拌,獲得混合液,之后在混合液中滴入表面活性劑,進一步實現均勻攪拌。然后,在溫度為75℃的水浴鍋當中放入混合溶液,并不斷進行15分鐘的均勻攪拌,保證物質完全反應。之后對樣品進行靜置處理,等到樣品完全沉淀后,進行抽濾和烘干處理,得到堿式碳酸銅制備樣品。最后,分別通過TG-DSC、XRD、SEM、IR對樣品的性能、粒度、結構和形貌進行測試。
2.3.1 對生成速度產生的影響
在堿式碳酸銅制備過程中,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劑所得到的產物顏色與生成速度可見表1。根據表1當中的相關數據,可見所知產物都是草綠色,代表均成功制得堿式碳酸銅。在沒有添加表面活性劑的制備中,產物生成速度最慢,其他有添加表面活性劑的相關制備都加快了生成速度,添加PVA獲得最快的生成速度。制備堿式碳酸銅過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劑,加快了反應速度,主要是因為表面活性劑相應親水基團在和溶液當中離子發(fā)生作用后,吸附于表面活性劑表層,并按照一定順序實現了有序排列,使溶液中大量減少了游離離子,有效促進水解速度加快。在表面活性劑自身吸附作用下,使固液表面張力有所下降,促使離子逐漸由液相向固相表面擴散,進一步加快了產物晶體實際生成速度。
表1 不同表面活性劑對樣品生成速度與顏色產生的影響
2.3.2 對產物組成產生的影響
堿式碳酸銅在制備過程中,分別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劑,逐個分析其相應FT-IR譜圖,可以發(fā)現所有特征吸收峰都與堿式碳酸銅相符,證明所有化學反應得出的反應產物都屬于堿式碳酸銅。對添加表面活性劑的制備樣品和未添加表面活性劑的制備樣品進行XR D譜圖對比,發(fā)現兩圖XRD衍射峰強度以及具體位置都符合堿式碳酸銅相關標準卡片,代表兩堿式碳酸銅產物都為純相。結合IR和X RD分析結果,證明制備過程中有無表面活性劑添加,都不會影響產物組成。
2.3.3 對微觀形貌產生的影響
結合實驗中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劑制備的堿式碳酸銅相應SEM照片(圖1)進行分析,可發(fā)現圖a在沒有添加表面活性劑的制備中,獲得接近球形花束狀的薄片晶體,樣品是1μm×3μm;圖b、c、d在加入了不同類型的表面活性劑之后,都獲得了球形形貌的樣品。b樣品為直徑在2-6μm的刺球狀。c樣品為準球狀,直徑在5-15μm,且表面由多邊形、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組成。d樣品為直徑在1-20μm的表面光滑且密實的球形。因為表面活性劑類型不同,相應的溶液當中的親水基團數量、性質以及高分子鏈濃度、長度也都有所差異,導致對球形內核分子之間以及大小作用力都所有不同,進而獲得形貌不同的球形產物。
圖1 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劑制備的堿式碳酸銅相應SEM照片
2.3.4 對熱力學特征產生的影響
制備堿式碳酸銅過程中,添加PVA獲得毛刺球形樣品,這樣的表面結構導致產物含水量相對較高,并且會快速擴散和傳熱,在失重之初溫度最低,此時會大量損失質量。加入聚乙二醇4000獲得的樣品,在失重之初溫度最高,此時不會過多損失質量。沒有添加表面活性劑所制備樣品具體分解溫度是300℃,添加CMC、PVA和聚乙二醇4000所制備的樣品具體分解溫度分別是295、265和320℃。由此可見,添加PVA所制備的樣品因為是刺球狀,所以其分解溫度下降了35℃;加入聚乙二醇4000制備樣品由于球面有大量板塊結構,所以分解溫度提升了20℃;而加入CMC所制備樣品與無表面活性劑添加的樣品兩者具有相近的熱穩(wěn)定性。
堿式碳酸銅在固體熒光粉激活劑、煙火、油漆、殺蟲劑、顏料以及其他銅鹽等制作過程中有著廣泛應用,同時還可應用于殺菌劑和種子處理等當中。為了更高效的制備與應用堿式碳酸銅,有必要深入探究表面活性劑對堿式碳酸銅制備產生的具體影響,以此在實際制備過程中科學運用表面活性劑,充分提升堿式碳酸銅性能和應用優(yōu)勢。